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泌阳县铜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珍稀濒危鸟类“白冠长尾雉”活动,数量约22只
王有震 徐德平
近日,在驻马店市泌阳县铜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观赏棚内,珍稀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上下飞舞,鲜艳的长尾空中摆动,甚是好看。
白冠长尾雉是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鸟类,俗称翟鸡、长尾鸡、山雉、地鸡。雄性头顶、颌部、颈及颈后呈白色,整个头部黑白相间;颈部白色区域和胸部衔接的边界上有一较窄黑色环带。白冠长尾雉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也是中国尾羽最长的野生鸟类。白冠长尾雉身体大小与野鸡相似,但尾羽极长,且成年雄性比雌性尾巴更长,约1.2至2.0米,尾羽更加鲜艳。白冠长尾雉分布于中国中部及东部,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我国在2021年公布的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也将白冠长尾雉保护级别提升为国家一级。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冠长尾雉被列为易危等级。
“我们已经亲眼目睹白冠长尾雉好几年了。它们栖息于中低山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灌丛和箭竹混杂的林缘陡峭斜坡上。单独或集成小群活动。性机警、怕人,多在林下和比较隐蔽、安静的地方活动。以植物的幼根、竹笋和昆虫等为食。”说起白冠长尾雉,铜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鑫如数家珍。“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我们天天在鸟类观赏棚附近给它补充喂食,撒小麦、稻谷和油菜籽等,还修建了水塘,让它们有水喝。我们在湿地公园的路两旁,几乎天天都能观赏到白冠长尾雉的活动风采。”
泌阳县地处大别山生物保护圈的北部边沿,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许许多多原来罕见的野生动物重新回归家园。白冠长尾雉是典型的代表。李鑫介绍,国有泌阳马道林场各林区都有白冠长尾雉分布,其栖息地面积达12万亩。“从2020到2022年铜山湖湿地公园鸟类监测数据显示,白冠长尾雉在湿地公园1200亩火炬松母树林中种群数量约22只,其中公鸡2只,母鸡20只左右,种群密度为0.25只/公顷。据此合理推断,整个林场12万亩森林里白冠长尾雉数量约有200只。”
据了解,泌阳县属豫西隆起区,是伏牛山与大别山弧形构造带交汇转折部位,该区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不同规模的褶皱、断裂与凹陷。县内山峦岗洼起伏,大小河流交错。伏牛山、桐柏山支脉分别自西北向东南、自东南向西北相交于县域中部,造成泌阳县海拔中部高、东西低的地势。泌阳县森林覆盖率达43.3%,鸟类191种隶属16目40科85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冠长尾雉、黑鹳、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和黄胸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小天鹅、大天鹅、鸿雁、鸳鸯、小鸦鹃、白琵鹭、雀鹰和画眉等共30余种。
泌阳县的气候、地理位置和土壤都非常适应白冠长尾雉和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铜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223名职工都是国家湿地和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者,他们一年四季守护着12万亩森林,他们珍惜爱护白冠长尾雉等野生动物,让它们在这里生生不息,与人类和谐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