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安徽,诗仙太白,相契千载。赏水游山,娱心悦目,块垒排胸外。人生路窄,繁华梦断,且喜青山无碍。谪仙人、游走红尘,岂容厌弃漂泊? 天涯倦客,无能报国,鹏翼几番轻折。谢眺楼空,佳期难续,只有昭亭待。身栖山麓,魂归天府,诗赋永恒存在。吊遗迹、慕追风雅,替还酒债!
寻访李白安徽足迹有感
访道寻仙皖地游,名山胜水激清讴。
才华盖世惊天地,剑气横秋破显幽。
每诵华章风雨疾,难酬壮志鬼神愁。
精魂不灭情何在?我到坟前一哭休。
诗仙李白歌并序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唐西域重镇,玄宗开元七<719>年,割让于突骑施汗国。今属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长于蜀郡,系凉州武昭王李嵩九世孙。传言其母梦太白金星入怀而生,故取名白。李白幼通经史、长好剑术,喜纵横、尚游历。任侠放诞,乐善好施,不屑科举,遍谒名士。献诗求仕,所如皆不合,郁郁不得志。遂纵情山水,寻仙访道,以诗文济世。后经贺知章、吴筠、玉真公主等力荐,得玄宗召见,任翰林供奉。因性格傲岸不屈,复开罪近臣,终被赐金放还。晚年穷苦潦倒,依人而活,仗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接济帮助,方得入土传诗。今有晋蒲州人张世贤、皖亳州人赵心安、甘陇南人刘雁冰、陕西安人王春燕、皖鞍山人吴国宝等,倡议、组织、开启“诗与远方·寻访李白安徽诗歌研学采风活动”。嘱予牵头主办,予虽德薄才疏,能力有限,然亦乐于助成,勤勉为之。活动临近,心情激动,乃挥汗而作《诗仙李白歌》,以抒情言志,追忆李白,回馈诗友。甲辰七月初四立秋日(西历2024年8月7日)诗与远方何怀玉谨识于古庐州国贸天琴湾。
唐室宗亲李谪仙,生于碎叶长于川。
金星入腹诞奇子,自号青莲慕大贤。
幼熟经书精剑术,漫游天下历名山。
长安求仕不称意,访道寻仙至皖南。
青山绿水激诗兴,妙想奇思见心性。
采石矶头怀古人,天门山下观佳境。
妻儿舍弃远方驰,鹏鸟比飞龙虎并。
放浪乾坤廓腹胸,青山踏遍弄身影。
名士助推天子知,儿童辞别入京师。
供奉翰林成爱意,陪同御驾凭文辞。
鸿才得展蛮书草,近伺成仇燕雀訾。
宁能摧目事权贵,放虎归山复乐时。
多番入皖亲山水,五岭奔波形体毁。
九子更名为九华,桃花岸阁歌声脆。
秋浦泛舟白发长,宣州饯别黄藤美。
松山荀媪夜炊寒,鹇鸟言资朋饮醉。
虽钝铅刀割用希,从军戡乱理军机。
罪名助逆遭流放,病体难撑自返回!
壮志未酬常戚戚,山阿寄迹尚凄凄。
华篇十卷家门托,骚客千秋沐日辉。
浩气豪情尽人仰,清词丽句和愁淌。
一生报国恨无门,三岁伴君欣有赏。
无奈追踪不见人,但闻风雨摧檐响。
诗魂邂逅在何时?莫让泪随江水涨!
邀约各地诗友至皖寻访李白有感
李白安徽迹,诚邀骚客寻。
佳诗虽苦读,实地要亲临。
任意观江浦,随心逐岭云。
纵居三界外,偶也入红尘。
马鞍山过“七夕节
今年七夕在鞍山,织女牛郎手又牵。
不必相烦鹊桥驾,银河横渡有飞船。
马鞍山怀念诗仙李白
追寻李白到鞍山,采石矶扬江水欢。
捉月骑鲸乃传说,寻仙搭上玉真船。
当涂访李白墓并诵诗凭吊
当涂访谪仙,墓地对青山。
建制依皇例,参仪应俗观。
鲜花堆满径,酒罐垒成岩。
纵献诗多首,无言到九泉。
听谷常新说世代守护李白墓故事
白墓几迁移,金言世代遗。
千年诚信主,万古谪仙诗。
百姓同夸谷,三村共护祠。
红莲花永艳,香重蝶常飞。
游芜湖天门山·步李白韵
天门早启两边开,喜接诗仙再度回。
不见孤帆唯见日,游轮鸣笛过江来。
参观南陵河湾李白故居有感》
南陵寨脚觅仙踪,只见青山不见容。
山下游人畏炎日,溪间流水自淙淙。
雨中重登宣城谢朓楼
重到宣城冒雨游,来寻谢李又登楼。
江南胜迹今犹在,骚客忧愁逐水流。
李白故居遇河湾镇某女村官
寻踪李白到河湾,不遇诗仙遇女官。
莫向荀家催饭熟,相逢半晌未交言!
