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泰先生在《大众教育学》之《高快教学》里,再次强调了“教学”的内涵。“教学教学,教会自学;学生会学,才算教学”,这正是教学的本质和目的。“三标课堂”的“教”,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不断创造,不断超越。
孟先生在《大众教育学》里特别厘清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懂、会、化、通”和“学、习、悟、做”的关系,他说:
讲,不等于懂:
懂,不等于会;
会,不等于化,
化,不等于通。
由“讲”到“懂”,
需要主动地“学”;
由“懂”到“会”,
需要科学地“习”;
由“会”到“化”,
需要独立地“悟”。
由“化”到“通”,
需要大胆地“做”。
曾经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就是自己讲了很多,就以为学生“懂”了,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懂。为什么?因为他们没主动去“学”;即使当时懂了,考起来还是不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自己去“习”。懂了,也会了,可还没有“化”。为什么?因为缺少独立的“悟”。这种独特的个体劳动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它既是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更是头脑中的加工组合再创造,经过这一过程,知识和技能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只有大胆地去做,去实践,才能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即由“化”到“通”,游刃有余!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去“学”,去“习”,去“悟” ,去“做”,很显然,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难题讲不懂,学生悟自通。素质教不出,学生习自成。”最好的学就是教,当小老师;最好的得就是舍,当大先生。
此外,在这一篇,孟先生还提到了两点:一个都不能少;抓两头促中间。这一理念再一次体现了本书开篇《使命篇》里的四个“从个体出发”,就是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让每个人的都成为不同的人,成为更好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成为共建大同世界的人!
宏大的使命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每一个教学行为里。在传统课堂的教室里,前面是学霸区,两边是观光区,后面是休闲娱乐区。坐在休闲娱乐区的学生往往都是“差生”(潜能生)。而在“三标课堂”里,我们把他们都调整到了每一组里综合素质最高的组长对面,他们的座位,成了最得力、最温馨的座位,组长也成为了“差生”(潜能生)全天候的“免费家庭教师”。
“班上一个人的失利,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这个人的家庭,却是百分百的打击”。又是开学季,又有多少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走进神圣的校园,他们把满心的希冀甚至家庭的命运都托付给值得他信赖的人们。对于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担负起来。一个都不能落下,一个都不能缺少。只有大家都变好,才能称为真的好!
作者:李尚梅(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