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谷探幽
孙志诚/湖北省武穴市电信公司

养生谷是湖北利川市苏马荡大道的尾端,说那里不仅景色好,更有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
今早6时许,我乘当地公交约30分钟便到达。下车后,步行3百米经"森和阳光"居民小区,来到隔着防护栏的悬崖边上,举目俯视养生谷。
啊!养生谷是条长度约5公里、深约5百多米、与磁洞沟为老虎山相隔的山谷。其宽度与长度均亚于后者,但它们均为地质年代地质变迁所形成的裂谷,呈偏东西走向,其南面显现着许多数百米高刀削般的悬崖,苍峻秀丽。
清晨的山谷中弥漫着簇簇薄雾,飘飘荡荡,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一条山间小路蜿蜒曲折向山谷下端延伸,若隐若现。路的两旁为茂蜜的树木和各种野草野花覆盖,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山谷的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山峰,犹如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世外桃源。仔细寻视,山谷深处沟沟坎坎上,三三两两攘嵌着居民房舍。阳光照耀下,一切显得那么绚丽,风景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我沿着那陡峭蜿蜒的小路一真朝山谷下寻找,约一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一个叫何家祠的湾子。過到位刘姓老者,一阵搭讪,彼此逐渐熟络起来。老者年62岁,是位药农,高中学历,思维敏捷,思想前卫。
原来,该湾原有19户土家族人家。年轻人都外出谋生,甚至在外安家立业,其留在老家的房年,长期空置,年久失修,甚至破败不堪,也无人问津。只有9户老人留守。湾子有何姓与刘姓人居住。所以为双姓居往,中间有段"家婆继承"来历,这里就不赘述了。
老者言:如今的改革开放较从前的大集体要好。从前人们被体制与精神所束缚,生产生活中这不行那也不行,本来俺这山区环境条件差,又受种那些人为约束,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人们缺衣少食,普遍贫困。如今就好多了,吃饱穿暖没问题,但比起城里人生活还差的远,想富起来也不容易。
问:"从前这里的人以玉米、高梁、土豆为主食,还吃不饱?"答:"那是的,常常一茬难接一茬,生活紧巴巴的。如今,缺衣少食的多半是没有用的人、懒人。"
问:"20多年前,这里一户数人共条裤子,只能让外出的穿上裤子。冬季一家老小围着火塘取暖,衣不蔽体的是常事。"答:"多人共条裤子有,那是少数,衣不蔽体,那时有多难。"
问:如今习近平的政策怎样?答:"中央的政策是好,但到我的下面农村就说不清楚了。就说反贪吧,上面只反了那些大贪官,下面的小贪官就反不了,村干部贪腐的现象多的很。社会风气也变歹了,还是毛泽东时代的好。"

他们居住条件较差,房屋简陋,虽然通了电、也有些电器没备,但不齐全;通信网络也有,但仅限于手机通信,用电脑的几乎没有;自来水是从山上泉眼处,通过塑料管引流接下来,流量很小。
出了该湾,我继续朝山谷下走,发现其耕地大部分是小块坡地,种植着玉米、红薯、土豆等,稻田很少,生产规模很小,生产能力非常薄弱。经济收入当然有限。好不容易发现几位做农活的,大多身态消瘦,神情木纳。更有凡提及这里好风光,没有一个不是呈现茫然与不屑。
9月阳光虽不比那盛夏烈日的炙烤,在这山谷里晒到人身上,还是有些火辣辣的。再往下行的路,杂草丛生,坎坷不平,更恐有毒蛇隐藏其中,便打道归程。
回程路上,湾里人的举止言行,在我脑海里回荡。啊!人是自然的产物,其生存方式、意识形态得受所处的环境制约。与之相比,我是幸运者。

202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