寨脚山涧与山西女诗友玩水戏作
掬得寨山泉,清流彻骨寒。
炎凉冰炭置,喜惧乐忧参。
柔波穿素手,粉面衬丹岩。
昵语呼同伴,诗仙共处欢。
伏日挥汗再上敬亭山有感
大汗淋漓上敬亭,诗仙岂解我心声?
三番相访不相见,一腹诚情化作冰。
与陇南刘雁冰诗友同登天际阁
天际楼头天际游,孤云众鸟往来流。
清平世界无饥馁,李谢开怀不用愁。
万家酒店买桃花酿酒酬诸诗友
万家酒美万家香,李白汪伦爱品尝。
骚客有缘来一口,诗才陡长百寻长。
桃谷山庄晚宿暴雨断电,店主催搬别馆
晚宿山庄遇雨狂,忽然断电尽慌张。
不能烧饭和充电,店主催搬欲打烊 。
桃谷山庄晚饭遇雨,老板赠水果饮料
游人等电坐长廊,水果多筐任品尝。
晚饭加餐添饮料,呼风唤雨共行觞。
顶烈日,游泾县桃花潭
顶着炎阳访谪仙,勾留岸阁步沙滩。
花潭波冷诗情热,山脚云牵水面烟。
携皖晋甘诸诗侣秋登九华山
秋日携朋上九华,入云深处见仙家。
不归地藏金乔管,何用参禅着锦裟?
赠蒲县诗词楹联学会张世贤会长
蒲邑诗家说世贤,桑榆始结远方缘。
三番逐梦随怀玉,劝我兴游访谪仙。
注:山西蒲县诗词楹联协会张世贤会长,多次追梦远方。本次“诗与远方,寻访李白”安徽活动,是其建议并助力完成。无以回报,仅以此七言小诗相赠。
戏鳄潭与众美女戏水拍照
戏鳄潭边戏美人,河流哄响石嶙峋。
儿童翁媪齐挥手,濯足搓皮欲健身。
秋游牯牛降风景区即景
鸳鸯水浴鸳鸯侣,硒子茶烹硒子魂。
游客争观三叠瀑,秋风吹乱陇头云。
黄山玉屏峰餐馆午宴打包有感
廿许骚人宴玉屏,鱼虾尤贵币尤轻。
余肴不舍将包打,变味难餐不近情。
再上黄山莲花峰即兴
黄山再上采莲花,听瀑观云恋绮霞。
怪石奇松情性惑,时虽近暮不思家。
潜山中怡酒店饯别寻访李白诸诗友
酒店中怡设别筵,人生聚散尽前缘。
举杯共祝身康泰,期盼明年君再还!
