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后,日本鬼子加紧了对解放区的扫荡,形势日趋紧张。按照上级指示,学校准备开展游击教学,把学生带刺刀的木枪收敛起来,给每个学生做了一个带书桌的马扎子,上面一块比书本儿大的横板当书桌,斜支架能坐,有敌情一背就走,行动起来方便,那时转移到安全地方去上课是常有的事。
阳历十月初,河水刚刚结冰,县青救会在三房子村召开选举会,表兄被选为学生代表去参会。全县各区、各小区脱产、半脱产青年干部共30多人,只有一个学生代表,所以表兄是年龄最小的。会期两天,头一天听报告、讨论,第二天选举。选举结束后晚上还搞了会餐。会餐后联欢,大家有说的有唱的,一直闹到深夜。
晚上五个人睡在一条炕上,房东把炕烧的挺热乎。那时候人们都是和衣而睡,连鞋都不脱,也没有被子。睡觉时表兄正好和百尺村田洪棋挨着。田洪棋是小区执委,半脱产,这次被选为县青救会执委,成了脱产干部。表兄比他小五岁,因表兄的姥姥家是百尺村,田洪棋的姨家又是西龙化村,俩人早就认识,又在选举中相见,显得格外亲近,二人早就按表兄弟称呼。
可是,这位田表兄第二天就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就在选举会的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猛的听到枪声、喊声,表兄被惊醒, 似乎田洪棋在拉着他往外跑。跑到大街上人群乱轰轰,拉着的手也松开了,各自随大流往东跑。东边有千里堤,堤东边是任丘县。当快跑到大堤时,眼前一条小河沟,也不知冰有多厚,人们稀里糊涂地跑过了河沟。表兄年轻,身体又灵,沒掉下去,有的还真掉下去了。不过,河沟不深,栽倒了爬起又跑。上了千里堤见到“白石碑”(高阳、任丘交界处),以大堤为掩护才算松了口气。
表兄正在举目无亲,懵懵懂懂时,见到了孟仲峰村的王宗哲等三个同学,然后一起在树林中隐蔽,观察动静。
几个人傍堤南转,沒吃沒喝也不敢进村。等到天黒下来,王宗哲提岀到小关村他姐家找点东西吃。
同学四人在宗哲姐家吃了顿饭,已经疲惫不堪,晚上沒说多少话便入睡了。第二天上午打听有沒有新的敌情,原来昨天早晨打枪是东良淀岗楼一股汉奸到村里来抢东西。让表兄十分痛心的是听到了一个噩耗:田洪棋同志,因招呼着群众跑,被枪弹击中当场牺牲了。
表兄回到西龙化村边,大哥早在村边逢人打听,见到三弟迎上来搂住,眼中浸着泪花。这时表大爹到孟仲峰王宗哲家打听,得知情况才放心了。可是沒过几天三房子惨案爆发了。
九分区42区第一部和县区游击队在任丘曹口一带伏击日军军用汽车,缴获了日军军用地图和重要文件。日军很恼火,想围歼这些八路军,尽快追回被缴的东西。便从四处打听其下落,最后探知八路军到了三房子。便集中大批日伪军包围了三房子。此时,八路军已转移,他们便把村民赶到段家大院逼问,没有人回答,日军便开始大屠杀。村民辛和、郝群、郝光、段继孟、段庄、段信之等13人或被刺刀挑死或被活埋。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犯下了滔天罪行,表兄幼小的心灵中激荡着火花,恨不得找游击队投入到一线作战中去。

自三房子惨案后,学校没有正式上过课。不久接上级指示,为躲避敌人冬季大扫荡,孟仲峰高级班化整为零,全校分为孟仲峰、百尺、教台、北龙化四个学习站。教师分为河东、河西两片循回授课。北龙化站包括北龙化、南龙化、西龙化、南佛堂、北佛堂。五个村不到20名学生,表兄当站长,在北龙化地主梁丙合家外院南房内上课,。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大雪飘飘,教室沒有生火,太冷了跺跺脚,跑跑步,唱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坚持了一冬一春。
