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
阳光正气、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歌
别人悲观你乐观,
别人懦弱你勇敢;
别人马虎你认真,
别人鲁莽你谨慎;
别人虚情你真心,
别人守旧你创新;
别人消极你积极,
别人放弃年坚持;
不断超越你自己,
出类拔萃等着你。
——选自《大众教育学》
有这样一本书《性格决定成败》,讲述了性格与成败的关系。书中说“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缺点”,并且指出: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地了解自身性格的优势和弱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这个“扬长避短”,与孟国泰先生在其“性格与气质篇”中的诸多观点不谋而合,是核心的东西。比如孟先生在《出类拔萃歌》中所倡导指引的那些“长”的方面:乐观、勇敢、认真、谨慎、真心、积极、坚持等。这些优良性格的培养与形成,这些“长”处,就是我们无论是作为育才树人的教师还是逐渐成长成才的学生所应该孜孜追求的方向。
有了好的习惯,就会有好的性格与超凡脱俗的气质,而后便将走向事业的辉煌、人生的成功。这些个关键词“习惯”“性格”,当然包含有“优异的品德”,就像一条链子,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关于性格、气质乃至品德链条的培养与升华,有许多真实事例,足以佐证说明。不久前听到一则真人真事,说的是一位品学兼优的青年,心灵手巧。特别擅长电子电器的修理。一般工匠不敢接手的活儿,在他手中立马修好,深得用户称赞。他曾因外出打工致使婚姻破裂,前妻还把孩子甩给他带。但这位青年乐观坚强,毅然承担了生活的重担,如今又重新组建了美满幸福的家庭。这说明了性格、品德乃至气质,决定了你的命运与未来生活走向。
反观社会上那些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打击与重创,或流浪街头,或精神失常,或颓废消沉……他们当中多数年轻且智商并不低,但就是由于性格不够完美,心理素质较差,最终导致了生活品质的下降。看着可怜但无可救药。
孟国泰先生说“处处释放正能量,人间也能变天堂。时时释放负能量,天堂也会变坟场。”真是如此。其实正能量的起源,便是好性格佳气质使然。你若经过学习修为,逐渐形成并具备了孟先生所指引的“乐观,勇敢,认真,谨慎,积极,坚持”等诸多品性与气质,那一切困难和阻碍都将不在话下,你将是一个正能量满满,阳光正气、出类拔萃之士。
关于品德性格的养成提升,我个人体会是:学习领会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心学》之“致良知”里讲到的“人应该追求良知”,并强调人的道德责任感包括“至善”“完美”理念,这些都将对培养优秀品性大有裨益。
张彩萍:
唱响《希望歌》,书写辉煌篇
希望歌
不是有希望了才创新,
而是创新了才有希望。
不是有希望了才敬业,
而是敬业了才有希望。
不是有希望了才自省,
而是自省了才有希望。
不是有希望了才自制,
而是自制了才有希望。
不是有希望了才爱国,
而是爱国了才有希望。
——选自《大众教育学》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敬业、自省、自制和爱国等品质,是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鼓励提问和探索: 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跨学科学习: 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发现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活动: 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创新过程。
二、培养敬业精神
1. 树立榜样: 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现敬业精神,以此激励学生。
2. 目标设置: 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对学习的敬业态度。
3. 反馈与认可: 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认可,特别是当他们展现出敬业行为时,以增强其动力。
三、培养学生自省能力
1. 反思日记: 鼓励学生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以及成长点。
2. 小组讨论: 安排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
3. 案例分析: 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导他们从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反思。
四、培养学生自制品质
1. 时间管理: 教授学生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划分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培养自律能力。
2. 目标导向: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教导他们如何为目标制定实际可行的行动计划。
3. 规则设定: 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习惯和主动执行规则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1. 国家历史教育: 通过讲授国家的历史,尤其是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2.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和关心社会、国家的发展。
3. 价值引导: 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让我们共同唱响《希望歌》,以创新为笔,以敬业为墨,以自省为镜,以自制为盾,以爱国为魂,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者:朱洁、张彩萍(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