天柱山头见皖公石像
天柱山头见皖公,身材高大气雍容。
纵然没有隆香火,赢得游人常鞠躬。
咏天柱山天柱松
天柱山头天柱松,孤生石畔受清风。
灵岩高隐如高士,不见烦嚣眼界空。
重谒潜山三祖寺,观顺治皇帝题壁诗
重寻三祖寺,解缚一身轻。
立化谁能达?修缘自待成。
青松知护法,白鹿伴游僧。
顺治诗题壁,堪称座右铭。
观天柱山古炮台有感
天柱山崖古炮台,东洋直指抗侵来。
千年雨洗尘埃尽,铁管磨明任费猜。
逍遥宫掬水驱劳消热有感
逍遥宫里且逍遥,掬得天池水一瓢。
洗去人间烦苦事,轻装健步入云霄。
龙宫见雕龙石刻图案
进入龙宫见懒龙,不兴云雨不兴风。
长年醉卧浑无事,惹得游人说不穷。
买古井贡酒为寻访李白诸诗友践行
安徽古井酒飘香,李白欣闻也欲尝。
唱曲猜拳声绕阁,吟诗泼墨客书章。
举杯同庆行圆满,把臂相期体健康。
追梦远方寻胜迹,中华文化共弘扬。
桃花潭行并序
桃花潭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青弋江上游),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如碧绿的草坪、古朴的栈道、典雅的石桥等,展现了皖南风光的美丽和古代文化的魅力。主要景点包括东园古渡、踏歌岸阁、垒玉墩、书板石、彩虹岗、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桃花潭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一诗而名扬天下。景区塑有“李白醉卧”雕像,展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予曾三游泾县桃花潭风景区,深为李白、汪伦深厚友情所感动,写了若干诗篇。今率“诗与远方·寻访李白安徽诗歌研学”采风团诸诗侣,再游桃花潭,感慨良多,乃作《桃花潭行》长歌以记。
万家酒店十里桃,汪伦诳语谪仙招。
好游好饮狂太白,心里痒痒头发烧。
欣然造访知上当,大笑三声自解嘲。
桃花店里来安歇,终日欢歌除寂寥。
兴酣有时斗百杯,酒后潭边转几回。
寻仙往往临幽穴,访道常常踏翠微。
棹发清溪穿渡过,仙吟妙句惹禽追。
垂纶钓客何趋利?避乱秦人早忘机。
县令诗家相契深,朝朝斗酒起高吟。
相延释道供谈笑,不欲案牍劳其身。
临岐赠锦几多匹,又送黄金与白银。
千秋诗苑传佳话,永世寻踪步后尘。
三遭来访识诸君,不遇仙人遇艺尊。
敦我兴游寻李白,传承血脉赋诗文。
汪伦墓畔忆汪伦,诳语勾来李白魂。
不是能悠无韵事,花潭水死不生纹。
桃花潭舟游遇雨
桃花渡口乘船游,大片乌云罩岭头。
墨色时将山色染,歌声相伴雨声讴。
无逢李白添诗兴,岂遇汪伦助酒筹?
闾巷空传佳话永,秋霖难洗旅人愁。
雨霖铃·敬亭山相思泉观李白玉真雕像
敬亭岩罅,凿泉酬爱,尽颂佳话。互相钦慕多载,几番晤对,深情何答?力荐皇兄重用,竟终不提拔! 被逐出,流浪天涯,伯乐无能失良马。 仙寻道访青山踏,把功名、利禄都抛下。追寻足迹而至,幸得遇、赠诗盈匣。立誓非乖,生死相随,辟谷山垭。韵事美、千古流传,岂必分真假?
皓月亭寻得丢失诗歌条幅
皓月亭边掬水欢,忘情不觉失诗幡。
远方旗帜何能弃?觅得回车尽笑颜。
凤凰台上忆吹箫·天柱山王母娘娘观梳妆、洗浴二池感赋
天柱山头,有天池二,尽言王母梳妆。武帝寻南岳,是会娇娘。传说虽然半假,盆镜在、任尔参详。天将暮,裙飘袂举,降在厅堂。 刘郎,肃冠捧珮,行止忒恓惶。入帐衷肠诉,非是黄粱。吾至峰端凭吊,钦艳遇,难奉离觞。千年后,游人到来,尽羡风光。
浣溪沙·池州格美宾馆主持“寻访李白”活动
格美楼台李白寻,仙凡杂沓发高吟。
公推我做主持人。秋浦河边身影绰,
平天湖畔有香魂。骑牛客住杏花村。
水调歌头·秋浦河秋行
秋浦景光美,李白几曾游。乘舟抑或徒步,处处展风流。草木鱼虫热爱,耕读船樵歌颂,尽释一腔愁。垂钓溪岩上,濯足水中洲。猿夜泣,鸡晓叫,鸟鸣幽。女儿村好,三竿日上仍淹留。醉卧渔郎野艇,醒跨山公瘦马,学使范家牛。白鹿眠沙嘴,绿竹划清秋。
解连环·游秋浦渔村观“女儿井”感怀
皖江秋浦,喜风光姣好,民情淳朴。乐山水、鸟唱鱼欢,猿啸狐鸣,踏歌跳舞。女子村中少男士,香烟怎续?有仙人太白,随缘结爱,快然知足! 谁怜石人痛苦?觅诸方术士,行占问卜。或有命、掘井埋符,令沉石波中,阴阳互补。从此至今,天作美,兴丁旺户。我来观、两具纵横,栉风沐雨。
秋浦河畔寻访李白足迹有怀
高吟秋浦歌,来觅女儿窝。
李白仙踪渺,山苍古木多。
猿声啼似妇,泪水淌成河。
貌合神离苦,愁长鬓发皤。
满江红·马鞍山万家颐园社区开展李白诗歌研学活动
大马鞍山,觅李白、终于找到。嘉园里、张灯结彩,骄阳普照。捧月追星人满室,寻仙访道行高蹈。发狂吟、震落九重乌,惊群小。 与仙子,共嬉闹,抒高见,敞怀抱。赠书还发奖,授衔通告。鼓励诗家勤创作,远方追梦应长跑。设华筵、起舞唱清歌,穿云表。
参观九华山大愿文化园
大愿弘文亮九华,黄金匝地绽莲花。
沿途景物都无视,一股青烟出梵家。
天柱山极顶放怀
天柱山头好放歌,刘郎巡狩恣鸣珂。
华堂夕会封神父,绝壁朝逢造海哥。
怒拔岩枪消北狄,欣开火炮灭东倭。
任他李岳才能大,面对奸邪没奈何!
