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呼唤道德归来(散文)
季志林
前些日子,山东青岛发生的“路虎女”王某驾车逆行、之后又辱骂欧打他人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迅速被炒的沸拂扬扬。我是在抖音上看的视频,画面上的王某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连抽对方十几个耳光,实在让人不堪入目。
看完这个视频,感到很诧异,很不理解也很郁闷。
首先,我想不明白光天化日之下王某先是开车逆行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在明知已经犯错的情况下还敢出口伤人动手打人,她凭什么如此胆大妄为?
其次,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女性的特点是性格温柔,亲和力强,秀外慧中,稳重贤淑。未曾想这次事件中的“女主”是那么的蛮不讲理,其撒泼时的画面实在令人瞠目。为什么在她身上根本看不到教养看不到素质更看不到一丝一毫传统女性的美德 ?
于是,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这些年,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
我们曾经讲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如今呢?精神滑坡,道德缺失的现象时常见诸于媒体。人们不禁要问: 我们这个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无独有偶,今天早上我去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遇到一件小事又让我对社会公德的缺失平添了一份忧虑。
农贸市场其实是一大片空地,圈着围墙,有个大门,送货车辆可以进出,一般在早晨七点多商家便搭好棚子摆好摊位,主要销售瓜果蔬菜和特色小吃,因为每周只有两个集市日,所以来集市购物的市民比较多。
大约十点钟左右,我买完东西离开市场时遇上麻烦了,一辆货车将大门堵得严严实实,里面人出不去,外面人进不来,不一会儿,市场大门被堵得水泄不通。有人便埋怨货主:“你来的太晚了,到这个时候才开车进来,里边不是货摊就是人,货车明显进不去,堵在门口让我们咋.过去?”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如果货主给大伙儿道声对不起,然后想办法让大家过去,人们也会理解。没想到年轻的货主反而气势汹汹的说:“咋啦?嫌挤了,嫌挤你就甭到这地方来么!”
“你这年轻人说话咋这么难听,难道你堵住路还有理了?”
“你不是嫌堵么?你一个人站在市场肯定不挤。”
听听,这不是有意抬杠吗?
我年轻时喜欢打抱不平,退休后只求和谐安然,有时看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装个糊涂也就过去了,息事宁人比啥都好。然而这位年轻人恣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样子让我实在看不下去,不由得大喝一声:“小伙子,你太过分了!自己做的不对还强词夺理,你看看这些人哪个不比你年龄大?亏你还是个生意人,就这样对待顾客吗?”我是带过兵的人,话语中多少有几分威严,小伙子大概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或许自知理亏没敢再吵下去,此时市场管理人员来了,赶紧组织人群腾地方让车动一动,十几分钟后,货车两侧形成通道,人们终于可以通行了。
我记得一个多月前去长沙,上火车后一位美女将行李箱摆在车厢通道影响旅客通行,我上前提醒时反遭抢白,为此我写了篇《一脸尴尬》以期引起社会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如果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分析,我感到这些年思想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所弱化,人心浮燥,重利轻义,唯我自私,骄横霸道等不良现象抬头,而这些现象对社会危害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格格不入。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而所有礼仪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礼仪是在人们彼此尊重过程中形成的,经过几千年的完善和养成才有了今天的礼仪习俗,尽管各地礼仪习俗略有差异,但是讲文明讲道德讲礼貌是一致的。人们赞赏彬彬有礼的君子,厌恶蛮横无知的小人。“怒虎女”事件,社会舆论一边倒,人们对“怒虎女”亳不留情的遣责便是明证,足以说明她的行为已激起民愤。
自古以来,先贤们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在《四书》《五经》以及《孝经》等传世之作中均有据可考。而《三字经》、《女儿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文章因其语言朴实琅琅上口成为古时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即使没有上过学堂的人,也能背诵部分内容。虽然其中有不少封建思想的糟粕,但其主体精神是教育人们从小学会做人处事,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之寒”。如今那些林林总总的社会乱象其实是长期以来缺乏思想道德教育造成的恶果。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而处处为自己,“一切向钱看”则更具诱惑力,曾经一个时期,雷锋精神被质疑,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被恶意抹黑,甚至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公开质疑毛主席倡导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愚公移山的故事竟然被一些专家以破坏生态环境为由建议从中学教科书中删除。这种错误的思想导向对社会的危害极大,甚至可以说毒害了年轻一代。致使许多人盲目跟着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观走,一味强调“个人价值”,追求金钱,见利忘义,讲究实惠,贪图享受。但凡搞思想教育,他们就认为是讲“大道理”而不愿意参加,有的人根本听不进去。失去了优秀文化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导致道德滑坡信仰缺失。
毛主席曾多次讲过,对于思想文化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都会通过网络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能不能坚守住我们的思想阵地,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高度文明协调发展。而文化自信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们在对“路虎女”口诛笔伐的同时,更应该深刻思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道德素养,是不是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有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今,我们面临着严重的道德滑坡,信仰缺失,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被侵蚀,这难道还不危险么?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