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默小小说•随礼
徐志赓(浙江东阳)
表妹结婚了,婚礼摆在很远很远的北国大城市举行。
柳菲乘飞机前往,赶到现场她随礼了800元红包,表妹娘家回了她1600元。其他人随了200元,回礼加倍奉还,400元。
柳菲的哥哥在南方的大城市高就,他赶航班晚了些时间到。柳菲就对哥哥悄悄说了这里的奇怪习俗……。她哥听说后匆匆出去了,回来随礼随了一个大红包:
壹万元!
可表妹家却只回了柳菲哥哥贰仟元,说返回贰仟元已是回礼的上限了……
婚礼致辞时,柳菲哥哥流的眼泪比他们的姑妈(表妹的妈妈)还多得多……
晕······
【随礼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馈赠风俗。送礼时,集体合伙,分摊钱财。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当下女方的亲友也从此俗。而且,现在个人随礼也多起来了。这,几成风尚。农村随份子习俗,最后在保留着最多传统结婚礼俗的农村地区,这里的送礼风就更具一番特色。村里的小伙娶亲了,可能邀请全村的每户都派一个代表来吃流水席,全村人借此机会热闹一番。
按照城里的话来说,有点像个农村版的"Party",所以很多人就谈不上给红包了,就算给,给20、50的不嫌少,给100也不算多,现在水涨船高了,几千,上万的也有。不过淳朴的乡亲们大多会送来一些自制的礼品,比如腊肉、自家酿的酒等,大家借新人的好事,同乐一番。随礼之风,婚庆大操大办,全国城乡盛行。当刹!
随礼——
这担子可不轻
挑不动就厚着脸皮扔
扔的远远的
越扔 越不能见人
网评:
(随礼之风盛行,令人无可奈何。)
我谓:
(是啊!我今年都随礼一万多了!还有好几个到过年随。
越随越重!!钱去了还不行!还要人到场。不到场还不高兴!)】


作者简介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