咏黄山一线天景点
欣闻一线可通天,希望在前奋力攀。
到达终端始挥手,磨难多少化云烟。
三上黄山行并序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为98.29%,林木绿化率达98.53%,为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庇护所和生存繁衍的环境,是珍贵的绿色植物种质资源库。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是安徽门户,游客景仰,诗人心仪之地。予有幸三次登临黄山,留下深刻感受,较多诗篇。尤其是第三次率团来游,山头云端邂逅李白,出现幻觉,既慰且憾。乃作《三上黄山行》以记,用抒情志。
黄山秋色好,秋日访三遭。
我爱黄山美,黄山爱撒娇。
奇险天下绝,绝处尽折腰。
黄帝炼丹成,成仙上九霄。
首次来实习,三十正华年。
同窗多志士,兴教快着鞭。
二次开诗会,赶上阴雨天。
未能登极顶,留下几诗篇。
三次寻李白,莲花峰头见。
云端揖后生,未语先一粲。
歪诗羞出手,没酒思咋办?
仙人言不暇,云朵风吹散。
也到鲫鱼岭,鱼跃增诗兴。
游人多似鲫,摆下长蛇阵。
也到光明顶,阳光照幽暝。
云鸟过匆匆,妖鬼皆形遁。
也到天都峰,峰头多怪松。
松柏喜迎客,客人展笑容。
也到始信峰,始信色不空。
赤橙黄绿紫,糅合胜画工。
太白亦三上,每上心波漾。
朋辈多真情,娇鸟会歌唱。
佳诗良友赠,美酒金杯荡。
一饮三百杯,一走三摇晃!
吾非谪仙人,应有仙人气。
同是上黄山,感受多差异。
同是写诗人,诗艺难匹敌。
一朝相邂逅,几番入梦里!
黄山迎客松谢客歌并序
黄山迎客松是一棵天然生成、珍希名贵奇松,是黄山五绝之一。生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树龄800多年。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黄山的门户、品牌和摇钱树,也是安徽省象征之一。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关于黄山松目前坊间传闻很多,或曰生病、或曰已死,或曰树系人造。谜团如云,真相不得而知。本月十六日,予率诗与远方,寻访李白采风团登山往观,见松容不整,四周围栏,禁止近观拍照。予乃有感作歌记之,以抒情怀。
黄山迎客说松奇,迎客朝朝何放弃?
只要游人心意佳,累坏腰身也不惜。
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待客讲仪礼。
最佳状态展示人,不要人夸俺美丽。
无奈生于两山中,长年苍翠香气冲。
阅尽沧桑颜不改,张开臂膀迎宾朋。
忠于职守施仁爱,不辱使命践初衷。
应为华夏增光彩,惠及苍生化作龙。
一站山头千百年,宾朋欢喜心慰安。
风雨雷电相侵袭,精神虽好身已残。
前日病来体立难,主人只顾为赚钱。
医护心慈令休息,围上栏杆却近观。
病容未整仍上岗,游人依旧争观赏。
一如浔江琵琶女,一弹琵琶双泪淌。
谁人问好示关怀,若个作歌传绝响?
