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飞龙(123)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在人类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里,多少帝国在时空沉浮中灰飞烟灭,而惟有文明之道却恒古千秋!万余年来,人类从平等质朴的原始自然族群发展到以“统治”阶层为核心的帝国政治,从表面上看人类似乎在进步,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从自然之“道”发展为尘缘之“术”的衰退过程。因为,人类是大自然之产物!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乃人类之本份之事!而“术”数之过度发展必然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矛盾,不管西方哲学及科学多么狂妄多么发达,人永远战胜不了自然!而且未来只能在自然面前低头,去顺应自然,适应自然方为上策!而能解决以上矛盾的思想惟有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担此重任!所以,几百年东西方政治之争将从文化思想开始,亦将从文化思想一统而结束

无论是《易经》之无神论思想还是《圣经》之有神论思想,其实都是从“无神与有神”之中体现出的一对世界性太极阴阳。“有神”和“无神”从意识形态上看似有矛盾,实则为东西方文化之中的太极合一。人类只是站在不同的世界观的立场上去观察宇宙。当然我们也无法用有神和无神这两个狭隘的用词来概纳宇宙的一切神奇。粗读《圣经》者会狭义认为其思想都是“先知”的预言和“神”的启示。不用怀疑《圣经》的真实性,也不要怀疑从《圣经》中演化而来的基督思想的普世性。对于东西方的各类典籍,东方人同样是抱着一种崇敬与感恩之心翻开每一页的,从未怀疑祖宗的精神遗产。除了上节讲述的兵道之外,从《易经》走出的中国道学思想的另外一个典型实践,就是中医思想的养生之用即“以医显道”。

中医常曰“大医治国,中医治身,小医治病”。中医仍然是东方规律学在医学上的表现,“以医显道”是中医的思想基础,中医讲究“以人为本”,处处彰显着“道”的内涵与社会光芒。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医道之学,西医学是医术之学,而“医道”之学是道学,道学更接近宗教;医疗之学是术学,因而更接近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西医的结合就是典型的“道与术”的结合!当西方医学发展出现瓶颈时,也开始向“医道”发展;而当今中医学的发展也开始吸纳西方的医疗科学。近几十年来中西医学在“道”与“术”上的阴阳互补为东西方医学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东西方思想和谐共荣的样板。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医学本来目的就是让人类身心健康与灵魂自由以致阴阳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了个定义,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肉体无病也包括精神快乐。健康是人人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其实是东西方医学文化对健康含义的共同认定。我认为关于健康的具体含义最应该包括以下之内容:一、器官运动正常,即大脑与各器官配合形成默契,大脑能对五脏六腑二泄五官四肢等做出恰当指令,各器官肢体同时也能做出相对反应。二、情志掌控,即五脏之神能对人之情志如“喜怒悲思恐”等五情收放自如,精神不抑制束缚肉体的自由奔放。三、五识无执,外境感应与内心承受之间和谐协调有序,即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外界碰撞,反应平静,波澜不惊,不过份执著外境之名利物色。以上这些内容从中医角度讲叫气血平衡、阴阳平衡、身心平衡。

道在天地之间常常以阴阳显之。《鬼谷子》曰“阳还终阴,阴极返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而“医道” 最早是《黄帝内经》提出并全面阐述的,《黄帝内经素问》曰“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所以医道是一个道学层次的综合概念,医道既是明阴阳之理又统阴阳之性,能够观天文,察地理,知人事。而道又通过现象体现出来,人无论毛发、皮肤的颜色及喜、怒的表情,还是人的声音及坐、卧的姿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正气的强弱以及气机升降出入的状况,任何的异常变化都逃不出高明中医的法眼道睛,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

医学在西方为科学而不是道学,然而我们的生命从物质意义上讲是由气血构成的,这里的气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流动的血液,呼吸的空气,汇集的精华。血是有形肉体的代表,气是无形力量的代表。血代表阴,气代表阳,气血平衡就是阴阳平衡之道。所以西医为医术,中医为医道。老祖宗告诉我们,天地之间有一团混沌未开之气,孔子称之为“元气”,孟子称之为“浩然之气”,清气升则为天为阳为动,浊气降则为地为阴为聚。人身亦是小宇宙,我们身体的这团清浊太极之元气,聚则为形为血为体,散则为气为阳为动,无形之气在灵魂指令下推动肉体运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依”。两者相互转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一期生命中物质精神的“存在”基础。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二十届征文已经拉开帷幕,从2024年5月1日起至 2024年11月1号,历时六个月。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来稿请发裸文,不要文档,文件之类!附加本人照片,简介
5 ,来稿一经刊发,除政治原因与学术抄袭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删除!
6,征文目的是为了传播文明文化,无需打赏!只需阅读,点赞,在看的数量。如有偷机取巧,阅读量与后台统计不符,或被举报者,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全网通报,且永远不得参赛!
7,杜绝一稿多投,如一经系统检测发现,将不再允许参赛!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3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1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5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
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欢迎世界各地爱好文学的朋友踊跃投稿参赛,大奖等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