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背景音乐:十送红军(二胡)
·
苦难辉煌与楚南极边
——中央红军长征经城步史实研究
·
【罗小林、杨凯焱】
·
翻开中国当代史,中国革命从前期看是不被人们看好的一场革命,革命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也是从来不被人们看好的一个党派。在建党那几年,许多仁人志士都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建党之初的 50 多名党员,13名党代表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党代会,是一个很不起眼、很小的一个社会团体,很小的一个群团组织,很小的一个社会联合体。从 1921 年至 1934 年12 月间的 13 年里,经过很多艰难困苦,到湘江战役后,红军更是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自一踏入湘西南楚边的城步县后(编者注:指今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经过一个星期,即1934 年 12 月 5 日-12 月 11 日七天时间,中国革命发生了质的转变,红军逐渐由士气消沉向充满生机转换。
当时,全国有规模的党派就有 10 多个,都想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前期有孙中山的同盟会,还有复兴社、国民党等党派。国民党蒋介石执政后,打压其他党派,搞独裁统治,除共产党以外的其他党派都被打压下去。共产党也不例外,1927 年后被迫转为地下工作,而且共产党遭到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大屠杀、大镇压,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局面,有立场不坚定的共产党员及共产党领导人也纷纷投靠了国民党。
·

·
一、信念胜过一切,在艰难困苦中进入苗区
但就有这么一群坚定的革命分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革命宗旨,坚持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坚贞战士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精英于井冈山会师,共同撑起这支落魄的军队。这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败而不溃”、还不足 2000 人的坚强部队,经过六年的组织发展,迅速成为一支遍布 10 余县的 30 万工农革命军(含游击自卫队)。这个发展过程,要通过何等的努力和操劳,要花费多少心血!
有史料记载,毛泽东在“八角楼”总是彻夜工作,一天工作 20 多个小时,中途还要经过战争的洗礼和其它精神打击,如夫人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弟毛泽覃、妹毛泽健和众多的红军被害,三个儿子流落街头等等,毛泽东都一一挺了过来,没有一点胆怯畏惧而影响革命工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那么多红军牺牲,被国民党包围绞杀,被迫撤离苏区而长征,在湘江战役中的严重失败,给红军毁灭性打击,3 万多红军还被蒋介石派 50 万大军继续围追堵截,真有“灭顶之灾”的势头。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毛泽东真是不在其位,仍谋其政,认真研究对策,极力争取红军领导层的支持。这段时间是所有红军最沮丧的时期,大家都不知红军的路能走多远。
在艰难困苦中进入苗区时(编者注:指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毛泽东身患重病,但苗疆里苗民苗医用“土办法”为他治病,热情对待红军,这种态度,增强了毛泽东战胜困难的决心,从而燃起了红军的希望之光。毛泽东认真分析敌我形势,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确定了转兵贵州的决策……
这种经历,可谓是《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二、转兵贵州,“锦囊妙计”在湖南城步酝酿产生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28 年间,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危险,但每个难题和危险都被他完好地化解了。在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之后至湘西南的通道会议、贵州的遵义会议的前半个月时间,有很多红军战士对革命失去了信心,有的还开了小差。在红军队伍的减员人数里,死伤的占 50%,脱离革命队伍的也占 50%,8.6 万红军到湘桂边界时只有 3.5 万人。为了使红军从最低谷中走向生存和发展,为了保存好革命的火种、革命的本线,毛泽东反复做红军高层的思想工作。史料没有详细记载毛泽东的具体行动,只是简略地介绍他与李德、博古的斗争,争取王稼祥、周恩来、张闻天、聂荣臻等人,统一革命思想,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赢得了红军指导层和政治局多数同志的理解支持。
