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赋新韵 博大精深
——党端婧《华山赋》评析
评论员:陈东林
中国古体赋,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它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铺陈,善于通过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叙事来描绘事物、抒发情感。
党端婧的《华山赋》,无疑是一篇展现中国古体赋特色的佳作。此赋开篇便以大气磅礴之笔,点明华山奇险的地位,“居五岳之首,列秦岭之冠”,寥寥数字,尽显华山之雄伟气势。接着从地理位置入手,描绘华山“扼关中之要冲,据井鬼之分野”,北览黄河,南接秦岭,东据潼关,西望长安,将华山的地理形胜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对华山的宏观方位有了清晰的认知。
在描绘华山五峰时,作者更是妙笔生花。
如写东峰朝阳:“悬崖千仞,松柏参天”,营造出一种清幽高远的意境。“步石径之清幽,听松涛之奏鸣,旷然听千籁绝响;登高台而远望,观旭日之喷薄,超然若化外之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游人在东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光彩焕然如织女挥锦,掩金乌辉耀;日丽九州若琉璃之宝鉴,撒锦辉于穹宇”等语句,则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极言日出之时东峰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古体赋铺陈夸张、辞藻华丽的特点。
西峰莲花:作者着重讲述了沉香救母的传说,为山峰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温情的色彩。“巨石何浑然。登太乙莲台,枕破鸿蒙。观苍龙偃卧,屈仰俯撑”,描绘出西峰的奇特景观和磅礴气势。
南峰落雁:作为华山元首,“临造化绝顶,刺问青天,迥出五岳,孰与争锋”,尽显其雄伟险峻。“抬眼四顾,群山纵横,举头红日,俯首白云。黄河渭水,如袂如带;关中平原,如锦如帛”,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南峰的壮丽景色,视野开阔,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北峰云台:“凌云八表,四面悬绝,巍峨奇秀”,真武坐镇,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道家气息。“近有英雄神勇,不畏艰险,另辟蹊径,智取华山,青史留名”,又将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使北峰不仅有自然风光之美,更有历史文化的厚重。
中峰玉女:“无嚣尘之烦扰,维雅士所独钟”,常闻笙箫,常见林泉,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宛如人间仙境。
除了对五峰的精彩描绘,《华山赋》还展现了华山四季的不同景色。“春天山花烂漫,摇曳霞岭;夏天绿浓荫蔚,披覆青峰;秋日枫叶流丹,浸润石坡;冬天白雪皑皑,素裹峰岚”,如同一幅四季变幻的画卷,美不胜收。
在文学创新方面,《华山赋》也有其独特之处。作者不仅运用了传统古体赋的写作手法,还融入了现代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情感。在描绘华山景色的同时,作者还抒发了自己对华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如“攀爬峻险,何其苦矣。然当履顶四顾,满目风光,心旷神怡,无以为喻,克险历艰之苦不复存焉”,表达了在经历艰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总之,《华山赋》以其优美的境界、华丽的辞藻、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体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创新精神。它既是对华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读罢此赋,让人仿佛置身于华山之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