1943年麦收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从南往北席卷而来,敌人从四面八方像拉网一样扑了过来,鬼子称之为“铁壁合围”。率先制造了北辛庄惨难。
4月27日,县委机关转移到北辛庄。翌日早晨,张振跃拿碗上街买油,被特务王砘发现,王砘怀疑用碗打油是住下了干部,随即向八果庄岗楼的敌人报告,并带领敌人进村。后来张振跃发现情况,想去送信,刚出屋门,已经上了房的敌人大声喝道:“干什么的”?随手就是一枪,但未被打中。同志们听到枪声,知道村里有了敌人,马上组织突围。县委敌工部副部长王畅、敌工干事张凤舞冲出屋外不幸中弹牺牲;县委副书记陈青和警卫员阎未钻入地道隐蔽;敌工队长田彭苓等突围到贾家务。这时,边渡口据点的敌人也来了,他们没去追击突围的人员。而是胁迫在村群众挖掘地道,并向地道内施放毒气。与此同时,地委宣传部的尹哲组织贾家务的肃宁大队前来解围。因肃宁大队人少子弹不多。两次武装解围都没成功。下午,尹哲找到42区队。傍晚,42区队一个连从河西村出发到达北辛庄,但为时已晚,被毒气熏昏的陈青和警卫员已被敌人带到了边渡口据点。
这次事件是继高蠡暴动后,高阳县党组织在北辛庄遭受的一次重大损失。事后,县委做了两方面儿的工作:一是提高警惕,尽快除奸。二是,为防被捕人员受刑不过暴露机密,党组织暂时分散隐蔽,同时党组织想方设法营救陈青等同志。
两天后,特务王砘和张石头被五区游击队抓获当即处决。
陈青、阎末被捕后,敌人将其押送到高阳,严刑逼供。面对残暴的敌人,他们坚贞不屈,对党的机密始终守口如瓶。几天的牢讯,敌人什么都没得到,最后将阎末杀害,将人头吊在赵堡店村南公路边的电线杆上,以恫吓抗日群众。
县委为营救陈青,除开展敌工工作,了解敌内部情况外,还积极组织武装营救。县委宣传部长陈宗旗在一区筹措枪支弹药和营救物资。县大队副政委李和化装入城,住在工会干部韩金生家中,用三天时间,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和监狱的详细情况,绘制了劫狱路线图。出城后和42区队政委李惠琴共同制定了劫狱方案:42区队四个连会同县大队和各区游击队负责警戒接应,挑选有战斗经验的共产党员组成手枪队。一区游击队长李怀俊任班长,县大队手枪班长田庆雷为副班长,任务是潜入敌城内劫袱。经过半个多月准备,就在计划行动的头天下午,敌人从保定增兵高阳,并用装甲车把陈青押送到保定,使营救计划落空。
表兄虽未见过陈青,但对陈靑、阎末十分敬仰,他们坚贞不屈的精神深深鼓舞着表兄。表兄在查岗放哨时更加小心谨慎,不让生人过网。
日本鬼子越是凶狠,人民的反抗精神越是坚強。。1943年11月1日早晨,盘踞在高阳据点的日伪军50余人,在日本小队长横尾带领下,突然包围了东良埞村,东良淀距北龙化仅5里多地。敌人把全村300多男女老少赶到了马家大院,关上大门,站上岗,还架起了机关枪。一场大难就要来临了。日伪军用枪托殴打群众,强迫群众站队。日本翻译官开始讲话:“今天皇军来检查反共誓约六条,背过来了没有?背不过来的举手,如果背不过来不举手,查出来杀头”。

