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娥(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记得大外孙女小幸幸满四十天的时候,按照当地风俗“挪窝”在外公外婆家住了两天。既然老大这样,老二也应该一样吧。我准备好了两对银镯子,还特意到湖南扯上了一些红布,准备等二外孙女小遥遥“挪窝”过来的时候送给孩子。等我周末匆匆赶过来的时候,却没有谁提出“挪窝”这件事,孩子的外公说,四十天都已经过了,可能也就不“挪”了吧。刚意识到仪式感的重要性的我觉得有点对不起孩子。不过,想到月子会所帮她举办了满月庆祝仪式而她姐姐却没有享受到,心里也就平衡了。
孩子跟妈妈一起去医院做了检查以后,随着爸爸和姐姐一起到外婆家“送节”。我忙着下厨,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好好陪陪孩子。等他们一家四口吃过饭离开以后,先生才有些遗憾的说,没有给孩子拍个照。“忙乱忙乱,忙中出乱。”确实。打量着他们送来的中秋节礼物,我不禁有些感慨:孩子们给了我仪式感:除了中秋节送礼的标配牛奶、月饼、水果之外,一盒覆盖着“教师节快乐”卡片的阿胶糕特别吸引了我。礼盒包装得喜庆而合适宜。可见孩子们给我的仪式感不光是对传统佳节的祝福,还有对我工作身份的重视。我顿时有了特别的感动。也就更愿意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陪两位小宝贝。
说起小遥遥,在同样的状态下到外婆怀抱的时间比她姐姐少,因为有了姐姐做参照物,所以很多时候一提起她就跟她姐姐比较。她妈妈觉得,似乎她没有姐姐那么得宠。我们第一次见面她用响亮的哭声宣布自己的存在。我不禁感慨女婿的基因强大,两个女儿都像他。女婿也有几分兴奋地告诉我,她吃东西比她姐姐厉害。晚上她爸爸在医院陪护的时候,她时不时就闹腾一下,弄得当爸爸的忍不住感慨:“别闹了行不行,你姐姐三年都没有你一天哭得多!”我清楚地记得,女婿中午回家休息到下午回到医院产科,小乖乖在我怀里虽然没哭没闹,却愣是没睡一分钟。我想给她喝点牛奶,但护工说不要给她吃太多了我就不敢给她吃。女婿告诉我:“我们是按需要来。”说完急忙冲一点奶粉给孩子喝,孩子喝过以后就慢慢在她爸爸的怀里睡着了。后来我也发现,她想吃多少就是要吃多少,少一点都不干。她出生没多久就过上了集体生活,女婿在上班间隙虽然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伴,但晚上还是在育婴室跟其他孩子一起过夜。做爷爷的曾经担心孩子们都看起来差不多,会不会混淆呢?奶奶就指着孩子脚上的“身份圈”说:“这里都写到有的。”爷爷这才放下担心。一群不会说话的孩子在一起,虽说“一月睡”,也要吃喝拉撒。小遥遥应该没有吃到什么亏的,她一旦有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叫喊,虽然不一定是哭,也可以引起相对陌生的育婴师的注意。保育员还告诉我们,孩子很精的,一旦抱着她就扯着人家的衣服不肯放手。
回到家里,亲人的照顾当然细致了很多,在她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姐姐跟她争宠,看到奶奶带着她,便自己气呼呼地到她爸爸为她买的新床上睡,后来实在是离不开奶奶,就叫奶奶和妹妹跟她一起睡。奶奶推她出去玩,人家觉得孩子有两、三个月大了,奶奶觉得特别有面子。可能是因为身上长的肉有点多比较怕热,爸爸给她买了一张透气的逍遥椅放到沙发上,可以边睡边玩,还不那么热。就算是睡得那么舒服,她也不甘寂寞,总希望家人跟她聊天。聊着聊着,无意识地发出“啊”“哦”的声音,真像回应大人的关注。有时候嘴角上扬睁眼一笑,加上手舞足蹈的,活脱脱的福娃状态,想不爱她都难。这时候除非想吃、睡,或者拉了,或者热得难受了,不然不会轻易发脾气哭闹的。到室外去玩也很安静,看来是个爱户外的小宝贝。不知是喝奶太急了还是二月龄孩子本身具有的特点,她吃过以后有时会打嗝,奶奶给她喝点开水、拍打一下慢慢的也就会没事。好在她奶奶能干,换着是我,定会手足无措了。她安心睡觉的时候,身边再吵也难以把她惊醒,真羡慕她能睡得那么安稳。我告诉孩子们我要回到单位上班了,她是没有知觉,她姐姐却依依不舍的,扯着我的衣服不放我走。看我实在要走,便走出家门为我打开电梯。我鼓励小幸幸希望她像妹妹那样能吃能睡能长,外婆又给她买靚衣服。
感谢孩子们给我的仪式感,祝福我的同行们教师节快乐!也祝大孩子们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祝小孩子们开心快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