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故事》
文/郭洪涛
(网名红土)
圆圆的一轮明月,挂在黛蓝的夜空,群星神秘地眨着眼睛。一个小顽童,躺在温暖的怀抱里,仰望着奥妙的苍穹,那俊俏妈妈的美妙声音像和风细雨,滴滴润泽着他幼小的心田。那古老的故事,那遥远的从前,让他在似睡非睡的朦胧中徜徉,在似梦非梦的奇幻里翱翔,这时,他正沉浸在无比的惬意和幸福中……
那小顽童,就是多年以前的我,那俊俏妈妈就是我可爱的母亲。每到中秋,在门墩膝上,在花前月下,银色的月光里,妈妈常给我讲嫦娥、讲玉兔、讲吴刚,讲神话和童话故事。仰望皎洁的月亮,我曾生出无尽的遐想......
等我长大一些了,妈妈在月下给我讲的故事,就由古老的神话渐渐转到了现实。
那年,在圆圆的月下,妈妈讲完一个故事后,我还要听下一个,妈妈抬起头望着皎洁的明月,表情严肃起来:“唉,就给你讲讲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吧:
“那年我十六岁,还生活在乡下的老家。当时正是小日本儿侵略东北的时候,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趁着晚饭前的那段时间,我躲在小仓房里关紧门窗在里边偷偷地织布……”“妈妈,织布为什么要偷偷地呀?”我不解地打断妈妈。“哦,我忘了解释了。当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咱东北,很多的商品都是他们强行管制和推销、售卖给我们的?你像这布匹,就是必须要买他们的,可买不起怎么办?我们有些心灵手巧的姐妹们就暗地里背着他们,自己偷偷地织呗。
为了过年时,能给家里人穿上厚棉衣,我就和几个姐妹合伙偷偷地织起布来。可是,也不知怎么的就走漏了风声,或许是被人告了秘,这事儿就一直都是个迷。鬼子就在八月十五那天来了个挨家挨户大搜查,说是搜查‘经济犯’……”“妈妈,啥叫经济犯?”我又打断了妈妈。“唉,这个词儿,都是小日本儿编的,我那时小,也不很理解。他们规定了很多立法条条,比如:我们中国人不许吃大米白面,只能吃粗粮;不许自己织布或卖布等等……要是违反了,就是‘经济犯’,就得受处罚。轻者没收,挨打;重者就要杀头,喂狼狗……”“妈妈啥叫喂狼狗?”“唉,那时日本人饲养着很多的凶猛的军犬,就是狼狗,都是对付我们中国人的,谁若反抗他们,就把人扔进他们饲养的狼狗圈里,让那些狼狗活活把人咬死、吃掉……”“啊,这日本鬼子也太坏了!”“是啊……那天,他们那些日本人全副武装,枪上都上着刺刀,还牵着狼狗汪汪地叫着,从邻村搜过来,在我们的村西头进的村子,挨家挨户来搜‘经济犯’。
当时,我正在仓房里心情紧张地织着布,忽听得有枪声响起,吓得手都抖得握不稳织布梭子了。就赶忙出屋打探消息,只见你姥爷慌慌张张跑进来,急促地压低了声音:‘快!快把布扔掉!’‘啊?’我都织了那么长时间了,说扔掉就要扔掉?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时你姥爷跑进仓房,抱起布匹就走,小跑着出了后门,半天,他才回来,我吓得不知所措,等反过劲儿来,进屋一看,织布机也不知哪去了……
原来,听说邻村有汉奸告密,说有人在中秋节私自买卖并偷吃大米了,日本人就派出一个小队的鬼子兵,挨家挨户搜查,正好在一家人家搜出了两小碗还没来得及吃的大米饭,那家的小孩子急了,上前要抢回自己的还没吃到口的白米饭,可恶的鬼子,就开了枪,大人见孩子倒在血泊里,刚要上前拼命,就又挨了一枪……
这就是妈妈我当时听到的枪声。
由于有汉奸引路,鬼子在搜查中还搜出了自织的布匹,于是又扩大了搜查范围,那个村离姥姥家的村子很近,所以,鬼子搜查完就径直来到了你姥姥家的村子。
幸亏,邻村有乡亲先来给报了信儿,你姥爷才有时间把妈妈织的布和土布织机转移了出去,避免了大祸临头。
可是,那匹布和那台土布织机还是并没有能够幸免,鬼子硬是在后街大池塘的芦苇丛中把它搜了出来。他们就把村里的人都集中在村口的大柳树前,厉声呵斥、询问这匹布和织机是谁家的?问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回答……
这时远处又响起了枪声,有鬼子的人报告说是“红胡子”来攻打县城了,小鬼子才惊慌地撤走。”“妈妈,红胡子是什么人?”“哦,据说,当时的红胡子有的是抢劫的真强盗,也有的就是抗日打日本鬼子的队伍,为了污蔑他们,那日本鬼子也叫他们红胡子。
这可恶的小鬼子,他们临走时,也没忘记破坏,那鬼子军官用战刀把那一大匹布,和木制的织机都给劈碎了。并凶神恶煞地说:还会回来搜查、算账的……”
妈妈说,那天,眼看着那日夜辛苦织出的布匹和好好的织机,被小鬼子恶狠狠地毁坏,我的姥爷和妈妈都气愤、心疼得不得了,可又毫无办法,只能握紧空拳,紧咬牙关。
鬼子走后,姥姥怕小鬼子再回来找后账,就让姥爷和妈妈快出去到外地的亲戚家躲些日子。
姥爷和妈妈连饭也没顾得上吃,带了几块干粮就走了。在火车站碰到了鬼子搜查时,提前来报信的邻村的车把事倪六子,他说,再也不愿在这里受小鬼子的气了,要找队伍去。妈妈听后,心里涌上了一种莫名的愤恨和凄凉:在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己故乡的圆月下,在团圆的日子不敢团圆,却要背井离乡躲着外来的,打到家门口儿的可恶的小鬼子,这是多么的丧气的事儿呀?真是都窝囊到家了!可又有啥办法呢,想着想着,妈妈不禁伤心得泪流满面......
