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湖北大悟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散文学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喜欢文字与朗读的素心子。
雨风轻轻拂过颜回书院。密密的雨幕下,洁白的颜回雕像安静如莲,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斑驳的土坯墙像古代的某个时刻,看着看着,便能描摹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场景。
就飞挑的檐角下,雨水滴成诗,写满每一块青砖,一不小心,我也被洇湿,做了湿漉漉的韵脚。恍惚听到孩子们稚嫩的诵读声,“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一个个美得无与伦比的字从一卷古书里悄悄跑了出来,围绕在我身边,与我浅吟低唱,浅酌慢饮。
慢慢踱向上面的俯仰亭,木桌,木椅,染了雨水,将岁月坐旧,将日子坐闲。也无别事,也无别人,凭栏远眺,迷蒙雨雾中,沿着迂回的山路,高低错落的房屋,青黑的瓦,麻色的石门,一盏盏红灯笼,婉约成一幅淡淡的山水画。
青瓦盈满雨水,静静地守在屋顶。密密麻麻的雨珠打在瓦上,绽开朵朵水色的花,便将金岭数不尽的风情旖旎在一片片青瓦中。粗粝的青瓦与土墙最相宜,土楼黛瓦之间,陶陶然,施施然,既安放着朗月清风的诗意,也装着人间烟火的温馨。
随风飘落或是小鸟无意衔来的种子,落到瓦中,就会长出一丛丛瓦上草,深浅不一,在屋顶轻轻飘摇,摇落光阴的故事。瓦上四季,檐下人生。抬头,缕缕炊烟缓缓升腾,温暖而妥帖;俯首,黝黑的泥土泛着微光,坚韧而厚重。
土色民居在风雨中静默,内敛而湿润,是千帆过尽仍有的柔韧。我在深深庭院,在这风雨中,似梦似醒间,听见有人说:金岭,来过,便不曾离开。
悟山:峭拔冷峻五岳山
大悟的山起起伏伏,淳朴不张扬,厚重里蕴含炽烈。五岳山是大悟海拔最高的山,峰峦嵯峨,峭拔冷峻。站在山顶,脚下云海翻腾,衣袂飘飘,心中激荡万分。
漫山遍野的乌桕殷红似血,汹涌澎湃的红,是泼墨,是重彩,尽染五岳山。山风吹拂,满山红烈烈燃烧,如同这片红土地上的人们,赤诚,热烈。
我侧耳,听一缕山风与一树红叶的笑语;我凝眸,看这座山与那片云的牵扯。我开怀,以这朗云清风洗我肺腑,并把青山红叶一起拥入胸襟。而云依旧如轻罗带,山依旧如碧玉簪,青山云海是一幅正在缓缓打开的长卷轴,泼洒的红叶是长卷轴最生动明亮的一笔浓墨,哪里还能奢望比这更美好的境遇呢?
那只小松鼠站在一棵松树上,翘首以待。是谁,顺着崎岖山路走出大山?又是谁,在归途中放慢脚步,迫切地四处张望。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情,不关风与月,只关那座青山,那座青山上的红叶。
悟水:碧波荡漾两泓潭
两泓潭水,一曰十八潭,一曰九女潭,清莹如镜,跌宕如歌。
层层叠叠十八潭,曲曲弯弯九女潭。带着令人遐想的故事从翠峦叠嶂中蜿蜒而出,潋滟一波碧水,静静地依偎在青山怀中。一汪一汪的浅绿深碧,凿壁穿岩,有飞瀑劈空直下,迸珠溅玉,呈现在世人面前。
若说溪水是透明的亮,这潭水就是翡翠,温润的绿。究竟,是谁泼进了那么多那么浓的一潭绿颜料?是四面青山繁树,是青山盛不下那些浩浩荡荡的翠色,缓缓流进清清潭水中……山风吹来,举目皆碧色。而心与潭水一样清,快乐和云一样柔。柔进我鬓边的风里,脚下的水中,眼中无限绿色里。
还有什么可求?当云在天的怀里,山在云的怀里,水在山的怀里,而我在水的怀里。千百遍涌上心头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九曲回旋的清潭,就是刻在心上的明月。
任凭三千弱水,而我,风尘仆仆的归人,只取这一瓢饮。
悟茶:清心明目悟绿茶
大悟绿茶,色泽青碧,滋味醇厚,饮之唇齿生香,回甘润喉。不管是黄站寿眉、金鼓露毫还是双桥毛尖,都是极好的。明朝人程良筹游览大悟山时,因喜爱大悟绿茶,品茶后即兴赋诗曰:“万事吾姑舍,青山便是家。穿云寻古寺,和露摘绿茶。”
素面朝天的大悟绿茶匿于山隐于野,淳朴,天然。我一向不是善饮茶的人,但喜欢看茶叶在杯中完美的转变,喜欢品味茶叶在沸水中的重生,尤其喜欢大悟绿茶的清远淡香。
独自一人于静谧空间,取几片茶叶,沏一杯绿茶,看干卷的茶叶如花朵般在水中徐徐绽放,直至茶汤莹澈碧透,茶香氤氲不散,令人醺然,原来,茶香亦可醉人。
