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站之旅》
文/静川
初秋的早晨阳光明媚,我和爱人携手踏上了前往吉林西站的旅程。46路公交是两层车身,我和爱人坐在二层车头的第二排位置,车窗外湛蓝的天空如同一块巨大的绸缎,白云如絮微风也轻柔,如同恋人的轻抚,让人心生愉悦。我家住在通潭西区,林徽因的作品在城西,公交车需要横穿吉林市东西整个城区,我问一下司机,需要一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上,我们怀揣着对这座古老车站的期待与好奇,仿佛即将揭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神秘故事。
今天是爱人的生日,她特意休息,我陪着她来到这心心念念的吉林西站,想要一同感受林徽因的建筑佳作,领略这座文艺范十足的火车站,探寻吉林总站遗址景点的魅力。
当我们终于抵达吉林西站,这座有着九十多年历史的建筑宛如一位穿越时光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探访。它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庄重而肃穆,那独特的哥特式尖顶和塔楼仿佛是岁月的指针,指向过去的辉煌与沧桑。
我们沿着砖石铺就的小路缓缓走近,车站那复古的外观逐渐清晰起来。主建筑站厅的方石结构主体,以其坚实的质感诉说着历史的厚重;砖红色与白色的主色调,像是一幅褪色的画卷,散发着浓郁的民国西式洋楼韵味。屋顶的折型木结构精巧而别致,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玻璃窗上的斑驳痕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指纹。每一处细节都尽显中西合璧的风情,让人不禁感叹建筑艺术的精妙与融合。
走进车站,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时光电话亭静静地立在角落,那斑驳的漆面和陈旧的听筒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我和爱人轻轻拿起听筒,耳畔似乎传来了过去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深情诉说。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温暖与思念,让我们的心也随之变得柔软起来。
而那写着“吉林总站”通向“幸福”的站牌,像是对每一位来访者的美好祝福。站牌上的字迹我的意象感觉必须让它褪色,但那份对幸福的期许却依然清晰可感。我们站在站牌下,想象着曾经有多少旅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从这里出发,踏上追逐梦想的征程。
回想当年,吉林督军张作相为了摆脱日本人对铁路权的控制,毅然决定修建吉海铁路,林徽因受邀成为设计者。她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知融入其中,创造出了这座融合中欧式建筑风格的杰作。从它建成的那一刻起,便见证了社会的变迁,承载了无数的离别与重逢、希望与失落。
在车站的候车大厅里,一排排木质长椅整齐地排列着,并且是坐无缺席,那些长椅上,兀自长出许多身穿旗袍的女人,她们像历史风景中的花草,各色不一的收入我的镜头。站内站外的人群熙熙攘攘的,仿佛如我当年在这里乘坐小运转时候一样的繁忙与热闹。他们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满怀期待,有的依依不舍。大厅的天花板上,精美的雕花依然清晰可见,那细腻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
售票室里,那曾经忙碌的窗口如今已变得安静,我和爱人来到窗口前,不仅是为了打卡,也想感受一下几十年前排队买纸壳片票的旧时光,我似乎还能听到当年售票员的声音,“下一张,去哪儿?”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待。
沿着走廊前行,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那些黑白的影像记录了车站的过往,有火车进站时的蒸汽弥漫,有旅客们欢笑的面容,有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瞬间,每一个瞬间都是一段历史。
我们漫步在车站的月台上,脚下的铁轨伸向远方,仿佛没有尽头。铁轨上的锈迹见证了岁月的侵蚀,却也见证了它曾经的辉煌。远处,一列货运火车缓缓驶过,低沉的汽笛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向这座古老的车站致敬。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车站的建筑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那温暖的光线勾勒出建筑的轮廓,使其更加雄伟而美丽。我们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这宁静而神圣的时刻。
夜晚渐渐降临,车站周围的灯光逐渐亮起。昏黄的灯光下,车站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我们坐在长椅上,仰望着星空,思绪飘荡。这座车站见证了太多的故事,它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希望和爱,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我们沉浸在这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这座车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离开吉林西站时,我们频频回首。它的身影在夜色中渐行渐远,但它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却永远不会磨灭。这次旅行,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未来的日子里,每当我们回忆起这次旅行,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温暖的情感。吉林西站,它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爱情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成为爱人这个特别生日里一份珍贵而独特的回忆。
在归途中,我们望着车窗外的夜色,心中满是感慨。这座古老的车站,就像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那些故事或许平凡,或许伟大,但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回到家中,我们将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每一张都充满了回忆。我把照片放在这篇游记里,发到自媒体平台上,与读者们共享,希望大家有时间来吉林市溜达溜达,来吉林黄旗屯老车站转转,特别是文学爱好者们,这个车站,可是我们作家前辈非文字亦如文字的建筑佳作。
吉林西站,这座充满魅力的建筑,你来读它,就是阅读吉林市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