史料记载,中央红军是从广西的西延车田进入湖南境内的城步杨梅坳和蓬洞(此两地是湖南通往广西的必经之地,被称为古湘桂省道)、长安营的。部队在蓬洞、茶园寨各休整了两天,安置伤病员,对伤病员和其他红军战士做思想安抚工作:虽然目前形势严峻,但红军中央自有“锦囊妙计”。战士们听了毛泽东的话后,个个心里明亮起来,重新树立起了胜利的希望和信心。
事实确是如此。起初从广西资源进入湖南城步苗区时,很多士兵看到军队这么落魄,对红军的生存和革命的前途失去信心,很多伤病员、轻伤怕苦者都逃离了部队。但部队对想回家的士兵发了路费,对无法回家的士兵找当地进步苗民进行安置,对被安置和回家的士兵说养好伤后部队欢迎同志们归队,并反复讲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此时红军中虽然有离队的,但红军的优良作风为苗民所佩服,又有新的苗族青年入伍。(城步县共安置长征途中伤病员 63 名,后隐居在城步的 5 个乡镇中。1984 年 5 月城步县还召开了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座谈会。)
在湖南城步蓬洞、茶园休整的四天时间里,毛泽东反复考虑,认真收集军事情报。他从中央电报二局“破译三杰”曹祥云、曾希圣、邹毕兆三人破获的国民党军事情报中得知,“为阻止红军北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急忙调整部署,在湖南新宁、绥宁、靖县、武冈、黔阳、洪江地区构筑碉堡,集结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歼于北进湘西的途中。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坚持不能再往北走。”为进入通道县转兵贵州做好前期准备,毛泽东就是在这些苗区村寨与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商量下一步的对策,后来才实现“通道转兵”的。(解放后邹毕兆曾任湖南省邵阳军分区司令员。1973 年在开发城步境内“八十里大南山”的过程中,邹毕兆与时任城步县委副主任的路福贵谈起红军长征时的往事,谈到当时破译蒋介石的密电码,立即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非常重视这一情报,马上找王稼祥、张闻天等商量对策……后来,邹毕兆司令员曾亲自上南山调研开发情况,再上北京将调研工作向农垦部部长王震汇报;当年长征时经过大南山的王震将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对大南山的开发非常支持。)
笔者对湘江战役至通道会议期间毛泽东在这段行程中的情况作了认真地研究。有资料显示,毛泽东是从城步至通道的。在《湖南人民革命史》中(1987 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尹建德署名文章说“毛泽东在城步苗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城步县党史办原主任杨宗兴写的《毛泽东与城步》(《湘潮》),湖南省党史联络员路福贵《红军破译三杰》(《湘潮》)中,都讲到毛泽东经过城步的事实。本人查找下列史料(附后)时,虽然没有查到毛泽东过城步的明确记录(当时中央和红军的首脑机关、重要领导人的行踪是严格保密的),在从广西进入湖南的长征路线中也没有具体的地点位置,但从红军建制上便可看明白。史料中,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的行军路线非常明确,而在长征中毛泽东和中央领导机关是随这支部队行军的,他们都是经过城步过通道的;经过城步时,毛泽东是在病中、躺在担架上随军行动的,而且在城步境内使用了苗族医药,治好了他的痢疾病,才在通道会上、黎坪会上、遵义会上精力充沛地用他的最新军事情报和“锦囊妙计”与李德、博古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大辩论,毛泽东在三次会议上的重要发言获得众多与会人员的支持。
可以这样说: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能够酝酿和产生并在遵义会议上得以体现、大放光芒,取决于从广西资源县至湖南通道县之间的这段艰难的行军过程中--毛泽东此时的军事思想是在湖南城步境内思考和形成的!
