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
马延明
昨天晚上10点30分,我正准备洗漱上床睡觉,不自觉的打开手机,瞭了一下微信。忽然看到好友任俊伟先生的一条微信,我迅速打开,只见是一幅图片,对联格式,用毛笔写的颜体楷书“天道酬勤 志存高远”,我放大以后见上款是“癸卯年秋”,下款是“杜昱宏十五岁书”。紧接着是任俊伟先生的话:“打扰了,主席”“类似以上”“字体楷为好,高90厘米,宽你把握”“孩子教室后面用,求助了”。看到这些,我有点犹豫,因为当时我估计字径估计20厘米,属于大字楷书,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是好友又不好拒绝,只得应允。于是,回复:“写成两条吗?”任俊伟先生回复:“深夜打扰打扰,是的是的”......

看到“天道酬勤”四字,想起了一则小故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晚上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里进来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曾国藩就是不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等不及了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于是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评价他是“近代最有大本大源的人。”
另外,我还记得1988年冬天,我们每天晚上在济南二十三中(后来的信息技术学校)听书法讲座。一天晚上,我拿了两张宣纸,课间时想请上课的老师给写幅字 。没想到—这天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大书法家王仲武先生,心想王仲武先生不知能不能给我写?有点惶恐!等到课间时,我向王仲武先生说明用意,王仲武先生欣然同意,我于是赶紧抻纸,只见王仲武先生用笔饱蘸墨汁一挥而就,“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跃然纸上,苍劲有力,随后落款:“延明贤契正之,仲武书”。得到王仲武老师的墨宝,我非常高兴,一直珍藏着这幅字,并把“天道酬勤”当做了自己的座右铭。
任俊伟先生求我用楷书写大字“天道酬勤 志存高远”。我认为大字楷书比较难写。第一,要写出气势,神采为上;第二,外紧内松,防止写垮;第三用笔不能虚,笔笔要落到实处;第四,用笔要厚重,结体平稳;第五,大字作品要注意不平衡中求平衡,要做到前后呼应;第六,厚重而不失灵动,写出自己的感觉。
于是,我上床以后,在脑子里,每一个字每一个字进行分析、思考、排列,直到夜里一点多钟才入睡。“意在笔先”,早上5点40分起床后,我先是用一张废纸起了个稿,对每一个字的写法不断地进行调整,然后裁好高90厘米,宽30厘米的两条宣纸,进行创作,我把颜体的厚重、《张黑女碑》的方折笔法、褚遂良的灵动相糅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把第一个字“天”,写得厚重一些,写得扁一些,写得稳一些,写出了一点隶书的古朴,做到重心平稳,开局之字醒目,夺人眼球!第二字“道”,笔画比较多,写的稍小一些,笔画也略轻一些,与“天”字形成节奏,另外,下一个字“酬”字笔画更多,也是为了与其在空间上形成“计白当黑”的效果;“酬”字,我用了繁体的写法,左低右高,尽量写紧凑;写“勤”字时,看到“道”和“酬”字都是左轻右重,为了调节平衡,我把“勤”字写的略小一些,写的左重右轻,与上面的“道”、“酬”达到了不平衡求平衡的效果。“志存高远”四字,写的稳当厚重,“存”、“高”、“远”加了一些魏碑方笔的笔法,使其笔画俊朗、灵利。特别是“远”字,写的稍大一些,厚重一些,与“天”字前后呼应,起到了“编篮子编篓贵在收口”的效果。落款时,我将“甲辰之秋”从“存”和“志”左边中间写到“存”字靠下一点,将“延明书”从“高”字略上一些开始书写,名章比“高”字略下一些!在“天”和“道”右侧中间略上一些盖上“日日是好日”印章,使整幅作品看上去达到了“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
总起来说,此幅字写的比较满意,写出了自己的感觉。由此,我想到了一段话:“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今天,这幅字创作的比较成功,这与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平时的勤奋与积累是分不开的。今后,自己将继续以“天道酬勤”为座右铭,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2024.09.01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