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为“可笑的婆婆”站台
李度
这段时间,我频繁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一对年轻男女坐在饭桌旁,桌上摆着一盘肉。女的正夹取一块往嘴里送。此时,飘来一个老妇阴阳怪气的声音:“我不像有些人,一天啥也不干,光知道吃肉,我就不吃!”接着,那男的开始说话:“媳妇,咱妈不吃,你吃吧,谢谢妈!”说着,将一盘肉一股脑拨到女人碗里,背景传出哄堂大笑。
视频有意思吗?有点意思!这个婆婆呀,就是一个心胸狭隘、事儿多、难处的主,令人生厌。笑声是我们年轻人发出的。笑什么?笑这婆婆“欺负”儿媳妇。言外之意呢?咱就不像她,咱和她可不属于“同类”!
朋友们,果真如此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婆婆天生就是婆婆吗?废话,当然不是!她的智力有问题吗?应该没有。她年轻时就是那样刻薄吗?可能性不大。她的认知落后于她的时代吗?没看出来。那,她的言行为啥令人发笑呢?
无疑,这个婆婆是个正常人。她当媳妇的时候、在咱这个年纪,对她的婆婆也一样反感。因为她的婆婆对她也说过相似的话、做过相当的事。那时,她婆婆的周围也一样是哄堂大笑。这使她刻骨铭心,于是她下定决心,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个善良的、理解媳妇、善待媳妇的好婆婆。
她有时也自我审视,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但聪明,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打破陈规陋习!这使她倍感自豪。
岁月无情。
在不知不觉中,她也到了婆婆那个年纪。她发现,自己儿媳和自己那代人相比,简直昏懒无度、不成样子,看哪儿都不顺眼,这令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我得教育教育她了,再不教育天就要塌了!”于是开始了“挑刺儿”。结果引来开头的哄堂大笑。
往后呢,就是背景里的我们了。
时代在进步,世界在更新。
纵然一切都在变化,但人的感受是不变的。我们人,作为社会个体,几乎都是同样的思维、外加时代印记的结果。本质上,我们和那个被众生嘲笑的婆婆,只相差一个年龄和一个身份,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可能有人还是自信爆棚:“我就是和她不一样!”
那就请你对自己客观地评估一下吧!如果你和周围大多数人思维方式、处世习惯区别不大,你就过度自信了;反之,则有可能,但也不一定。
哄堂大笑的你,不妨也说说你的想法?
作者简介:
李度,笔名沧海,阿瓦提县法院员额法官,全国法官文联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阿克苏地区作协会员。作品多次获奖,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网络、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