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我看了手机平台上,许许多多的人们细心回忆、高度赞颂了各自的老师,呕心沥血,热心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服务社会的篇篇佳文,深有感触!
早有写写我的恩师马自成老师的念头。但由于自己的文功浮浅,拙笔有限,迟迟未能实现。今天,正值教师节之日,我壮着胆子,握起拙笔,也写写我的恩师马自成老师。
马老师,是孙吉镇,天兴村人。一九七O年任南赵七年制学挍七年级班主任。那吋,我是他的学生。一年来的初中生涯,马老师极为引人注目的三个突出特点,至今,令人感动且难以忘怀!
酷爱学习,提升自我,是他首亮的精神之一。学海无涯苦作舟!马老师认为,自己是初中毕业,若没有渊博的知识,怎能带好自己的学生,因而,每天早上凌晨,沉静的校园里,唯独马老师房间的灯早已亮起。学生们悄悄地走到老师窗前,透过薄薄的窗纸,看到马老师孜孜不倦学习、备课、批改作业的高大身影!受其影响,学生们纷纷拿起课书,在小小的煤油灯光下,开始了朗读……马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一个人,不在学历高低,只要你酷爱学习,学而不厌,不断提高,所学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他还说,毛主席不也是师范毕业,但主席博览群书,通古历史,最终成为诗人、领袖、伟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初中毕业的马老师,常常被公社借教写材料,后调到县文教部办公室,又调到县供销联社任副主任,后在县总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上圆满退休。不管马老师的工作如何变动,职务不断升迁,足以证明,学历不在高低,他的辉煌人生,正是他自学成才的结晶!
教学严谨,精心传授是马老师的亮点之二。七O年,那是文革后期,学校的教材很不完整,语文课书全是各省、市革命委员会成立的贺信文,我们天天背呀,抄呀。初中阶段应学习的,语法、修辞、古文,全是马老师从老教材书上搜集、整理,用蜡纸刻印出来让我们学习,弥补了当时课书上短缺的知识。怎能忘记,每一堂语文课,马老师讲的非常认真,由浅入深,通俗易懂,重点、难点关键,他更是语气加重,抑扬顿挫,波澜起伏!为的是,让学生专注听讲。每次的语文作业,他都全批全改,尤其是作文作业,他总要挑选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范文进行评讲,肯定学生写作的成功之处,修改不足的语段,以及如何用词恰当。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马老师的倡导下,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每天的日记,马老师都认真讲评,表扬好的,鼓励差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天天写日记,天天写好日记,已在班里蔚然成风!爱学习,爱写作的同学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班同学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普遍的提高。
倾心助人,无私奉献又是他的亮点之三。马老师是我们南赵七年制学挍的老师,又是学挍的教导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里的团支部书记。七十年代时期,农村里的自行车实为罕见,由于马老师为人热情,待人和气,村里的干部和群众认识他的人越来越多,经常有人来校借用他的自行车,他从不推辞,一一应许,有时自行车出了毛病,他都要把自行车修好再让别人使用。更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九七一年春,由于我的家庭出身中农,社会关系全是高成份,故而,未能被推荐上孙吉中学。那时,马老师知晓我的人品,认为,一个在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又是班干部,未能如愿,一定会难以接受。于是,他找了学校王乐民校长,以及村里的贫协王维新主任商量决定,让我进学挍当老师。记得刚进学校的笫一天,我所带的三年级班,在课外活动中,有两个学生发生争吵,打起架来,一时,我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马上产生了不想当老师的念头,这时,马老师来了,他二话没说,把两个打架的学生叫到我的房间,先问了他们打架的原因,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马老师一一批评了他们,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并从正面鼓励他们有错必改,下不为例。几句话,两个学生牵手和好。学生走后,马老师在我房中语重心长地说:你刚当老师,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不要急,慢慢来,对待学生要耐心,细致,与学生经常谈心,分折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因人而异,以后会慢慢好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讲完一节课,刚下课,马老师就推开了教室门,来到了我的房间,温和的说,我在外边听了你的讲课,马上,我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老师,我讲的能行吗?马老师喜笑颜开,郑重其事的说,讲的不错,他肯定了我讲的正确的一面,同时又指出了某些方面应该如何如何讲的一面,并嘱咐我,多看参考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听听他们如何讲课,取长补短,慢慢的就会得心应手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我听了马老师的话,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自学,提升自我,争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敬爱的马老师,您已耄耋之年,还不忘初心,活到老学到老,您著的《诸葛亮与天兴村》、《多彩人生》两部书,就是您数十年如一日,搏击书海,自学成才的很好见证!您高尚的品质,爱憎分明的坚强牲格,倾心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由一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后又调至乡政府,由于我努力工作,尊崇领导,团结同志,后又提升为副镇长,主任科员,最后,光荣退休。
敬爱的马老师,您永远是我做人的楷模!我永远是您最忠实的学生!我因有您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编辑:都市眼光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