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朽的年轮
王艳军
收拾办公室的柜子,发现了被遗忘在柜子深处一块多年前兄弟送给我的一块木化石,表面一层微微的浮尘模糊了化石截面上年轮的痕迹,用水冲洗干净后截面上的树木年轮便清晰可见了。细细端详,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上古对话,抚摸它斑驳硅化的树皮,犹如听到了沉默了亿万年生命的回音。
风起雨落,沧海桑田,时间流转 木化石沉睡了亿万年之久,然而,时光的年轮却永不停歇。数亿年的沧桑历程磨练和造就了木化石,使之不仅保持树的质朴,更具有石的灵性。树木的年轮记录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痕迹,在亿万年前的上古时代,树木用年轮证明了生命的过程。历经亿万岁月打磨的木化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极品。独有的外观色彩与纹理,蕴含着天然的风韵,有着自然生长的木质本色,又有石的质感。清新简洁的木化石,自然天成的年轮,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依旧保留天然的木质纹理,年轮的印记依然清晰可见。岁月如匠心独运 化石边缘保留古树纯粹的树皮状态,自然拙朴,品饮之时,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来的佳作深深地吸引。每一棵树木都有它独特的年轮,它们记录了树木生长的光阴,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年轮一环一环,它们就像一本古老的书籍,诉说着年轮的故事。
树木的年轮,一岁一圈的增加,这些年轮记录了树木的生命历程,洞悉了岁月的沧桑。年轮的宽窄、密度的疏密都是树木生长时光的见证。年轮也是树木的记忆,树木在郁郁葱葱的季节中茁壮成长,展示出无限生机的力量。年轮里也记录树木遇见秋冬季节时的枯黄。年轮连接着昔日和现在,它们见证了树木所遭受的风雨和变故。当树木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后,年轮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些年轮散发出一种坚韧和坚强的气息,它们无声地告诉我们,虽然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但不朽年轮已经永远深深地刻在了生命的过程里。
时间的年轮,一点一滴的积累,感叹岁月的飞逝,时光的年轮讲述了生命的世事无常,它在悄悄地改变,一圈又一圈的增加。人生也如同一棵树木,都会留下自己的年轮。想起每一段的成长的经历,感慨时间在生命中不断的变迁。年轮里有喜悦的痕迹,有沉默的时光,有挫折的伤痕,也有成功的辉煌。唐朝诗人郑谷在《为人题》中曰:“泪湿孤鸾晓镜昏,近来方解惜青春。杏花杨柳年年好,不忍回看旧写真”。郑谷老先生的这首诗很好的诠释了无法改变时光的流失和日益增长的年轮,只有倍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和曾经拥有的辉煌。年轮是成长的过程,正如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遭遇的风雨一样,记录着生命要勇敢面对一切起伏和坎坷。年轮是力量的象征,它们环环相扣,诠释着一段生命不屈的力量。年轮是历史的见证,年轮越来越丰满,生命就越来越有意义,更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艰辛历程。
岁月的年轮,是一段多彩的历史长卷,它记录了岁月年轮沉淀的斑驳痕迹,也留下了一曲悲壮的历史回声。曾经的青春的韶光,仿佛滚滚奔流的江水,逝水无痕。它飘逝了岁月中一个个的曾经,宛若月光洒在旖旎的湖面上,也会泛起一阵阵波光粼粼的涟漪。人生,总会有许多无奈,希望与失望,憧憬与彷徨;苦过了,才知甜蜜;累过了,才懂坚强;痛过了,才会成长。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叹嘘的空白。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淡看风尘,谈笑风雅,历尽千帆,竞争流。生活,落寂与喜乐并存,历经磨炼需宠荣不惊,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英,日出月落,花开花谢。在这喧闹的凡尘世界,需要有一个适合的地方,去安放独处的心灵。余华在《活着》中的一段话非常启人心智,他说:“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忽然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好不经用,抬眼已是半生,所谓的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这烟火人间事事值得,事事也遗憾,该用多懂事的理智去压抑心中的不甘与难过……”也许,在岁月中,有风有雨的日子,就会有有跌宕起伏的过程,才可能承载生命的厚重,才可能彰显出人生的真实意义。经历了岁月的年轮,咀嚼着年轮的滋味,不停地转动的年轮,镌刻着、沉浮着、考验着岁月。静心处、独饮时,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去默默地领悟每一个不朽的人生。
看岁月阑珊和流年的烟火,在岁月的长河里,闲走一程山高水阔,淡看一季皆是繁花。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岁月是最真的分辨仪,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眸就是一年。指缝很宽,时光流失的太快,岁月很瘦,经年侵蚀了半生。一辈子真的很短暂,来不及细算,不知不觉丢了童年,悄无声息没了青春,总以为自己很年轻,但岁月的脚步不曾为谁停留,当身边的风景变成一道道回忆,忽然发现风景依旧,但早已物是人非。看透是一种领悟,看淡是一种轻松,看开是一种快乐,敬往事一杯酒,过去不回头,未来不将就,唯有年轮永不朽。

作者简介
1969年生于大连瓦房店市,1989年入伍,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留校后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教学工作,主讲军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及军营文化课,曾担任军校军事杂志美术编辑和军营文化教材副主编,撰写的多篇学术文章在国家级报纸和军事刊物上发表,所写散文、杂文刊载在部分报纸和网络平台上,被某网刊编辑部特聘为签约作家,部分作品被《阑珊处》、《千百度》、《雨又潇潇》、《绿肥红瘦》等散文集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