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
北胜寺
传说,张子冲把死去的母亲殡在张家书院北胜寺,在安葬张母后,张家把北胜寺卖给了上官家族。结果在宋代,上官家出了63 名进士,而张家一名也没有。张家人都责怪张三丰,要不然,张家子弟在这个风水宝地北胜书院读书,也可以出进士。因此,张家对张三丰这个先辈,没有什么好感,也不愿去提及。
张三丰尽孝
民间流传,张三丰尽母孝时,预从和平镇北门进南门出,但自古和平镇风俗都是南进北出,和平镇村民得知后预先到北门拦截,怎料张三丰施法把母亲的黑棺椁变成黑母猪,抬棺八仙变成白色猪仔,母猪带小猪一路风风火火从北门进入和平街,一出南门立刻变回八仙抬棺,村民见状不在多言。
张三丰与碎铜茶的传说
张三丰母亲十月怀胎,生下张三丰之时,曾梦见一只元鹤从远方向她飞来,尔后张三丰就呱呱落地。张三丰到武当山修炼后仍云游不止,大约泰定甲子年间又来到邵武,在和平境内的留仙峰、武阳峰修炼太极,每当张三丰修炼运功之时,四周云雾缭绕,凝成仙气,群峰之间常有八卦太极图在空中呈现,方圆数百米内的茶叶林也受此灵气涵养,滋生出独特的灵效。附近的人们常饮此茶,不但神清气爽,健身固体,而且能祛害除於,百病不侵。有一天,和平街上有一孩童不小心把一枚铜钱误吞入肚,疼痛难忍,危在旦夕。张三丰知道后,从留仙峰茶叶丛中撮下一把茶叶,在口中咀嚼后,让孩童服下,只稍一杯茶的功夫,但见这孩童肚内咕咕作响,那铜钱成碎未排泻而出,立时见愈。故而人们把和平留仙峰、武阳峰周围受张三丰太极灵气所浸养的茶叶称为碎铜茶。
神仙桥的传说
和平镇的街尾有座桥。相传,张三丰尽母孝后从神仙桥下河,沿水路离开家乡,这座桥也是张三丰飞升之所, 故叫“神仙桥”(张三丰母亲的墓地就在桥头)。因桥被冲垮后,一度过河的人们只能在搭好的便桥上通行。因为该桥地处交通要道,来往人很多,过桥非常不便,经常有人落水掉到河里。地仙张三丰知道后,就托梦给禾坪一个姓曹的财主,说是如果能捐金重建此桥,必有后福。
曹财主是禾坪做茶叶、杉木(伦称金筒)生意的暴发户,他家虽有万金,但就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他正想在世多积阴德,修得来生子孙满堂, 张三丰的梦正中他下怀。于是,他决定捐二千金作为修桥的资费,并请来他的好友也是生意搭当的陈家来共同完成这项事业。陈姓亦为禾坪的小姓,见禾坪黄、李、十四、邱几个大姓兴旺发达,也想为社会做点公益事业,以求家族财丁两旺。曹财主的话,与他一拍即合,也愿出重金,参与修桥,并把头脑聪慧的大儿子交给曹家,当曹家助手,筹谋修桥之事。
当时的禾坪居住着几家大姓,他们的族大,过桥的人多,听说曹陈两家小姓要来修桥,觉得很丢面子,他们也积极筹款建桥,为了由谁来建桥的事,几个大姓人家又互不相让,最后还是里胥(里长)出面维持公道说:以谁请的造桥师傅最好,这桥就由谁家建造。曹陈家一听,漏夜派陈家青年到建昌府找到了建万年桥的师傅,该师傅马上派高徒跟陈家青年来到禾坪。高徒一看,马上拿出设计方案,讲得里胥点头称是。所以建“神仙桥”的任务就由曹、陈家来担任。禾坪几个大姓也就认了,并且也动员家族捐了款。
大桥经过两年的修建,终于建成了。在这两年中,陈家青年也成了曹家的入赘女婿了。正当乡里欢天喜地庆祝新桥落成时,曹家也漆了一丁。为了表示新桥安泰,曹家就把这孩子叫做泰。因为陈家青年入赘曹家,名字就叫曹泰。曹泰自幼聪明,三四岁就能背《三字经》,五六岁就能背《大学》,长得一表人才,性情刚强。有大志,少年就以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信条自律自己,立志两做上官均第二。曹泰善为文,通典故,指画历代治乱得失有卓识。年纪稍大,进入邵武府学就读,又崇拜李纲,认为邵武是出乡贤名宦的地方,自己也要象李纲那样,忠义为国。明永乐二十一年乡试, 曹泰中举(相传为解元,但《明史》上记载这年福建解元为尤溪汪凯)。宣德二年会试,曹泰中进士,任安庆府学训导。正统初,提升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实现了他要做上官均第二的计划。上官均四为御史,皆有美名,而曹泰三为巡按,亦皆有重名,不久升为大理寺右少卿,右佥都御史,不久改为左佥都御史,几年后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
