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为高家小院大门
和获论文一等奖证)
华佗转世高家院
文/刘向东
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楼祝村“高家小院”,一位花甲岀头的老中医高安定,退休后情系桑梓,在老家开诊所:高家小院专注颈•腰椎健康,求医者络绎不绝,人夸他是华佗转世。
作者闻讯作了采访,问他为什么把诊所不开在繁华的西安或者县城,而在乡里劳作。他自豪的说:家乡生我养我育我,我与故乡情深。我在部队、以及莲湖区中医院干了大半辈子,为患者做出了一些贡献,退休了应回家为父老乡亲服务,尽些微薄之力,报效乡亲。据悉患者治疗一次仅收35元,还免费治疗腱鞘炎网球肘,而本村村民不收费,困难患者减免收费,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依靠收入养家生活的时代,有如此高的情操和胸怀,难能可贵。而他那对患者的治疗十分认真:红外线;针灸;拔罐;手法神奇复位;尤其是津膏药让患者减轻病痛早日康复,人们称他为“华佗转世”。这个称号背后,是一个关于他坚韧、学习和成长的感人故事。

(医生高安定)
高安定从小聪颖,志向远大。1980年玉山中学毕业,1981年10月入伍在新疆军区野战通讯团服役,1985年复员,曾在蓝田引岱工地、西安一单位辛勤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推荐他到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学习,师从吴建民教授,从此,照亮了高先生前行的道路。
带着求知欲望,他踏上了学中医的旅程。在吴教授的悉心传授下,他不仅见识到了中医的奇效,更是对这门古老医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种转变让他对中医的魅力深信不疑。
随着学习的深情,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教授教啥学啥的学子,而是一个充满好奇和学习欲望的学者。他开始翻阅各种医书,学习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丰富了颈椎胸椎腰椎针灸推拿诊治技巧。
虽然最初吴教授对收一个复员转业的徒弟感到意外,但学子的坚持与才华最终打动了他。在吴教授的指导下,他的医术突飞猛进,并传授了秘方津膏药:养椎间盘,养滑膜,为万名患者解决了病痛。
他被分配到西安市莲湖区中医院,多年的历练升任中医理疗科主任20余年。工作岀色,1996年荣获西安市中医现代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他的论文发表在《陕西中医》,名声也因此越传越远,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病患,高医生总以最大的耐心和专业态度为他们诊治。

(上图为部分针灸器)
高医生回乡开诊所的故事在家乡中传开,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医的力量和价值。正如托尔斯泰所言:“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高先生的成长和成就,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医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
今天的高医生声名鹊起,是一位深受尊敬的中医行家里手。他的双手不仅给病患带来了健康,也传递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希望的力量。他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书写中,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信任这门古老的医术。
高先生还说准备招收学员助理多开分店,更好的普及廉价医疗,惠及民众,让传承中医学发扬光大。


(上两图为给患者针灸)
为此,赋诗一首赞誉:
玉山脚下,
高家小院。
安定先生,
仁心宽厚。
治病救人不辞苦,
望闻问切忙不休。
病理精通,
手法纯熟。
针灸精湛人称颂,
口碑操行不胫走。
德艺双馨,
医界翘楚。
2024年9月10日


(上两图为患者所赠部分锦旗)


作者简介
刘向东,西安蓝田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陕西作家摇篮签约作家,航天四院文学协会会员,田洪文学艺术协会会员,蓝田王维研究会理事,蓝田尧柳文协名誉顾问等。喜爱文学,著书多部,报刊杂志、平台刊登散文、诗词240多期,有的编播或连载,有的获奖或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