下面是笔者从中央高层重要文献中对毛泽东在 1934 年12 月 5 日至 12 日行军中的有关记载。
·

·
三、京冀调研新发现,史料呈现新平台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征文化调研组在县委党史联络组的安排下,由县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小林带队,于2024年7月11日清晨由城步县出发坐大巴经长沙转高铁上北京。12 日先入中央第一历史档案馆,经过上午四小时的查阅文史档案及经中央文史资料专家介绍,革命历史档案在该馆只有建国后的革命史料,并建议我们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查阅。
我们按专家们的建议进入解放军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查阅,在国家图书馆查到被收入仓库的聂荣臻回忆录、王稼祥回忆录、张闻天回忆录等史料。经军事档案馆专家介绍,长征文化史料的保存应在河北省档案馆。
14 日我们又马不停蹄地长驱石家庄市河北省档案馆,在该馆确实看到了与湖南城步长征有关的部分原始档案。查阅档案史料词条 39 条,湘江战役后部队士气低下,中央及军委决策者想继续按原计划的路线撤离,当时不叫长征,只是大仗失败后部队撤离。当前应该做哪些工作?在 1934 年的 11 月 30 日、12 月 1 日、2 日、3 日,这个问题是中央首长非常头痛的问题,当时全军都处于迷茫状态。但博古、李德等人坚持与湘西二、六军团汇合。
在湖南城步蓬洞与茶园等处休整后,红军部队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①、组织学习苏联红军胜利的经验,提振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必胜的信心,组织编印学习资料发至团级首长;②、安置伤病员。湘江战役使红军出现了大批伤病员,伤病员如何安置,部队进行了专门讨论,城步境内各村寨安置了 60 多位伤病员(到 1984 年还健在的有 46 位);③、公布粮食经费给养情况(有原始账正表);④、研究行军方向,不能再按原计划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决定轻装行军,处理掉影响行军速度的重物件;⑤、重新研究军事路线;⑥、组织召开新的军事会议;⑦、密切关注和侦查国民党的围堵部队及“剿共方案”。
四、文献记载
(一)国家高层文献:
(1)、《日记卷》: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6 年10 月 1 版 长征大事记(陆定一)
1934 年 10 月 12 日 红一方面军改编为野战军,开始向西南移动。湘江战役后,部队分四路出发,一军团之一个师及五军团缺一个师,野战司令部为二纵队。
11 月 11 日 阴 广西全州之敌已占领朱塘铺……
12月5 日 第八军团守老山界
6 日晴,一军团到茶园
7 日 野战军司令部到江底
8 日晴,一军团经五塘(五团)到白竹坪,二师向通道前进
9 日晴,九军团进至长安营
10 日晴,九军团向通道前进
12 日晴,九军团进到通道县城
(2)、《伍修权回忆录》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年 10 月
1933 年,李德和博古一唱一和地完全排斥了毛泽东的领导,否定了他的主张。当时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权已被完全剥夺了,仅留一个中华苏维埃主席的地方政府职务。为什么不让毛泽东来指挥我们?我和许多同志一样,希望由李德指挥转为由毛泽东指挥。
李德和博古推行的那一套,完全脱离了苏区的实际情况。王稼祥完全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争取张闻天的支持,他们三人索性一起行军和宿营,日夜反复交谈,对反围剿失败的原因、面临的危险局势、解脱困境的办法,都取得了一致的认识。直到进入了贵州遵义……
中共党史把 1935 年 1 月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
(3)、《红军长征史》 万卷出版公司(北方联合出版集团公司) 张林辉、杨婷,2016 年 8 月第 2 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三节,翻越老山界 053 页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部队疲劳,序列不整,军委决定在西延(今广西资源县)休整一两天,然后按照原计划,沿着红六军团的前进路线,去铜仁与二、六军团会合。而蒋介石也按原计划,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西。
正当红军沿着越城岭山区西进时,敌“追剿部队主力在湖南城步、绥宁、靖县、洪江、武冈等地构筑工事,布下口袋阵。
在通道会上,李德坚持红军按原计划行军的战略方针……
(4)、《红军长征回忆录精选》伍修权 薛庆超(人民出版社2020 年第 1 版) 172 页
长征湘江战役之后,部队不断受到损失,士气十分低沉。有人认为,应该把李德轰下台。他们在争论时,我经常在场,李德决意去湘西……
