丹青妙笔 气韵非凡——再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艺术顾问著名画家朱胜利先生
(接昨天)对于一个人而言,热爱和执着,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主题。如果这份热爱和执着,达到了如痴如醉、刻骨铭心的程度,那么这份热爱和执着,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朱胜利先生接着兴致勃勃地对我说:“在工作岗位上,尽管时不时的能画上几笔,但心主要还是放在工作上的,有时的确很忙,烦心的事也不少,画画是排不上日程的。但退休后就不一样了,时间更多属于自己了,我决心系统地学习国画,并力求有一定的进展。
正因为这样,2016年的9月,我便开始到长春老年大学学习,扑下身子下决心来学习国画,包括山水、花鸟和人物,迄今已经8年多了。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刘玉春老师的山水画课,老师现场画画教学,只见一张大纸铺在案子上,老师竟然往上泼水,我当时吓了一跳,心想这张纸不是废了吗?说实话我当时真有点发懵……一个学期下来,我没有耽误一堂课,做到了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一年后,刘老师说我的绘画水平提高太快了,不是坐飞机,是坐火箭啊!其实我知道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但事实上,我的确也进步很大”。
朱胜利还告诉我:“跟王维华老师学习花鸟画,也是从2016年9月开始的,学习人物画,是从2017年3月开始的,教师是罗老师。当时我想自己已经退休了,有大把的时间,我为何不把国画的山水、花鸟和人物一起学习呢?笔墨是相同的,还有可能相得益彰。实践证明,近8年多下来了,得到了综合性的印证和提高。这期间,我还参加了清华美院施云翔老师在太行山举办的培训班,还有峨眉画院曾刚老师在安徽黄山举办的培训班,这种现场教学的方式,令我受益匪浅。2018年,我们几名老年大学的同学相约到湖南的张家界写生,不仅令自己领略了祖国的秀美河山,也提高了画技,相互启发交流,还增进了友谊”。
朱胜利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17年5月,他参加第六届(长春)当代名家书画展览,他的山水画《临水邨居》入选;
2020年6月,参加长春市“夕阳无限好 共绘小康景”老年书画大赛,他的国画人物入选;
近两年来,朱胜利先生先后参加了由北大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等举办的多项全国性大展,先后获得了金奖、特别金奖的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几年来,朱胜利先生还先后参加省、市、区和社会团体等举办的各类书画展览几十次,多次获不同的奖项。特别是他的国画作品《人民领袖毛泽东》《纪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鞠躬尽瘁的好总理周恩来》《袁隆平院士》《彭德怀元帅》《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杨靖宇将军》《陈毅元帅》《论持久战》《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纪念李大钊》《艰难方显勇毅》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8年多来的时间,对于朱胜利先生来说,收获可以说颇丰。8年来,他创作了数百幅大大小小的画作,最大的一幅是高三米、宽2.4米的山水画。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欣慰的告诉大家,早在2021年的时候,朱胜利就加入了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他告诉我说:“作为会员,眼界会更宽,会给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展示更大的空间。我要在绘画的路上孜孜以求,在探索国画真谛的道路上享受快乐!”
采访中,朱先生还回顾了自己走过的艺术之路。朱胜利感慨万端地对我说:“你覆盖了光阴,认真学习了,把功夫用在了该用的地方,进步是必然的,实际上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目标的过程,过程对头了,目标还会远吗?”
朱胜利还告诉我,画面讲矛盾的对立统一,没有矛盾,画面不会好看,笔墨构图,色彩反差都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得以完成,没有矛盾,没有坎坷,也就没有幸福,因为幸福从来都是比较而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用画画推演世间万物发生发展,你就会产生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感,淡泊之心,便油然而生。画画只是享受人生的一个过程,快乐最重要。名利在快乐面前,特别是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同志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朱胜利接着对我说:“齐白石先生说过,画的不像欺世,画的太像落俗,像与不像之间堪称精品。这里就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中国画重笔墨,若是太圆滑了,则没了笔力;墨分五色,分的越多,越有层次和韵味。学画临画很重要,国画大师张大千就从临画开始的,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画画初始阶段,也要思想领先,先定主题,深思熟虑之后再动笔;我很喜欢杨之光、周思聪、施云翔等现代画家的画,点滴之体会,也能丰富其头脑,多学多练长笔力、多思多想增底气、多看多临添见识、勤能补拙出成绩”。
采访结束了,我的感慨很深,在当今的书苑画坛,能有如此之思想境界、如此之独到见解、如此之深的感悟、如此之成长历程者,实在不多见。望着朱胜利先生那张写满自信的笑脸,望着他那坚定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他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