相传, 曹泰宦海生涯,时时与张三丰有关。曹泰在任四川按察史时,曾被人诬陷,被打入大牢待斩,还有一次是守紫荆关失守论死,两次遇难,都得到张三丰梦中指点,写信找人相救,方化凶为吉。曹泰的最高目标是想达到李纲的相位,但就是仅在咫尺之近.他曾多次祈梦,.欲梦见张三丰,想问个究竟,终未果。后听道人之言,改曹姓为陈姓,欲腾达,也未果。后人析曰:“曹陈家德修多深,然果亦多大不能强求也。”
神仙桥出陈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八里十乡,一时,邵南地区乃至整个邵武府,修桥之风盛行,邵武历史上许多桥也都是那时修的。最有趣的还是人们把眼睛盯住神仙桥,此桥只要稍有破损,就有人及时地修补。明朝末期,禾坪一宁姓人家,为了氏族兴旺,还在桥上翻盖了廊屋,神仙桥由露天桥变成了风雨桥。桥中央还设立了神位,塑了张三丰的像。宁姓家人一代传一代地为桥屋进行修整,神仙桥好像是宁家桥似的。相传,宁家的付出还真得到了回报,在清乾隆元年宁家还真出了个进士宁士璋,宁家很高兴,不久还把桥重建一次。这次重建达十丈长,两丈宽,在桥的一处,还刻上了宁世建重建的碑文。民国时,李屏山重建,改名叫“中宇桥”。
该桥被外界传来传去,越传越神乎,老远地方的人都跑来祭桥神。在清朝后,年年都会举行桥会,来桥会的人要“走桥”,要在桥上走三十个来回,变成禾坪的一大景观。直到解放后破除迷信时,才逐渐消失。后因公路要从此处经过,原来的桥拆除,张三丰母亲的墓被毁,建成现在的公路桥,公路桥就不再叫神仙桥了。
三丰妙手救生灵
元朝至元年间的一天午后,在邵武南部翠云峰修炼的张三丰经过山下的一片树林时,忽然发现一个瘦小个子的男青年吊在一棵大树上。
张三丰一个箭步飞跃过去,将该青年抱住,巧妙地松开他脖子上的麻绳,将其轻轻放下,让他躺在草地上,运用气功,在他的喉咙和胸部上进行按摩,约摸一刻来钟,男青年便悠悠醒来。
那年轻人苏醒之后,睁开眼道:“我是个苦命人,你莫救我。”三丰问他为啥要自寻短见,那人喘了口气,双眼含泪,断断续续地道出了自尽的缘由。
原来,此人名叫童有旺,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在禾坪镇西头的吴求福家做帮工,不幸腿上生疮,又久治无效,东家恐被传染,便将他解雇了。有旺固慮自己患病在身,寒冬将临,无家可归,便想了此一生。
三丰明白了有旺的苦难处境,深表同情。对有旺劝说开导了一番后,表示要为他去东家说情,并保证会将他的脓疮治好。有旺听罢,拜倒在地。三丰连忙将有旺扶起,然后叫他带路,来到了镇西头的吴求福家。
吴求福见张三丰长的天庭饱满,耳大目朗,神清气足,非同寻常。又听他言之能将有旺的脓疮治好,思量有旺患病在身,孤身在外也实在可怜,如真弄出人命,自己也难免连累。所以答应将有旺留下。三丰随即为有旺治疮。
只见三丰从有旺住的旧屋上取下一把茅草,洗干净后用火烘干,磨成粉末,均匀地撒在有旺腿部的几个脓包疮上。离开时叮嘱求福让有旺歇息两日。并说自己第二天还会再来。
翌日上午,三丰带着草药又来到吴求福家,看见有旺血水淋漓的几个脓疮,已经干爽收欲,愉快地又为有旺敷了一次昨天制作的茅草粉末,同时将带来的几种草药,拿出一部分煎汤给有旺服下,并交待了有旺一番。然后便放心的离开了求福的家门。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这日晌午,吴求福和妻子兰忠英从山上扫墓回来,走到自家门口时,忽见四岁的儿子天保满面发紫,失声啼哭,急忙问他究竟何因。得知是他与邻居小孩开玩笑时,误将一枚铜钱吞进腹中。求福急忙跑到附近叫来一位郎中。这时天保疼得在地上翻滚,郎中见情不敢隨便用药,也想不出从小孩肚子里取出铜钱的办法。
正当天保肚疼难忍,求福夫妇急的搓手顿脚,束手无策时,张三丰头戴斗笠,身穿道衣,飘然而至。他上前问明原因,快速从随身背的布袋里找出一包碎铜茶叶。放进嘴里咀嚼烂后,劝导天保立即吞下。天保服下碎铜药茶,没过多久,肚子里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响声。又过了茶盏工夫,吞进天保肚里的铜钱竟成碎片随同粪便排了出来。天保肚子不疼,人恢复了正常,求福夫妻怡情悦性,连夸张三丰医术高超,并再三邀请三丰到家中做客。