有了这样的绿茶作伴,会不由自主地捧上一本书,借着窗外月色,借着屋内香茗,对喜欢的字句一读再读,那一份说不出的宁静舒畅从心底泛起,万丈红尘的纷纷扰扰也都抛诸脑后。
嗅一室幽幽茶香,即便是片刻偷闲,也抵得半生尘梦了。
悟食:味醇酥香炕饼子
不必说大悟的油面豆丝珍珠花,也不必说小麻鱼黑瓜子臭豆腐,我只想说说大悟独有的炕饼子,是那种越嚼越香,越想越回味的小吃,也是厚道山里人最厚道的经典美食。
街头,巷尾。灰白色的穹形天炉,斑驳的木质案板,发好的白面,调好的馅料,一筐乌黑的栗炭,是炕饼摊的全部家当。
面揉玉尘饼挑雪。揉饼,包馅,按压。一个个薄薄的面饼在师傅手中成形,被钳子般的手快速贴在炉壁顶端。炉子下方,暗红的炭火慢慢烘烤,使面饼均匀受热,两面略微泛黄发焦,待香气扑鼻,便可飞速取出。此时,“炕”字是关键,炕时间长了面饼焦糊,炕时间短了夹生难吃。手艺傲的师傅眼疾手快,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炕出的饼子色泽焦黄,外脆里嫩,油而不腻,柔韧酥香。
最常见的饼馅是香葱肉馅,还有荠菜、韭菜、腌菜馅,喜辣的可以加辣椒,也有少量的素馅和糖馅。我最爱荠菜馅,荠菜的清苦中和了肉的肥腻,咸鲜爽口,回味绵长。
炕好的饼子可以用来烤、蒸、烙、煮、炸,各有特色。将炕饼切成几块放锅里炸焦,浇上三鲜汤,不仅是一道待客佳肴,还非常适合老人吃。而我最喜欢原汁原味的炕饼,熬一锅小米粥或是自制的糊汤米酒,配上三里臭豆腐、酸豇豆,咬一口烤得两面焦黄的炕饼子,那股脆爽从舌尖直沁肺腑,令人瞬间暖和和懒洋洋,只想来一个葛优躺。
远在山东的大嫂善做各种面食,但每次回大悟过早必吃炕饼子,吃一次赞一次。炕饼也是异国他乡游子的心头好,回家吃得不过瘾,临走还要捎上几大包。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久,即使口音改变,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是无限怀念。静静咀嚼,慢慢回味,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
说起炕饼子,还有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往事。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了不让人民子弟兵饿肚子,淳朴的大悟人在粮食极为匮乏的情况下,用极其珍贵的白面做成了味美酥香、便于保存和携带的面饼,炕饼子就这样诞生了。从无馅到肉馅,从贫瘠到繁华,炕饼子炕起了热腾腾的日子,是大悟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特色小吃。我想,应该给炕饼注册一个“大悟炕饼子”的商标,让炕饼子走出家门,成为世人瞩目的名优小吃。
其貌不扬的炕饼,外面脆硬香酥,内里柔软清润,正如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大悟人,温暖对人,喜悦自己。
悟梦:一梦恍然
大悟,多山,多情,如幻,如梦。我总也走不出来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悠梦。梦里有双桥古镇的麻石雨巷,一巷烟雨,淡淡丁香飘;有金岭、九房沟、八字沟的古民居在群山的怀抱中闲闲眠卧,染了山的质朴与水的灵气,三两声鸡鸣犬吠,打破山中的宁静。
寻一处茅檐竹篱,云来看雨,雾起听风,纵无菊可采,亦可悠然见南山。若来的恰好,还能听到那一嗓子的高腔皮影,那一槌铿锵的钢镰大鼓,“咚咚咚”的鼓点,让一颗心提上云霄,又随着那一声高腔的吼慢慢落回人间。万顷山海,千里江河,风烟俱净。
尘世所有的喧嚣,都远离;浮生诸多繁复,只清凉。生命中沉重的悲欢与救赎,都慈悲;光阴里刻骨的人与事,都淡了。如烟时光里,陌上乌桕红。一转身,一恍惚,一刹那,不堪看,风过处尽显流年。澴河桥下波轻晃,一程烟雨弹相逢,轻弹相逢,轻弹琴筝于天涯,一生悟山悟水悟尘缘。
一卷乡梦何曾休,剪不断理还乱。梦里永远有山,山中永远有梦。我不止一次的梦,我知道梦不是梦。闻不到旧时花香,看不见离别渡口,是谁把年少换做了沧桑。只有山水留住了岁月,你留在了我的梦里。
风一更,雨一更,愁鬓点新霜,陌上去路长。情深不知处,一梦到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