人中怀玉发仁慈,写首歪诗记模样。
忽然松树作人言,谢绝游人莫再缠。
奉献多年功不记,唯存大爱在人间。
生老病死为规律,代谢新陈属自然。
留住风光留住客,生生不息薪火传。
蓦山溪·池州平天湖秋行,步周邦彦韵
平湖绿水,水口衔山尾。白鹭掠波飞,见人到,不知回避。晚来游赏,枕水眠山梦,台榭倚。风乍起,鸟度烟霞里。诗家雅兴,苦觅仙踪迹。太白正垂纶,竿一抖,鱼挣未已。暮云凝璧,空翠解沾衣。楼阁底,酤客待,菜嫩村醪美。
乘百步云梯登山有感
乘上云梯到顶端,山头思会众神仙。
哪知仙在低层里,欲待相牵隔道山。
桂枝香·游天柱山古南岳
危岩绝巘,拊清江秘谷,如砺如练。一柱擎天插宇,独撑灵殿。周时皖伯亲民众,更刘郎,访仙封禅。不期隋帝,岳移衡地,香烟几断。 忆今古,名家大腕。立峰顶抒怀,气冲霄汉。吟赏风光,足迹漫山行遍。禅宗诸祖传衣钵,苦参修、去缚消念。僧人罗汉,送丹输药,解民忧患。
神秘谷探秘有感
行至山中神秘谷,一心想把神秘睹。
寻遍谷底山旮旯,不知神秘藏何处?
不见秘笈不见仙,腰酸背痛心里苦。
神秘原是自家身,走出谷中恍然悟。
游九华山万寿宫眺望
登上九华峰,巡游万寿宫。
袈裟浮盖体,罗汉坦陈胸。
绿树多重叠,青山两眼蒙。
金身原不坏,矗立大千中。
观万寿宫五百罗汉铜像
五百铜罗汉,容颜各不同。
多因驱苦难,大半化愚蒙。
舍己方成佛,除烦见列宗。
旌行肖象立,千载仰无穷。
满庭芳·寻访李白池州踪
诗与远方,池州走进,追寻李白行踪。罗山垂钓,秋浦结鸥盟。多少风流韵事,都埋在、浪里岩丛。携高士,缘溪踏岸,问讯向渔翁。 迷蒙,烟缥缈,严光迹杳,屈子愁空。爱儿女情长,仙客歌浓。置酒刘郎相待,邀明月、对饮楼中。铺桌案、挥毫泼墨,咏凤雕龙。
通天谷赏景有感
攀登天柱过通天,谷里风光最可观。
指路仙人提醒我,山头尚有几多圈!
初上九华山行并序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 ,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由11大景区组成。 九华山体位于皖南断块隆起的中心部位,主体由花岗岩构成,受构造、岩性等影响,形成了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泉流交织其中的独特地貌景观。九华山风景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其山峰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山,因“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诗句,改九子山,为九华山。2024年8月14日,予率诗与远方,寻访李白研学采风团,初上九华山,不胜欢悦,乃作《九华山行》,以记之。
久仰九华山,山光也可怜。
形似抱九子,复似绽九莲。
游子罕攀登,骚客少诗篇。
九子改九华,驰誉在谪仙。
新罗有王子,弘法至斯山。
山谷设道场,岩穴当床眠。
山主诚感动,赐山立讲坛。
众生能超度,佛力大无边。
活到九十九,衣钵代代传。
人称地藏王,度尽人鬼难。
几次经行此,未上苦流连。
今日携诗客,登峰造极端。
也进百岁宫,也谒肉身园。
也赏莲花沼,也濯天池泉。
一跃上天台,九华入眼帘。
梦幻山谷越,定海神针穿。
寺庙碑林众,禅佛故事鲜。
释迦曾驻锡,金乔此寂圆。
李白诗句好,无瑕舍利顽。
景美看难尽,园多走不全。
佛国莲花境,山水甲江南。
诗家留绝唱,画匠着青丹。
何郎才力薄,诗与远方贤。
也欲诗题壁,留与后人观。
注:金乔觉的确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生于公元696年的新罗国,24岁的时候渡海抵达大唐。他在九华山修行75载,99岁时圆寂被认为是地藏的化身之一,因此九华山也成了地藏道场。二上天柱山行并序 2024.8.27.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万山、万岁山、古南岳、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等。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境内,早在公元154年汉武帝南巡时就封为天柱山“南岳”并传说会西王母于山庄。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因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名列全国十大名山之一。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文明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森林公园。天柱山主峰(天柱峰)海拔为1489.8米,雄峰、奇石、秀水、洞幽,被誉为天柱山“四绝”。天柱山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奇观。共分为八大景区:三祖寺、九井河、虎头崖、马祖庵、主峰、后山、龙潭河、大龙窝。景区内千峰竞奇,万壑藏幽,巍峨峥嵘,不可名状。白居易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2024年8月17日,予率诗与远方,寻访李白研学采风团,二上天柱山,不胜欣喜,乃作《天柱山行》长歌,以抒感慨。
生态天柱山,生于古潜国。
周王封皖伯,治皖民怀德。
武帝行巡至,封其为南岳。
驻跸野人村,演奏钧天乐。
天柱故事多,神话兼传说。
王母情郎会,毛女丹砂烁。
隋帝移尊号,何曾断香火?