(5)、《长征.长征·中央红军长征纪实》 陈虎著,北京出版社 2016 年第一版 77 页
12 月 5 日 星期三 农历十月二十九 昨天 14 日 30 分红军司令部下达命令,渡过湘江的中央红军继续西进,方向是通道以南地区,此时,红军的前进部队已有所变化,原来担任全军左翼的红一、红九军团自湘江战役以后已成为全军的右翼,而红三军团则由原来的右翼位置变为左翼。当天林彪、聂荣臻率红一、红九军团翻过湘桂边界的老山界。
12 月 6 日,星期四,农历十月三十日 蒋介石最担心的是中央红军会走肖克的老路与贺龙会师,故一面电令李宗仁派兵尾追,一面电令薛岳率主力经湖南武冈、芷江入黔,以防阻红军会师,并训令:“据报,伪一、三、五、八、九军团残部,现正向湖南绥宁通道以西地区逃窜中,决定明日起向洪江进击。”蒋介石又派周浑元部到达湖南新宁后,继续向武冈推进。而红军由林彪、聂荣臻统率的红一、红九军团当天由横路口出发向茶园一带推进。根据伍云甫的日记,军委第一纵队当天已翻过老山界的雷公岩,从唐洞进江底……
12 月 7 日,星期五,农历十一月初一 国民党《中央日报》发消息称蒋委座要召开中央常委会、四届五中全会,修正《宪法草案》 无法顾及“剿匪”了……
12 月 8 日,81 页 当天由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红九军团由(湖南城步)茶园经五团到白竹坪,正向通道逼近。而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根据命令当天进至马蹄、河口、八滩地区,向龙胜进发,保护军委第一、第二队由此通过。
“剿匪”总司令何健向蒋介石发电报称:“共匪狼狈不堪,窜匿广西兴安龙胜以北地区,昼伏夜动,闻枪退逃……我军将其围剿至湘、桂边境而歼之……”
(6)、《红军长征史》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2006 年第 2 版,中央党史出版社
68页 军委预定按照原定计划沿着红六军团的前进路线,从大埠头出湖南城步,再去和红二、六军团会合,而蒋介石也按照原来的计划,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西。
何健将部队组为一兵团、二兵团专事对红军追击,迅速向湖南新宁、城步、绥宁、武冈方向转移……
72 页 据当时担任李德翻译的伍修权回忆说:部队进到湘西通道地区时,蒋介石已知道我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如果继续走原计划路线,红军将全军覆灭……
74 页,周恩来回忆:在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王稼祥、洛甫都批评李德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我支持毛主席意见……
(7)、《红军长征记》 原始记录,三联出版社,刘统整理注释 陈云向苏联共产国际大会的发言材料
56 页 为西征作了哪些准备:①、选派部队打入敌后,赣闽边界,红七军团。②、派部队打到福建,由贺龙和肖克率领。③、培养了一批干部骨干。④、筹集了 60 万担粮食。⑤、计划以左路、右路、主力部队居中,还有先头部队和后卫部队,有时不得不编成两路纵队,但从不合成一支纵队。敌人以 5 倍于我的兵力进行围追阻截。
97 页 80 里路的老山界,“赤军在西延山脉周围遭遇了极多的困难……当时薛岳、周浑元两纵队及湘军大部集中于湖南城步、绥宁、靖县、会同等县,以阻赤军北上与贺龙、肖克会合……
(8)、《红军长征史》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年 1 版
94 页,当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命何健为“追剿”总司令,在湘西南一带大肆进行动员,广征民工,构筑碉堡封锁线,妄图迟滞红军的行动,以第一、二兵团专事对红军追击,迅速向湖南新宁、城步、绥宁、武冈方向转移,配合桂军,前堵后追,对红军进行合击……
12 月 11 日,敌“追剿”军主力已分别进到湖南城步、绥宁、靖县、洪江、武冈等地,构筑工事,张网以待……
(9)、《三军过后尽开颜》 西北红军长征史 秦生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 年 7 月 1 版
(10)、《往事沧桑》 伍修权 上海文史出版社,1986 年 1 版
96 页,遵义会议前后 李德等人根本不懂得,也不去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经验,他们不仅剥夺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领导权……
毛泽东同志怀着对革命的责任心,虽“不在其位”,但仍“谋其政”,在军委会上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敌人有 5 倍于我的强大兵力,形成了一个大口袋……如果按照这个原定方案行进,中央红军可能会全军覆没。
(11)、《红一方面军长征日记》 中国出版集团,费侃如编著,2006 年 1 版
12 月 5 日,朱德电示 34 师首长准备开展游击战争;红军各军团继续西进。