那天,辛苦织的布匹和织机被毁,年少的妈妈又气又急又心疼,再加上惊吓,逃出去没两天就病倒了……
那个中秋节,很多人都因“经济犯”被枪杀或被抓走,前后几个村子的人们都没有过好那年的中秋。
对于妈妈,那个中秋更是个噩梦。此后的多少个中秋节,妈妈都是心有余悸……
讲完这伤心的往事,妈妈的眉头紧锁着,仍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
“妈妈,那以后就别过中秋节了,省得您总会想起那不愉快的往事!”看到妈妈那难过的样子,我摇着妈妈的胳膊说。
妈妈低头看了看我:“傻孩子,不是所有的中秋节都扎心呀!比如后来到了一九四五年的那个中秋节,是小日本儿投降后的第一个中秋节,那就是一个快乐难忘的中秋节呀:
小鬼子投降了!人们都欢天喜地,激动得喜泪横流,大家张灯结彩欢庆胜利。你姥爷还组织起了中断了十多年的高跷秧歌队。以前他老人家就是高跷队长,他踩高跷还能连着倒空翻,有时他还男扮女装,那一年,他领着高跷秧歌队,走遍了十里八村儿,欢庆胜利。我也参加了秧歌队,心情舒畅,激动无比,那是胜利的日子,我们中国人挺起腰杆子的日子,谁能不高兴呀!
那天,我们还惊喜地见到了当年鬼子搜查时,为我们报过信儿的倪六子。他是穿着军装回来的,都是八路军的首长了,还带着警卫员呢,说是有任务,急着告别后就匆匆地走了。解放后,他还到了东北局,做了国家的高级干部。
那几天,你姥爷特地到县城买了很多大米,全家吃上了久违了的大米饭和猪肉炖粉条子,还有很多以前都没有吃过的好饭菜……”
妈妈说,那个中秋节,她和家人们吃月饼,赏明月,心里从来没那么畅快过,头一次感觉八月十五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那么美……
“妈妈还有没有哪个中秋节您难忘啊!再讲讲呗。”我小时候总是爱刨根问底儿。
妈妈看了看天上那圆圆的月亮:“难忘的也不少呢,那年,抗美援朝胜利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也是你出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那我们家可就是双喜临门啊!你想想那能忘得了吗?
抗美援朝时期,美国鬼子的飞机经常骚扰轰炸我们的边境城市,那时我们沈阳也属前线,为了防空,我们这里都挖了防空洞,门窗玻璃上面都用布条或牛皮纸糊成米字格,以防玻璃被炸,碎片乱飞伤了人。甚至有时夜间还要灯火管制,就是不能点灯,以防暴露目标,引来敌机轰炸。
你想想,抗美援朝胜利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美国鬼子的飞机来侵略、来轰炸了。那心情该有多痛快呀!自然,那个中秋节也是最快乐,最难忘的呀!再说,你的出生给我们家增添了无尽的快乐,想想,那该是多么难忘的中秋节啊......”
在我美好的童年里,中秋的月下,吃着月饼,望着星空,妈妈总会娓娓讲述各种难忘的故事。
如今,亲爱的老妈已离我们远去了。可是老人家那些难忘的故事却常会响在我的耳畔,激动在我的心里。
今天又是一个中秋,今天又是一个圆月,仰望那如晶似玉的冰轮,我忽而有所感悟:在明媚皎洁的月下,不光有美好温馨的童话,也有那伤心痛苦的往事,还会有邪恶龌龊的行为......,在昨天,在今天,在明天,相同相似的悲喜故事会不断地发生着——现今的世界仍不安宁,太平洋上仍有巨浪狂风......
那地上的悲欢离合,那天上的阴晴圆缺,是一条奔流着的不息的长河,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美好的花前月下,铭记她的得来之不易,忧患她的可能失去......
2023.9.29于京初稿2024.9.12二稿
作者简介:
郭洪涛 网名 红土,大专学历。
做过工,做过美术设计、文字和法律工作。
诗歌、散文、小说和美术作品发表于多家报纸刊物和网络平台。
在《诗词天地》“中秋诗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在《全国首届玉兰杯新创文学网络电视大赛》中获铜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