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胡场汉一学校刘雄武
作者:刘德祥
是他,用拳拳爱心染红太阳,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托起太阳。他,就是远近闻名的胡场汉一学校的刘雄武老师。
热爱学生,他心里有道长流泉。
刘雄武老师1975年高中毕业后走上讲台,当了多年初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教育不可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李敏是个品学兼优的班干部,谁知一名女生丢失不久的一支崭新的钢笔突然出现在他的桌子上。这情况马上被失主反映给刘老师。刘老师一面与这位女生商量不要声张,一面不动声色地单独找李敏了解事实真相。李敏开始称钢笔是自己买的。刘老师经过深入调查,证明李敏是在撒谎后,耐心地教育他:“一个人偶尔犯一点错误不可耻,可耻的是犯了错误后不敢承认和不愿改正。”足足一个小时的开导,使之终于鼓足勇气,承认错误,并主动地写了检讨书。出人意料的是班会上刘老师没有让他作检讨,而是采取反弹琵琶的方法大声宣布:“李敏捡到东西交还失主,请大家为他拾金不昧的精神鼓掌!”李敏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从此他的表现比以前更优秀了。
好学生当然人人喜欢,但对差生刘老师也从不歧视,相反,呵护有加。
学生王飞是有名气的淘气鬼,打驾骂人是家常便饭,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时有发生,刘老师却用爱的甘露滋润他成长。一天,刘老师发现王飞不在教室,上完课就直奔王飞家,刚跨进门槛就听到皮带的抽打声和暴躁的斥骂声:“谁的自行车?快说……”刘老师夺过皮带,解开绳索,轻轻给他拭去泪水,亲切地询问他挨打的原因。王飞一头扑进刘老师的怀里,道出了挨打的原委:“我喜欢骑自行车,但爸爸又不肯买,今天上学路过菜场,见一辆自行车未上锁,就骑回家了,老师,我错了。”刘老师听了安慰道:“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上学没有自行车骑就骑我的。”从此以后,王飞一改过去的恶习,待人彬彬有礼,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还当上了班里的劳动委员,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期末考试各科总分名列全班前五名。
101班是一个整体素质差,学习风气不良的班。这个班有好几个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他们成绩低劣,无心向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调皮捣蛋。其中刘璋同学尤为突出。他个子大,活动力强,很有号召力,在班里几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闹得一榻糊涂,可谓“害群之马”。有人断言,这个班要见起色,非一日之寒,而要在短期内见成效,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但是当学校把这个班交给刘老师时,他欣然接受了。他想,社会给我“教师”的称号,我便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使命,更何况我面对的是稚嫩的花朵。为了转变差生,为了使这个班腾飞,他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后,不但不歧视差生,反而像父母一样亲近他们,常常找他们谈心,简直不厌其烦。有一次,有一名同学突然问道:“刘老师,我们这样调皮,学习成绩又差,您不讨厌我们吗?”他笑着抚摸着这位同学的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会讨厌你们吗?”这位同学傻傻地一笑,似乎明白了什么。刘老师与差生谈心的形式以单独谈和分类座谈相结合。坚持“竭诚相待”的原则,用一个“爱”字去解开师生关系的死结。在对他们动之以情的同时,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长短优劣,然后因人而治,对症下药,长善救失,促其上进。刘璋同学是他务必首先解决的“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刘老师主动地亲近他,一有空就与他拉家常,谈个人爱好等等,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看待。在了解他的个性后,刘老师就推心置腹地跟他讲做人的道理,鼓励他改掉陋习,做一个好学生。一旦抓住他的点滴优点,刘老师就在班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有一次作文,他本来只写了四五百字,东扯西拉无层次,七拼八凑不成文,但刘老师从他那破例反复修改的文稿,看到了他向知识王国努力进取的开端,便对他进行表扬,还奖给他一个精致的日记本,以激励其学习兴趣。这样张璋同学的逆反心理消除了,他自觉守纪,发奋学习,不但对刘老师教的语文兢兢业业地学习,而且对其它各科也孜孜以求。在他的影响下,其它“混混”也有了明显的转变,一个个痛改前非,开始努力学习起来,良好的班风形成了。刘老师一边因人备课,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补习缺漏的知识,一边讲授新课,使学生吃得饱吃得消。这年他备课就备了十几本,还经常义务补课……这就样,他用爱的甘露浇开了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他教的这个班1978年6月在全县中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全班40人就有32人考上高中,升学率竟达百分之八十。
正因为如此,刘老师的学生提起他,便深有感触地说:“刘老师不是我们的亲人,而胜过亲人。”
为了学生,他成了家人的债主。在家人与事业,亲人与学生的天平上,家人和亲人这端翘得老高老高。自从教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却把家庭抛在一边,对父母,对弟妹欠得太多了。
1977年,刘老师的母亲患急性阑尾炎,需到县级医院动手术,为了不耽误教学,他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和弟弟一起护送母亲到仙桃人民医院。住院手续办妥后,他把照料母亲的任务托付给了年少的弟弟,自己却匆匆回家,第二天又出现在课堂上。
为了学生他愿为蜡烛效春蚕。
同学们清晰地记得1977年秋,刘老师患了严重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吞咽疼痛异常,但他仍然强忍着疼痛上课,每讲一句就喝一口水润润嘶哑的嗓子。有人问他为何不休息,他说:“我请了假学生怎么办?”
每当提起刘老师,了解他的老师们总是深有感触地说:“刘老师心中有杆秤,却衡量不出个人利益的轻重,因为秤上的星星点点全是学生。”他的确是心系学生,心系教育。
刘老师深深懂得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学的方法,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他一直自觉地挤时间钻研教育理论,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学导式教学”、“读写结合”等教改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978年他进行了有步骤分阶段分专题的“阅读教学贵在训练”的实验与探索,总结出“训练读书,让学生学会自能通解;指导学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渗透写法,让学生懂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等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他这样不断地“充电”,努力实验探索,使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也使其教学质量越来越高。
刘老师年年岁岁如一日,用绿叶的挚爱哺育桃李,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播洒金色的种子,收获着美好的希望。他所带班级学生思想品德良好,学业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和“示范班级”。每次统考,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遥遥领先。1977年10月,他光荣地出席了原沔阳县首届先进教师大会。他曾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荣鹰“中考学科优胜奖”……
【作者简介】
刘德祥,从军十六载,曾在中央军委军事科学院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泰岳千寻凌武志,丹心一片铸长城。转业至财政局,退休于癸卯年,现任今古传奇仙桃工作站站长。忠职常忧负民愿,守责不惧劳自身。爱好文学,钟情写作。妙笔琼章文苑灿,书斋翰墨岁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