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在玉蟾寺》
文/朱老黑
在眉山青神的玉蟾寺,有一种宁静而深邃的隐居文化,宛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时光的长河中低吟浅唱。
玉蟾寺,坐落在这片充满灵秀之气的土地上。寺庙周围,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隐居者打造的一处世外桃源。走进寺内,古老的建筑散发着岁月的沉香,雕梁画栋间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宁静的庭院中,偶尔传来的钟声,悠扬而空灵,让人心神安宁。
国礼书画家陈永华先生便是隐居在此的一位名人。他长住于青神县河坝子镇的玉蟾寺,在这清幽之地潜心作画。他几十年勤笔不辍,成绩斐然,有“陈葡萄”“牡丹王”之誉。其作品构图随性,清新明快,意境深邃,富有情趣、神韵和诗意;技法新颖,笔墨泼辣、苍劲凝练。在玉蟾寺的时光里,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每日与古寺的晨钟暮鼓相伴,让心灵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驰骋。或许,在这宁静的寺庙中,他能更好地汲取灵感,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悟融入到一幅幅精彩的画作之中,为千年玉蟾寺增添了浓浓的书画氛围。
除了陈永华先生,历史上也曾有过其他与玉蟾寺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相传,三百七十多年前,明末崇祯皇帝有个御妹,长得如花似玉,美貌标致,而且书破万卷,才学过人。因厌倦高墙深宫里的寂寞生活,她慕名前来玉蟾寺,在寺后的皇姑洞中出家诵经。她的到来,为玉蟾寺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让这座寺庙多了一段传奇的故事。她在这清幽之地修身养性,远离了宫廷的纷争与繁华,只愿在这宁静的寺庙中寻找内心的安宁。虽然后来她修炼成仙,化作一只八哥飞向峨眉仙山,但她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玉蟾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选择隐居于此的人,并非是逃避尘世,而是在繁华落尽后,追寻内心的那份宁静与本真。他们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纷扰,在这片清幽之地,与古寺为伴,与山林为友。清晨,被鸟儿的歌声唤醒,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白天,他们可以漫步在山间小径,听溪水潺潺,看山花烂漫;或者在寺内的禅房中,静静地阅读一本古籍,品味先哲的智慧。夜晚,仰望璀璨的星空,倾听着夜的寂静,让思绪在宇宙间飘荡。
隐居在玉蟾寺,是一种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在这里,人们学会了放下功名利禄的追逐,摒弃了物质的诱惑,回归到生命最本真的状态。他们用简单的生活方式,诠释着内心的富足与安宁。一碗粗茶,一碟素菜,便能带来无尽的满足。与寺中的僧人交流,感悟佛法的博大精深,更是让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玉蟾寺的隐居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处可以栖息心灵的港湾。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重新找回那份失落的宁静与美好。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玉蟾寺的隐居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为那些渴望宁静的灵魂提供了一个归宿。让我们走进玉蟾寺,感受这份独特的隐居文化,在宁静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总价值八万元的文学大奖三苏文学2024年“陈氏梅花杯”中秋诗词大赛启事
“天上满月,人间团圆”,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也是诗词的盛会,在2024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与国礼书画家、陈氏梅花创始人、三苏文学艺术顾问陈永华老师一起联合举办2024年“陈氏梅花杯”中秋诗词大赛。
陈永华老师简介
陈永华,笔名梓淼,斋号永芳轩,1960年出生于四川峨眉山。现住青神县。他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是陈氏梅花创始人,并有“牡丹王“之称。陈永华的画作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感。他的画作中,梅花、葡萄等元素尤为引人注目,陈氏梅花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1、大赛时间:9月1日一9月18日
2、截评时间:9月26日。
3、评奖结果将于9月30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4、大赛收稿:赵文碧,微信名/三苏文学,微信号/ZWB612462。
5、大赛对象:关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的海内外所有诗词爱好者
6、大赛主题:以中秋为主题。
7、大赛体裁:诗、词、歌、赋、散文诗。
8、大赛作品:投稿首行注明“陈氏梅花杯参赛作品”。大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文责自负。
9、大赛平台:入围作品將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刊发
10、评奖要求:浏览量占50%(浏览量必须500以上,点赞、在看100以上。),评委点评占50%。
11、大赛评委:由青神藉著名诗人王宇春老师任评委会主任,评委会成员:王宇春、陈永华、李安全、叶志权、李建全、勇健、赵文碧。
12、大赛评奖:大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13、大赛奖品:一等奖一名,奖品为“陈氏梅花”一幅(价值24000元)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二等奖2名,各奖陈永华老师国画一幅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三等奖3名,各奖陈永华老师国画一幅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
14、大赛期间作品赞赏10元以下不发放,赞赏10元以上60%归作者,40%用于平台运营
三苏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