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56)
自1940年8月初开始,中共淄川县委和县政府先后开办了淄西村政和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训练班和培训班,进一步加强了淄西各区的党、政、群工作。
到年底,县委、县府分别在镇门峪、黄连峪、青龙湾共培训村政干部及自卫团干部190人,培训党员30余人、培训抗日积极分子40余人。通过训练,提高了村政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大面积、系统性的各类人员培训,为淄西抗日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经过正式民主选举的县政府也健全了机构和职责。任命了县府各科室负责人:张易三任秘书科长,孙逊任民政科长,盛一山任财政科长,李守真任文教科长,仇传伦任金库主任兼会计,高明任县府秘书。
期间,赵一川县长率领县大队采取不同方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同敌伪势力开展斗争,利用各种关系警告、劝降敌伪人员中的不坚定分子,分化挖解敌对势力。采取夜间袭击、设计突袭、截击等办法,对日伪据点和顽固不化的敌对分子进行神出鬼没,出其不意的一次次发动袭击和打击。扒铁路、炸桥梁、割电线、炸碉堡等活动此起彼伏,遍地开花,弄得敌人晕头转向,精疲力尽,惶惶不可终日,夜夜不得安生。
如今,在磁村一带还流传着赵一川许许多多的抗战故事:
一
两颗子弹换来两千斤大米白面
1941年秋天,从“内线”可靠情报获悉,鬼子有一批物资要从大昆仑火车站运往磁村,可能是大米、白面、罐头等生活食品。因不是重要物资未派汽车,而是用6辆小推车搬运,负责押运的8名人员都是伪军。
赵一川的抗日游击队,常在马棚、黑峪、牛记庵一带活动。这时,正在马棚的赵一川县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出发,战士们群情振奋,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报名争相参加这一截击任务。
金秋季节,大地变得一片金黄,公路两旁的庄稼,等待着人们去收割,高粱笑低了头,谷子压弯了腰,一派丰收景象,又是个好年景。
这天正逢昆仑“四、九”大集,一伙农民打扮的人,肩挑担子,手提篮子,还有的推着小车,走在去昆仑的公路上。当他们来到离大昆仑西北3.5公里的许家庄,站在村东头的小河沟处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一个个又不约而同的钻进了公路两旁的高粱地里隐蔽了起来。

昆仑镇 许家村
这天,晴空万里,烈日当头,下边地气蒸发,闷热得喘不过气来,他们趴在地上,时间不长就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好不容易熬到十点半左右,才听到吱吱悠悠的小车声由远而近。
战士们透过庄稼缝看到6辆小推车一字长蛇,从宋家坊庄头顺坡而下,8名伪军分前后左右护行。当“车队”走到射击适当距离的一霎那,只听“叭!叭!”两声枪响,走在前头和后头的两个伪军应声倒地。其余的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懵了,不知八路军来了多少人,一时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又怕丧命,慌忙丢下枪支一头钻到了另一高粱地逃跑了。
这时,只见十余条汉子立即从高粱地里闪出,有条不紊地将所有物资装进随身带来的口袋、箩筐,霎时,公路上人、物两空,不知去向。后来,老百姓编成顺口溜:“土八路,真不善,两颗子弹,换来2000多斤大米和白面”。
二
下山“取货”
磁村伪区公所,设在磁村大街街里中段路西的一个小院里,北楼上下6间,楼上办公,楼下是仓库。南屋3间,西屋2间,是区丁宿舍。因不是重要机关,防守很松懈,只有一个班的区丁驻守。晚上区公所所长和几个文职人员,因是本地人都回家过夜。

磁村大街
赵一川得知最近鬼子上边刚下发了十几只大盖枪、300发子弹,目的是更替原来的破旧枪支,便派十几个头脑灵活、机智勇敢的同志下山“取货”。
战士们趁夜深人静,潜入伪区公所附近观察地形,发现并无岗哨,南北西三面都紧靠民宅,不能惊动老百姓,只有靠街一面有一人多高的门楼,可以翻墙而过。他们个个轻如飞燕,落地无声,进到了院子里。一同志悄悄推开一楼门用手灯一照,一个怀抱着大枪正伏在桌上埋头大睡的区丁,突然被惊醒,知道是“八路来了”,慌忙跪地求饶。其他同志同时打开了两个区丁的宿舍门,把所有毫无准备的区丁赶到院里,他们哆哆嗦嗦地指着楼下说:“八路大爷饶命,新发的‘家伙’在楼下铁柜里锁着。”就这样一枪未发,顺利地将全部枪支弹药以及粮款、电话机等物弄到了手,为了不惊动离此较近的“警备队”,便迅速撤离,下山“取货”顺利成功。
1940年8月10日,《大众日报》以《淄川赵县长驰骋战场,半月之内作战十余次》为题,表扬赵一川自任淄川县长以来,“一切县政设施,突飞猛进,抗战工作,普遍开展,领导民众杀敌,成绩尤著”。仅在6月到11月的5个多月时间里,即督率警队与敌伪战斗数十次,“予敌伪以严重打击,缴获胜利品多种”。

自1940年春,鲁中区党委决定赵一川任淄川县县长以来,淄川县政府从只有一个科长和十多个青年,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到淄川县党、政、军迁往淄西山区,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坚决贯彻党的政策,执行敌退我进的斗争方针,打开淄川抗日游击战的新局面,并取得了累累战果。但也引起了敌伪顽势力的极大仇恨。
日军驻张店旅团司令部以伪币万元,悬赏要赵一川的头颅,驻博山津井部队长,也写信对赵一川进行诱降。
1941年的“九一八”大扫荡和1942年,敌人进行了多次“铁壁合围,”而且实行了杀、烧、抢的三光政策,但都被淄川县委县政府领导人民一一粉碎。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