三丰在求福家厅堂坐下后,问起有旺的脓疮情况。求福道:“有旺的疮病不但早已痊愈,而且再没复发。” 同时告诉三丰,有旺多次想去答谢,可又不知三丰仙居何处,加之事务繁忙,所以心愿未了。
正当求福和三丰讲得兴奋之时,有旺突然从外面跑了进来,心急火燎地对他们道:“不好了,我刚刚从草地牽回了黄牛,不知怎么突然倒地,四脚乱蹬。”
求福和三丰急忙隨着有旺来到后院,看见那头大黄牛正躺在地上口吐白沫,痛苦地胡乱挣扎。急得求福只好哀求三丰道:“这牛虽是畜牲,但也是宝贵生灵,希望师父救它一命。”
张三丰近前蹲下对黄牛仔细察看了一番后,断定是该牛误食了有毒的害虫,如不及时抢救,必然气绝身亡。他立即叫有旺从厅堂顶部木樑边的燕子窝里,掏出一小盆燕糞,然后将燕糞参进一些黄泥,用水调拌均匀后,灌进黄牛的口里。过没多久,中毒的黄牛便开始平静,并逐渐恢复了精神,站立了起来。求福和有旺喜出望外,连连称赞三丰是搶救生灵,又快又灵的活神仙。求福取出白银对三丰道:“我虽非大富人家,但对仙师的大恩大德不可不报。”有旺也拿出自己平时积蓄的一些碎银塞给三丰。三丰婉言谢绝道:“吾等修道之人,挽救生灵,理所应当,尔等不必多礼!” 说罢大手一挥,阔步跨出大门,扬长而去。
游浆豆腐的来历
传说:有天,张三丰从武阳峰下来,路上隐隐约约听到凄惨的哭声。他寻声找去,见到一个中年男子,已经把一根打好套的粗麻绳搭在树干上,脑袋正往上套呢。张三丰吹了口气,绳子断了,那人掉在地上。张三丰问他为何要寻短见,那人抬头看到是“张仙人”,就道出原委。原来,这人是和平街上专门做豆腐的, 本来生意都不错,虽说利润不高,发不了大财,但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可最近生意急剧下降,不但没赚到钱,还把本钱都赔进去了。张三丰问他为什么生意会突然这样?他说:我们和平一带,历来都会在田埂上种豆子,充分利用了土地,也能肥田,所以这一带每年收获的豆子很多,做豆腐的也多,买豆腐吃的人更多。豆腐又便宜又实惠,是家家户户的家常菜。可是最近很多人都病了,有的是肝胆痛,有的是腰痛,有的是拉不出尿,非常痛苦。大夫都说这是“结石”,是豆腐吃太多了的原故,没办法治好,所以现在很少人买豆腐吃了。豆腐卖不出去,我又不会做别的,没有了生计, 这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养不了他们,想来想去,只好一死百了。和平街上几家豆腐店都是这样,都活不下去了。张三丰听了,哈哈大笑,说:“这有何难,跟我走!”他从路边采了一些茶叶,到那人的家里,煮了一大锅茶叶水,又要那人带他到那些得病的人家,让那些病人都喝了一碗,那些人立马都好了。张三丰又让那人把几家豆腐店的男主人都叫来,问他们的豆腐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用豆子和石膏。他说,就是石膏惹的祸。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再用石膏了,只要用一点头一天的陈浆就行了。随即教他们具体如何做法,用这方法制作出来的豆腐就叫“游浆豆腐”。这几家人得到了张三丰传授的做“游浆豆腐”的方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后来这几家人商定出了一条规矩:制作“游浆豆腐”是一种绝秘的技巧,不得外传,传男不传女,世代相传。这几家人世世代代始终都严格恪守这条规矩,到现在都没有变。
寻失物觅孩童
传说,据说张三丰在帮助寻找丢失的牛羊,甚至是丢失的小孩的时候特别有办法。失主只要把丢失孩子或牲畜的时间报给他,张三丰掀起自己的衣角,就能在衣角上读出失物的方位和地点,以及用什么办法去领取,每每灵验。
三枚铜钱
传说,一日张三丰带同乡到福州看戏,同乡在福州看戏后,不愿早回。于是张三丰给他三枚铜钱,嘱其每一次只能用两枚,留一枚在口袋里生钱。同乡见每一次都能拿出两枚来用。很惊奇,逐认为三枚用完后,还能有钱,于是在一次性用完三枚铜钱后,口袋空空,最后只能乞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