天下有八柱,皖柱将天托。
万壑隐幽姿,千峰呈利锷。
佛道皆珍视,洞天福地拓。
道士争丹药,佛门夺衣钵。
拜圣朝天者,不绝如绎络。
达官贵人爱,来此享生活。
文人学士游,作歌举酒酌。
兵家要地争,良将义士搏。
炮台镇关隘,剑锋直指恶。
吾也两度游,诗吟一大摞。
首番疫情抗,再次谪仙索。
禅关福地经,贵贱穷通漠。
莫再追往事,往事如烟隔。
注: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荟萃地,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在此驻锡,是“中华禅宗”走向全国的开端。这里是黄梅戏的故乡,京剧的发源地,《天仙配》上演,被称为“七仙女的故乡”。我国最早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小乔出嫁了”两大爱情故事发生地。四上敬亭山行并序 2024.8.27.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为敬亭山。它属于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拥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为“一峰”,海拔317米。敬亭山不仅以其自然风光著称,还因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自南齐谢朓《游敬亭山》和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等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留下了丰富的诗文和书画作品,被誉为“江南诗山”。敬亭山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还是热爱历史文化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2024年8月13日,予率诗与远方,寻访李白研学采风团,再次登临敬亭山,感受颇多。迄今为止,予先后四次登览敬亭山,乃分别以诗记之,以抒情怀。
山名本昭亭,避讳改为敬。
山中好风光,山上多奇景。
道高僧侣诱,文厚诗人竞。
萧衍作寺奴,灵运折屐胫。
谢眺诗迹丰,李白追星幸。
玉真捐名爵,来此修心性。
吾也爱此山,四次寻蹊径。
一次会同窗,同窗增佳兴。
孤云萦体飞,众鸟扰神定。
斗酒吟诗篇,尘埃皆洗净。
二次携友游,曲散寻钟磬。
既登太白楼,还觅谢家井。
坐亭能了悟,诸相皆幻境。
三次率诗团,喜与仙人并。
为说玉白缘,为讲大小乘。
弄花满衣香,掬水鉴身影。
四次寻李白,白害相思病。
混迹吾辈中,放歌行酒令。
拼酒更联诗,一醉卧山岭。
公主降自天,赐丹复分饼。
救走谪仙人,留下两句诤:
如果这么喝,仙人也没命!
注:1、寺奴,梁武帝萧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从小就很聪明,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后来萧衍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梁武帝深通佛学,常大兴寺庙,曾四次跑到佛寺舍身为奴,并常在那里讲经。 2、折屐,是一种木鞋,古人用于登山的旅游装备。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登山时穿的鞋子。屐的鞋底安装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3、太白楼:这是为了纪念李白而建的楼阁,登上太白独坐楼,可以俯瞰整个敬亭山的美丽景色。4、天际阁:高耸入云,每一层都设有观景台,雨后初晴时云雾缭绕,整个建筑仿佛悬浮于空中,宛如一座通往天界的宫殿。5、古昭亭:传说中是玉真公主的避暑胜地,竹海环抱,宁静而神秘。6、相思泉:据说这是李白为了纪念玉真公主而命名的泉水,泉水清碧甘甜,常年不竭。双双燕·游潜山市二乔公园并序 2024.8.27.据《安庆府志》载:“汉末乔公有二女居此,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后,井水带脂粉色,故名胭脂井”。予于8月中旬寻访李白之际,顺游潜山市二乔公园。得览其风华、事迹,乃有感作长调以记。二乔故里,辟时尚公园,焕新陈迹。廊桥水榭,宫阙亭台华丽。古皖双娇谁比?立玉像、风情卓异。倾城倾国姿容,合配英雄名士。 高义,相敦互励。为霸业江东,献才输力。桃夭无炫,国色忍能轻弃?不恋调琴鼓枻,岂可忘、开疆万里?千载黛绿胭香,艳目犹堪却敌! 注:1、二乔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市,是该市第一个综合性公园,它以三国文化,二乔风韵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公园占地总面积为217亩,分为一期和二期,融合了亭阁、水榭、廊桥等多种景观。