乡亲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在日本兵的逼问下,有30多人举起手。翻译官、日伪军把举了手的群众,从会场上拉出来,狂吼:“你们的良心的坏了坏了的,背不出反共誓约六条就是对皇军的不忠,统统是八路,先惩罚你们”!鬼子用贼眼四下看了看,发现靠西墙放有一根盖房用的大木陀。约有几百斤重,便指着木陀说:“你们去举木托,不准放下。”鬼子用棍子和枪托打着群众,群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举起了木陀,木陀太重举木陀的人时间长了豆大的汗珠往下淌,可恶的日伪军还拳打脚踢举木陀的群众。接着,日伪军到人群里,揪着耳朵拉出了田三、王石头、王黒、董猛、田马、王叔年、刘凤南七人,强迫他们背“反共誓约六条”。这些人背不过来,日本小队长凶相毕露地嚎叫:“通通的死了死了的。”日本翻译官又从人群中揪出了四个人,日伪军押着他们强迫找锨挖坑,群众看出敌人要活埋自己的人,坚决不挖。这时日本小队长用战刀背砸群众,伪军们用棍子打,逼迫着群众快挖。鬼子着急,命令几个伪军也挖了起来。
日本小队长横尾叫东良淀村维持会长刘道生(国民党员)把村干部叫来。刘道生这个坏蛋把村武委会主任孟家之,青抗先主任马涤川叫了来。横尾用战刀指他们说:“你的八路的在哪里?八路的文件拿来,说出来皇军的大大的优待、优待。”他俩坚定地说:“八路的不知道,八路的文件不知道。”面对着凶恶的敌人,表现了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横尾见问不出什么,凶狠地举起战刀,砍掉了孟家之、马涤川的头,鲜血顿时流了满地,俩人倒在血泊里。整个会场沸腾起来了,怒火在燃烧,人们握紧拳头,向前冲着,要和敌人拼,怒骂敌人。横尾像野狼一样歇斯底里的狂叫起来:“机枪的伺候,谁在动,谁在向前一步就开枪!統统的死了死了的!”。说着,橫尾回头看了看挖的坑,凶狠的把王书年拉到坑边,一脚就将他踢倒在坑里,王书年在坑里挣扎起来,“老子跟你们拼了”!猛地抓住横尾战刀的下端夺刀,要和敌人拼。敌人的战刀飞快,立即将王书年四个手指削掉,王书年忍痛大骂敌人,继续向上爬,惨无人道的横尾掏出了手枪,砰砰两枪击中头部,王书年应声倒下。
这时,会场又是一阵波动,日伪军用木棍和枪托殴打反抗的群众。敌人还叫被拉出的七个人跪下,七个人面对凶恶的敌人直立不跪,敌人把七个人连推带踢地弄到坑里活埋了。横尾又在吼叫维持会长刘道生:“你的去把游击组长的叫来。”游击组长刘济怕连累群众,挺身而出。横尾一把揪住刘济的衣服,将刘济踢倒在坑里,回首从墙头上扒下一个砖头,照刘济的头上砸去。刘济将砖挡了出去。横尾又去扒砖,趁敌人扒砖时,刘济猛的一跃从坑里跳上来。等横尾扒砖后再去打刘济时见坑里无人,狂叫着:“人哪里去了?”刘济已躲在他身后。横尾一把揪住刘济的脖领子,“你跑什么跑,八路的一样,死了死了的!”举刀要杀刘济,刘济机警地说:“皇军,我有话说”。“你的,快说”!“我知道八路的枪在哪里,我去找”。横尾信以为真,高兴地笑了,“你的好,大大的好”。命令特务:“你押着他去找枪,不要让他跑掉,”回头对刘济说:“找不回来死了死了的。 ” 正在这时,从北边儿响起了枪声,这是党派来的武装部队来营救群众的。敌人听到枪声,像惊弓之鸟,慌恐飞蹿,狼狈的逃跑了。在场的群众立即挖出被活埋的七个人,挖出来后,除了最后埋的刘顺救活外,其他六人都已惨死。
鬼子凶惨步步紧逼,抗日烽火越烧越旺。高阳境內惨案也不断发生,战区统计大小惨案发生了25起。
穷凶极恶滔天罪,
狼子野心赛恶神。
敌寇侵我惨杀戮,
多少志士身成仁。
(转下一集)
作者简介:河北省雄安新区,从亊教育工作,退休前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保定市作协、诗协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朮研究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