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校轶事
文/周丽娟
今年三月,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天津、青岛等地区的军校同学相聚在无锡樱花季。“齐步走,一二一……立定,正步走……立定。”步入中年的军校同学列队重温军训,虽身材臃肿了、鬓发染霜了、脸上皱纹了,但齐刷刷的军步仍不失当年的英姿。望着眼前一幕,思绪又重回到上军校的时光。
一
那年7月,一辆奔驰的列车把我们驶入北京,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军校生活。
在敲锣打鼓“欢迎新学员”的欢迎声中,我们走进了军校大门,穿上了没有领章帽徽的蓝军装,安顿好宿舍后原地待命。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约了2个学员偷偷地对军校进行一番“侦查”。我们悄悄地摸进了老学员宿舍,透过窗户看到眼前一幕,“宿舍一尘不染,刷牙缸、挎包和水壶整齐排列成三队,雪白的床单、豆腐块似的蓝被子。”最后,竟溜进了教学楼,在解剖教研室门口站住了,只见3个教官正在讨论着什么,看着室内的人体标本,我们好奇地议论着。突然,有个教官似乎听到我们的声音,神情严肃凛然向我们扫来一眼,用手示意不要出声,我们调皮地冲着教官做了几个鬼脸,快速溜走了。
新兵训练前期,学校命令统一剪短发,这意味着要告别长发飘飘的披肩发。虽入伍前曾听说部队战士一律要剪短发,但命令后,我们思想仍难过关。尤其是几个留长发的女学员抱头痛哭,甚至集体拒绝、逃避……学校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而是谆谆引导我们说:“长发披肩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确实很美。但是,你们在最该展示美的年华成为一名中国军人,穿上军装,跨入了军营,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这无疑是最伟大的牺牲。”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让我们深深懂得军人的责任与义务。于是剪掉了心爱的披肩发,全身心投入军营的熔炉里铸就军人的本色。
二
新兵训练第一课是农场劳动。我们这些城市兵还没有开始干活,有的就追逐嬉闹,抓起沙子打沙战,场面热闹非凡。在农场管理员的指导下,我们渐渐学会了收割、捆绑及运输芝麻。接下来几天,还学会了拔花生、给花生脱壳,还自己动手烤花生。学员李洁说:“我以为军训就是走正步等常规训练,没想到还有这样有意义的农场劳动,第一次接触庄稼让我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一周后,军训正式开始了。每天从睁开眼睛,到熄灯号吹响,都交给了口令、命令、号令,就连晚上做的梦也离不开“稍息、立正”这些内容,军训相比劳动强度更大、更苦,苦在脚底磨出水泡、苦在站军姿酸痛的腰背、苦在踢正步麻木的腿……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烈日当空,我们每天站在训练场上,脸庞被晒得红里透黑,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像个机器人似的进行着以下训练动作。稍息!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立定!重复着来回折腾,不知一天要重复多少。区队长像个大监工,当正步走第一个动作时,立刻命令保持姿势,然后拿着尺子挨个量脚抬高的距离,拳头离胸的距离,谁的动作不到位,一言不发,上去先抽谁的爪爪。从队列第一个开始量到最后一个,最倒霉的是最后几个,站立时间最长,累得精疲力尽。
军训最害怕的是半夜紧急集合。从吹哨开始穿好衣服、打好背包、左肩挎包、右肩水壶及后背背包,冲到操场集合,整个过程10分钟。第一次紧急集合的“狼狈不堪”仍刻骨铭心,第一次跑五公里“掉链子”仍记忆犹新。
那天半夜,突然一阵猛烈的哨声吹响,正熟睡的我被旁边的学员猛烈摇醒,睡眼朦胧地起床,快速穿好衣服,手慌脚乱地打好背包,整装完毕后从上铺快速下来,与其说下来不如说滚了下来,胡乱蹬上两只鞋飞速冲向操场,幸好及时赶上了集队。
经区队长口令稍息、立正整队后,一声令下向右转,跑步走,即开始5公里跑步。跑得过程中总感觉鞋子不对劲,低头一看发现两只鞋大小不一且顺拐,估计学员们在情急下都穿错鞋了。跟着队伍跑了约一半路程时,渐渐进入掉队状态,更槽糕地背包带松了,眼看背包要散架了,无奈由“背”改“抱”姿势继续往前跑,咬着牙终于到达了终点——训练场。
此刻训练场上灯火通明,明亮的灯光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区队长让大家互相检视,只见一个个头发被汗水散乱贴在脸上,有的军服扣子上下错扣、有的军服穿反了、还有的抱着被子……,看着看着,彼此捂着肚子笑弯了腰,笑声回荡在夜空经久不息。
经历这次后,我们学得狡猾了,经常与区队长斗智斗勇,每天晚餐后去套近乎,想提前套些语言迹象。可我们这点小聪明总斗不过领导的大智慧,常常被领导忽悠了。以为获取了情报,晚上睡觉穿着衣服备战,结果一夜风平浪静,气的直呼上当,小声骂着区队长是个大骗子。等我们晚上放松警惕,脱掉衣服大胆睡觉时,突然半夜听到急促的哨声,唉!又是一个悲哀的紧急集合5公里拉练。
经过一月军训的洗礼,考核合格后,戴上了红领章、红帽徽,我们终于从青涩懵懂的少年蜕变成长为合格的军人。
三
新兵训练结束,返校学习。校园优美的环境,与军训农场形成鲜明的反差,我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军校学习生活纪律严明、规则甚多,稍不注意就挨批评。基本是早晨6:00起床,10钟整理内务、洗漱,接着是出早操。早操后,排队唱着歌去食堂吃早餐,然后上课。与地方大学相比,有时候穿插着军事、体能课与义务劳动。晚餐后上晚自习,每周六可拿着小马扎在操场看露天电影。
我们是医学生,第一年学习基础课,印象最深的是解剖学。那段时间几乎每天要与人体206骨骼和尸体打交道,心理生理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尤期害怕吃排骨和酱骨头。
在北京读军校,最幸运地就是有机会参加一些重大活动,其中最珍贵的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1984年是读军校的第二年,我们区队学员被选中,主要任务表演16支集体舞。军校领导说:“人一生中能参加这样的重大政治活动是非常难得的,你们很庆幸,要好好珍惜。”
1984年10月1日,白天的阅兵式气势恢弘、霸气震撼地进行着。下午4点,我们代表海军进入天安门广场,按照指定位置围成圆圈,随着音乐响起,欢快地跳起了集体舞。灿烂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频频向我们挥手致意。那晚,整个天安门广场沸腾了,人们载歌载舞,焰火绚丽多彩,一派盛大节日欢庆场面。
军校毕业后,区队学员们被分配到祖国各地海军医疗机构,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毕业两年后,我再次考入军校,再次经历了一段军校岁月,再遇见几许军校轶事。
作者简介:
周丽娟,机关公务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