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棋缘·棋趣
文/逸翼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小孩几乎没有现成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玩得不亦乐乎。
小女孩拾起几根鸡毛,拿个铜板垫底,用碎布一包一穿,就成了可以踢出花样的毽子。用几块小石子,就成了“拾瓦瓷”游戏的道具,照样玩得兴高采烈。男孩子喜欢用木头做成枪,别在腰间,神气活现。他们调皮地模仿电影里的解放军,拿着枪顶小伙伴的头,大声喝道:“缴枪不杀”。这时拿枪的昂首挺胸,缴枪的垂头丧气,小伙伴们都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分外的兴奋。
二
农闲时,大人们会摆出一副象棋盘,隔着楚河汉界,车、马、相、士、炮、卒、将排好队列,隔河相望,然后坐在两边的“司令”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指挥兵马冲锋陷阵,旁边站闲的“参谋”用手指着棋子,说应该如何如何地走。下棋的“司令”如果不听“参谋”的话,性急的恨不得用手去拿。“参谋”有时也会为走棋闹内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的,真是应了俗语:皇帝不急太监急。
三
有钱的人家,会给小孩买飞行棋、军棋玩。飞行棋玩法简单,只需要掷骰子,骰子六个面数字1至6,掷几就跳几格,遇到写着可以连跳几格的就继续跳,谁先到大本营就赢了。军棋就稍复杂些,有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排长、班长、工兵、地雷等,需要排兵布阵,才能赢棋。那时我也没有读过三国,更不知谋略何为,只感觉军棋比飞行棋复杂些、好玩些。每当看到小伙伴玩军棋时,我也渴望也有一副自己的军棋,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玩。
我是没有钱买现成的军棋,想到自己做,但也没有像棋子那么大的小木块什么的,做一副军棋成了我的奢望。
四
过了一年左右,我家开始打家具了,就是老式的五斗橱、三门橱和一张雕花的大床。放学回来,我就到郭姓师傅那,捡用锯子锯下来的小木块(那时打家具不像现在,用传统的榫卯结构,锯下来的下角料比较多),把它们叠在一起看大小,差不多的留着。我惦记着军棋,天天去捡,郭师傅问我做啥,我红着脸支吾说:“做军棋”。郭师傅笑着说:“二子,我给你留着,并且用刨子刨光溜,过几天就能凑一副军棋。”我高兴地对他说:“谢谢郭叔叔!”
几天一晃过去了,我又来到郭师傅那里,他拿着一副军棋给我,我颤抖着手拿着报纸包着的军棋,看到光溜的棋子,激动不已。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军棋,属于我自己的军棋。我准备杀一盘,傻眼了,棋子上还没有字,也没有棋纸,我哑然失笑。
郭师傅看到我难过的神情,知道了什么,说:“过几天有空,我帮你写字、画棋纸。”我抹了抹没有掉落的眼泪,向郭叔叔表示谢意。
我期盼的几天又过去了,我来到打家具的现场,看到已经准备好的军棋展现在眼前,不断地抚摸着,生怕它飞了似的。完工的时候,我缠着郭师傅下一盘,他爽快地答应了。我展开棋纸,若有所思地布置棋子,像大人一样布局,好像指挥千军万马,展开厮杀,最后虽然输了,但我还是非常的开心。
郭叔叔看到我不开心的样子,安慰我说:“下棋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学习,一步一个脚印,从失败中不断总结,才能有所进步,棋艺才会有所提高。人生亦如下棋,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以后你会懂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五
我把军棋像宝贝似的,用袋子装好藏了起来。一到放假或者作业做完了,我就悄悄拿出我的宝贝与同伴杀上两盘,以解馋瘾,以致后来我对象棋没有多大兴趣,却对军棋情有独钟。郭叔叔的话,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一直萦绕在耳边,激励我前行。
作者简介:
张益,笔名:逸翼,江苏高邮人。扬州市作协会员、高级教师。热爱阅读与写作,有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等散见于报刊和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