12 月 6 日,红军大部越过险峻的(湖南城步)老山界;红军分两部继续沿湘桂边界西进;红军总司令部进驻江底。
12 月 7 日,红一军团主力一部进入芙蓉,其余部队(含 15 师)西进至湖南城步县蓬洞、杨梅坳地域,并六师至矮岭与马堤河口间宿营,红军总部仍驻江底。
12 月 8 日,九军团两个主力师在湖南城步县境由杨梅坳推进至江头司、横水寨地域;21 时朱德急电各军团,纵队首长部署9 日行动,一军团有钳制城步之追敌、消灭沿途(蒋军)团队、以迅速占领通道之任务。
12 月 9 日,34 师师长陈树湘率余部殊死突围;九军团进驻长安营;20 时朱德急电各军团纵队首长,部署 10 日前行动;九军团进至临江口,木路口之间。
12 月 10 日,陈树湘被俘,途中咬断肠子而牺牲,在溓水西岸;九军团进抵临江口、木路口一线,15 师时驻长安营。
12 月 11 日 18 时朱德急电林彪、聂荣臻,12 日应集结在通道,警戒城步方向。
12 月 12 日,八、九军团集结通道及其附近地域,红军总部进驻芙蓉。此时,国民党“追剿”军主力已分别进到城步、绥宁、靖县、洪江、武冈等地。
(12)、《苦难辉煌》 金一南,作家出版 2015 年
何健“追剿”红军,奔走最有力,部队行动最快,但军事部署也一直是前轻后重,一心想尽快赶红军出湘;
桂军待红军主力通过后,俘获红军的一些掉队人员、伤病号及挑夫,还雇用一些平民化装成“俘虏”,拍成“七千俘虏”的影片,送给南京蒋介石看,宣传桂军战绩。
中央红军过湘江后,进入西延山脉。桂军依仗道路熟悉,当红军还在龙胜时,桂军七军 24 师已抄到前头,先期赶到龙胜,进入马堤北坳,截断红军去路,阻止红军进入三江县。
(13)、《今古传奇》 湖北省级文学刊物,2022 年 4 月出版,《被迫长征,红军为何败而不溃》,作者:路福贵,湖南省党史联络员
湖南城步县抄录了陆定一的长征日记,在 12 月 5 日记载,红军总部胜利翻过老山界,九军团到达初水、茶园,军委二纵队随后跟进。
(14)、《红色铁流》 红军长征全录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 年 1 版
22 页 转兵贵州 为阻止红军北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急忙调整部署,在湖南城步、新宁、通道、绥宁、靖县、武冈、芷江、黔阳、洪江地区构筑碉堡线,集结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围歼于北进湘西的途中。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坚持不能再往北走了……周恩来等主要领导赞同毛泽东的主张。
“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11-12 日,红军主力先后进入贵州,这时,敌军主力已分别进到湖南城步、绥宁、靖县、武冈等地。
(15)、《毛泽东年谱》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出版社 逢先知主编
437 页,11 月 25 日、27 日、30 日红军主力保护毛泽东和军委第一野战纵队渡过湘江。
12 月 1 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 8 万人锐减为 3 万人,这是军事错误的严重后果。
12 月 5 日-10 日,上旬,在经过湘江战役后,毛泽东对身边的警卫人员讲:“我们就要进入苗族地区了。苗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与汉族不同。我们要遵守群众纪律,进入苗区,要讲民族政策。”
同旬,毛泽东觉察蒋介石“围剿红军于湘西南地区,派出重兵进入湘西,企图包围红军”的意图。
同旬,红军翻越广西北部越城岭的老山界,毛泽东与李德、博古等发生激烈争论。
12 月 12 日,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红军行动方向。
(16)、《长征日记》 肖峰 1979 年 8 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版;2012 年 6 月第 3 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肖峰——军团三师三团政委。抗战时任 115 师骑兵团政委,创建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战法。后任三野战军代军长等职,参战 24 年,参加 1365 次战斗。
32 页 12 月 10 日,阴,晨七时出发,经古河、江头司到通道县南的运口桥大休息,行程 120 里。
12 月 11 日阴雨,午后一时左右,在我团的团务会上,周恩来副主席高兴地告诉我们,转向滇东的行动计划,是毛主席在通道会议上提出的,毛主席认为要放弃与湘西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
·

·
(二)地方文献:
①、《城步县志》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 主编段志强(副县长)