潜山有“二乔故里”的美誉,二乔公园的建设旨在挖掘二乔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天柱山旅游内涵。公园内建有胭脂井、温泉池等景点,展现了古皖及二乔历史文化的魅力。该公园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公园内建有二乔文化广场、二乔大舞台、双凤楼、非遗馆等文化设施。国色,《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载:“建安四年,(孙)策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石台牯牛降行并序
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祁门与石台县交界处,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西向延伸的主体,以雄、奇、险、秀著称。牯牛降风景区共分五大景区: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观音堂景区位于祁门县境内。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主峰牯牛大岗海拔1727.6米。 2003年,牯牛降风景区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2010年,牯牛降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牯牛降观音堂善庆禅院由“开山鼻祖道号禅心,法名玄虔,其徒常竟,法名宗远”于明末清初建立。乾隆曾令为四任院长定安、宏道、海教、理性立碑,迎来它的黄金时期。另有仙女潭、四叠瀑、鳄鱼滩等景观,吸引四面八方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始于南亩伴耕愁,继而传道随老头。
海北天南载道行,忍辱负重是牯牛。
曾至函关书道经,也上峨眉紫气浮。
曾到昆仑见天子,也去胡天合教流。
成仙得道称老君,牛犬升天食天禄。
主人天阙享天尊,无奈老牛闲不住。
长思下界恋红尘,四海云游心满足。
老子生气一脚踢,人间降落化山阜。
首尾相背不相连,身作峰峦头作山。
五脏六腑变丘壑,毛变青葱草木妍。
百姓消闲来游赏,都夸牛好尽开颜。
牛身虽裂初心在,要为人民献胆肝!
传言怪鸟行凶极,禽兽和人一齐食。
贪婪饕餮日无休,官府难惩民发指。
胆大包天要吃牛,青牛怒压恶鸟死。
毛羽变成草树枝,牛身化作山峦石。
庆善堂边仙女潭,仙姬洗浴更思凡。
自媒难启托槐树,说与牛郎结美缘。
大舜南巡曾过此,二妃洗澡在潭间。
驱牛令虎来看守,莫让他人濯体冠。
我游牛降心感动,写首牛诗将牛颂。
牯牛不愿享清福,除恶化山为世用。
不类居功自傲人,目空一切官气重。
不屑贪脏枉法者,自食其果把命送!
注:仙女潭,人们俗名之为仙女洗澡盆,位于观音堂不远处的另一幽谷中,传说天上的七仙女常在此沐浴而得名。另说舜帝耕于历山时,娥皇、女英伴其左右,二妃常洗涤其间,故亦名“湘妃潭”。 溪水在谷底聚成一个深水潭,清澈见底。爬过丈余高的石壁,豁然可见一个呈椭圆形的大石潭。潭的上方峭壁嶙峋,峥嵘奇特的山石呈穹隆状半罩于潭水之上,石缝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水潭之上有两块奇石,虎距龙盘,一如潜伏于草丛中的猛虎;另一巨石从山腰逶迤而下,上部突起在悬崖之外,宛如巨龙,传为湘妃离去时令其守此,毋令他人入浴。
泾县水口桃谷行并序
泾县桃花潭镇水口村丛山之中有“桃谷”,村民多种桃、扑鱼为生。或云:桃果红硕,味甘可口。销路甚广,效益颇高。予率诗与远方寻访李白研学采风团,于8月13日晚入住桃谷山庄。听庄主说桃谷景色宜人,新秋雨后,应别有况味。次日晨,予漫步桃谷中,见满山桃林,遍地青葱。复有水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与晋陶渊明所记“桃花源”之景象,相差无几。行吟途中,见桃农荷锸理水,与言颇悦,为说种桃事,好生羡慕。劝予移居桃谷,方可尽日赏景盘桓,食桃饮溪,晤谈觞咏,无忧无虑,以尽天年,不亦乐乎?感斯人言,忆李愿事,乃作《泾县桃谷行》长歌以记之。
泾县风光真悦目,桃花潭水滋桃谷。
四方桃谷尽栽桃,桃子硕甘人饱足。
种是瑶台王母予,摘送蟠桃将寿祝。
出口创汇报国家,销路广开民致富。
来游时值八月天,不见花红果实鲜。
不见花果心不悔,大小桃枝绿满山。
谷口结庐有隐贤,溪头横着打渔船。
不逢避乱秦人苦,但见种桃老者欢。
雨后新秋景光好,桃农荷锸谷中跑。
生怕积水损害桃,边行堵截边疏导。
我向桃农下订单,桃农笑答时还早。
不若移家桃谷居,种桃咏桃开怀抱。
我虽退休未曾休,追梦远方到处游。
心情快乐精力疲,妻女成天直发愁。
不逢盘谷逢桃谷,何不辞交谢九流?
