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妙笔 气韵非凡——首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艺术顾问著名画家朱胜利先生
这是一位全才的艺术家,这是一位文化底蕴深厚、功力扎实的艺术家。他的人物画栩栩如生,他的山水画激荡人心,他的花鸟画妙趣横生;不仅如此,他更是一位艺术追求执著、创作成果丰富的艺术家。他就是吉林省弘华书画院艺术顾问、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朱胜利先生。
2024年9月12日(今天),与吉林省弘华书画院艺术顾问、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朱胜利先生在笔会现场合影。
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就走进朱胜利先生的艺术世界。
“画画是我这一生的爱好,并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和进步”
2024年初夏的一个上午,艳阳高照、风和日丽。著名画家朱胜利先生,如约来到我位于长春市大经路和长春大街交汇处的工作室。伴着一缕缕茶香,我和朱先生攀谈起来。
“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朱胜利开门见山地对我说。
朱先生略有所思地接着对我说:我的爱好是发自内心的,是独自享有的一种快乐,又似乎是与众不同的一种本能,也是陪伴自己终生的雅兴。
朱胜利先生,现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老研会创研员、长春老年大学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艺术顾问。师从著名画家施云翔、曾刚、林百石、张大光、张克申、王维华、刘玉春等学习国画。曾出版《岁月如歌》《天宽地阔》《有轨电车》三部书。
谈到自己的绘画从艺之路,朱先生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今年已经70岁了。小时候自己就经常喜欢拿一块化石在马路上画画,那时马路上车很少,跪在板油路上想啥画啥,一画一大片,在他十岁左右的时候,爸爸看到自己喜欢画画,并且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就决定教他画画,幼小的胜利当然十分的高兴。
胜利的爸爸不仅会画画,而且在当地还小有名气。上个世纪的50年代,胜利的爸爸当过长春市第八中学的美术老师。1960年建成的长春市体育馆,一进大门的侧面有一幅巨幅的油画,就是他父亲创作的。其实我们不难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选择胜利的爸爸来画这幅油画,足以说明他父亲当时在长春市的美术界也是有一定位置的。就是这样,朱胜利坚持几十年的绘画之路便从那时开始了。
朱胜利欣慰地告诉我,作为自己的启蒙老师,父亲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绘画水准,还有很多美术方面的藏书,不仅是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不少,朱胜利在悉心听取爸爸言传身教的基础上,还可以经常翻阅一下相关的工具书,这对当时还年幼的朱胜利来说,大有如鱼得水之感。
朱胜利先生思索片刻后接着对我说道:“我们家兄妹6人,因为珍惜图书的原因,父亲不让其他孩子看。每天除了上学写作业和看弟弟、妹妹,剩余的时间我就是画画。父亲看到我的进步,竟然还给我订了一份连环画报,令我激动不已。现在想起来,在那个年代比较困难的家境下,还能订一份刊物,实在不容易。有了这份连环画报,我常常都会爱不释手,每期的画报看完后,我都会好好地珍藏起来。”
朱胜利又接着告诉我:“有时我的父亲也画风景和人物画,并且经常让我照着练习,然后给我讲画画的方法,如人体几何、水彩颜色的调和等等。特别是父亲还经常领着我到野外去写生,带上小马扎、画板等画画的用具,再带上两个窝窝头,一壶水,坐上爸爸的自行车,我们就出发了。记得长春市仅有的几个公园,我们都去过了,还去过英雄刘英俊的家附近去写生。从取景打稿到画画的各个步骤,父亲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边画边讲解。我们当时画水彩画,色彩要讲浓淡干湿,特别是天空的色彩要浅些、要干净些,湖面和陆地连接的地方要留一条白线,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大自然的美好,并且能够把它用笔画下来,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感情世界”。
说到这里,朱胜利有些感慨地说:“能够跟父亲去写生画画,是我少年时期的一种极大乐趣,随着时间的延续,还有自己的不断努力,我画画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那时我们家邻居有一个青年,他的画画得很好,他的画贴在卧室里,常常让我好羡慕。有一天,他拿一张图片邀我到他家画画,我记得当时是一张风景画,画完后他就对我说‘大胖,我画好了’(朱胜利的小名叫大胖)。”
说到这里,朱胜利仿佛陷入一种沉思之中,随后他又接着对我说:“尽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父亲不能再教我画画了,曾经积累的那些书籍和工具也都不在了,但我画画的基础和兴趣由此已经牢牢地打下了。”
“画画伴随我成长,并由此尝到快乐”
时光荏苒,岁月清浅,但无声无息的时间,总会诉说着有声有色的故事。朱胜利告诉我:“人的一生,在兴趣爱好上会有多种选择,比如我练过二胡和笛子,但是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不光是缺天赋,更重要的是缺兴趣。但是画画我有一种持续的兴趣,而且历久弥新,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一个事实足以证明,从小到大,特别是参加工作后,也挣钱了,到新华书店买的书,几乎都是美术方面的书,订的两份刊物,一是连环画报,二是富春江画报,一订就是十几年。”
“在学生时代,我都是搞宣传的积极分子,墙报板报的写字绘画都少不了我。尤其是做知识青年时,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在我所在的生产队,我用大纸画了20多幅宣传画,贴在当时生产队的墙上,大队知道了,让我到其他15个生产队去画。我连续画了十多天,一支画笔代替了锄杆,这些天不用干活了,还照样记公分。为此,集体户的其他同学都很羡慕我”。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假如那追求刻骨铭心,便会入迷,甚至如痴如醉。
朱胜利接着告诉我:“抽调回城后,当了工人,那时候挺实行彩色粉笔画的,我就琢磨用彩色粉笔画人物。当时我在负责出车间的黑板报过程中,每一期都会精心构思,认真谋划,精心绘制,使每一期的黑板报都能做到图文并茂、生动鲜活,得到了领导和大家一致的好评。后来,就是因为我绘画的一技之长,组织部门注意到了我,并把我调到了公司的机关,应该说画画助力了我的成长和进步”。
朱胜利接着说,“从学生时代到当工人,做干部,再到机关,后来做企业的领导,画画,一直伴随着我。我的办公桌旁边总是有一摞纸,时常就会拿出来一张画上几笔,人生难得一知己,美术就是我的铁杆知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