1934 年 12 月 5 日,中央机关和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从广西车田进入湖南城步县横路口一带;6 日红军分两路抵达茶园,一路经江头司上南山,从南山下长安营。10 日,红军主力一部从长安营西出,经三浪田、青山口,进入通道县境;一部北走大寨、岩寨,次日经绥宁平侯进入通道同主力会合。
②、《城步革命老区发展史》(湖南卷) 中共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 55 页,第三节 56 页
12 月 5 日中央红军第一、九军团主力从广西资源车田和堑头两地出发,经大湾河进入湖南城步杨梅坳下牛水等地,到达蓬洞横路口一带宿营。6 日红一、九军团主力从横路口分两路向茶园进发,一路经大水、栗树坳、内里、砂子界至茶园,一路从横路口经蓬洞、隘上、糁子坪、冷水溪、虎形界到达茶园宿营。
③、《五溪》 湖南省社科联主管、省民族学会编 2023 年第一期,吴扬勋《两幅担架一匹马承担伟人救红军》
36 页从湖南城步的老山界、南山、长安营到通道这段行程里,是红军湘江战役后士气最低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士兵对红军的惨败失去了革命的信心,有很多当了逃兵,加之毛泽东再次发病,拉痢疾,靠担架抬着他走,在担架上不停地给身边的战士讲革命道理,讲红军必胜的革命信念,并不停地找王稼祥、周恩来、张闻天讲当前革命形势,并建议要尽快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军事路线问题。
在去贵州黎平的行军途中,毛泽东掌握一切时机,抢抓一切机遇,躺在担架上与王稼祥、张闻天叙议,一边走一边谈,共商红军该向何处去。
④、《中共城步党史》 城步党史办,中共党史出版社 72 页
12 月 5 日,红一、九军团主力从广西资源车田出发经大湾河进入湖南城步杨梅坳,到达蓬洞横路口一带宿营。
6 日,红一、九军团向茶园宿营。
7 日,红一、九军团沿途留下政治宣传标语(茶园)。
8 日,红九军团经初水至玉泽侯宿营。
9 日,红九军团至长安营。
10 日,红九军团经长安营到临口。
11 日,红九军团右路与主力会合(通道)。
⑤、《湘潮》 湖南省委党史办主编 2017 年 5 月 第五期 《毛泽东点名带走的红军英雄“破译三杰”》 路福贵,原任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后任湖南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毛泽东看到中革军委二局再次给他的情报和我们行动计划后,非常生气,立即来到一局,找到周恩来、博古,激动地说:“我军如继续北上湘西,正中敌人下怀,这不是往死胡同里钻吗?”
从《毛泽东年鉴》“伍修权回忆录”中查到: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经过了老山界、南山、长安营、长坪、岩寨、通道。
·
上面的 20 多部中央与地方红军长征的史料文献,都提到中央红军一军团、九军团经过湖南城步的历史事实。尤其是红军一师三团的肖峰政委,1927 年参加江西省泰安县农民运动,曾任游击队长;长征途中任红一军团一师团政委,经湖南城步江头司的第二天(12 月 11 日),他们团接受新的作战任务,周恩来副主席亲自做动员工作,并上阵地察看地形等一系列工作,说明转兵贵州的重要性,防御薛岳的追击和王家烈的阻击,进行周密的作战部署。
结论:湖南城步这块红军的福地,给红军长征的新征途带来了福祉,带来了希望。后来红军能够取得四渡赤水、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彝民藏民区等等光辉业绩,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能够北上延安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最后解放全国--当年主要在湖南城步境内酝酿和形成的那个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促使“通道转兵”伟大构想的实现,为后来这些胜利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4.9.9)
·

·
作者简介:
罗小林,中共党员,1962 年 9 月生,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一级调研员,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1987 年被评为“全国计生工作先进个人”。
杨凯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员,湖南省民族学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文史研究员,城步县党史联络员、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县民族学会秘书长。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杨凯焱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文字链接肖殿群《先河》-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