食美桃甜泉水冽,吟唱游赏日无忧。
缘水而行临水口,桃农向我挥挥手。
欢迎再至话家常,你备诗来吾备酒。
溪边忽见白云生,山谷倏传乌鸟吼。
返到山庄欲发车,车行十里犹回首。
天门山行并序
天门山雄踞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东岸,自然风光美丽,地理位置险要,文化底蕴深厚。历来是骚客游赏之处和兵家必争之地。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天门山下还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天门书院,有风景绝佳、别具特色的铜佛寺等景观。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信徒香客前来游赏观光、焚香拜佛。2024年8月12日,予率诗与远方·寻访李白诸诗侣,畅游天门山,感慨良多。返寓后,以诗记之,用抒情怀。
长江到此陡转弯,前头矗立二梁山。
两山夹江相对峙,状如天门锁江岚。
天门烟浪连天涌,骚客文人尽旋踵。
舒展娥眉好梦生,天门穿越船失控。
李白乘舟游天门,天门一望荡诗魂。
四句诗如万斤力,吸引诗人聚若云。
追梦远方访仙客,江中揽月岂可得?
缘江漫步赏风光,未上天门人也悦。
天门书院远闻名,铜佛寺中烟霭萦。
香客如潮谈佛事,侵占天门多斗争。
李白铭文皆勒石,明说要津要重视。
关扃楚滨系吴天,南北交兵凭勇智。
我历天门值伏天,头顶炎阳脚踩澜。
江边戏水拍佳照,汽笛鸣残客下船。
山中汉子欣观水,乐智乐仁心里美。
高呼李白下山来,取酒村头共一醉。
马鞍山行并序
马鞍山市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流域重要滨江港口,长三角中心城市。马鞍山因钢设市、以盛产钢铁而闻名。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文人墨客流连于马鞍山大地,留下众多传世佳作。李白在马鞍山活动频繁,吟咏众多,吸引大量游客。市文旅部门以着力打造“中国第一诗山”品牌为目标,以“山、水、田、园”为生态基底,以李白文化为主线,名人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以“文化立区、生态建区、旅游兴区”为宗旨,形成集浪漫山水风光、风情田园人家、传奇人物轶事、健身运动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胜地。甲辰七月,诗与远方·寻访李白安徽诗歌研学暨采风创作活动在马鞍山举办,并游览采石矶、太白祠,大青山、李白文化园等风景名胜。乃有感而作《马鞍山行》,以抒情怀。
矿藏丰富城升格,钢铁驰名文蕴别。
直立猿人化石成,滨江港口帆船拽。
丹阳古郡马鞍山,文化曙光耀眼帘。
府治虽然多变革,风光依旧美而姸。
项虞自刎哀歌吼,乌骓自戕身颤抖。
马鞍落地化为山,山名见证情长久!
含弓小戏唱白歌,庙会人超五万多。
龙灯狮子龙舟赛,男女相欢舞跳和。
昭烈夫人是皇妹,联姻政治嫁刘备。
隔江日夕望夫君。寂寞空闺难稳睡!
侨置当涂念女娇,女神供奉镇波涛。
江头君住妾居尾,共饮长江水一瓢。
李白东游至牛渚,生涯落拓空怀古。
高歌大雅孰听闻,壮志无酬心内苦。
青莲晚岁困当涂,族叔良朋济大儒。
编梓诗书守墓园,李诚谷信人莫如!
文化弘扬兴念馆,九州文士欣来览。
文园打造吸游人,血脉传承不断链。
我辈何人爱咏诗,诗人憔悴有谁知?
生于盛世尤多幸,衣食无忧乐不支。
远方追梦诸诗客,前往鞍山寻李白。
李白精神励后人,骑鲸追月将星摘。
我咏马鞍怀谪仙,仙人不见我心酸。
长吟长饮无休止,三百杯加三百篇。
执行主编 贝拉维拉
执行编辑 陈志学
推送社长 东南诗社李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