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晶老师结合其人生足迹,以自己的小说《殉猎》、《信访局长》、《柳根》,诗歌《英雄》、《十八里哨所》等作品为例,告诉大家文学的灵感和素材来源于丰富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而要将生活真实转变为文学真实、转变为文学作品,要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深入的“个性化”思考和艺术提炼,开掘出有趣味、有哲理、有意义的,能反映社会、大家共同心声的“共性”内容。讲授让大家受到启发和激励,大家积极向老师提问请教。
活动中,黎晶老师接受了县文化馆“特邀艺术顾问”的聘书,还为现场的观众签名赠书。
香河县文化馆聘请黎晶老师为“特邀艺术顾问”
“我曾下乡到北大荒山河农场,当过农民、木工、汽车司机、人民警察……”黎晶老师向大家分享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他还做过航运局党委书记、五大连池市委书记、延庆、门头沟区委副书记。“这些阅历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也让我可以从更真实、深刻、广泛的层面来描写社会”,“敏锐地感受,深入体验”,“我的小说都有生活的影子”,“小说是理想主义者的乐园,为自己不能实现的想法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文学艺术讲究个性、独特,重要在细节”,“作品要有文学性、社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小说创作可以提前做布局规划,但我从没写作提纲,也能做好起承转合,可能和我的仕途经验有关”,“作品最终是要表达信心和力量的,我的作品结尾总是给人以希望”,“书法用线条的语言讲述文学的故事,音乐用旋律的语言讲述文学的故事,舞蹈用肢体的语言讲述文学的故事,文学是各类艺术的母体”……黎晶老师在讲授中不断分享他的认识。
针对现场文学爱好者对创作和学历、和阅读的关系以及创作困境的提问,他分享说,“学历对文学创作不是最重要的,阅读量很重要”,“我的作品都是业余时间写的,没有功利性的爱好才有可能导向成功”,“朗诵是很好的发现文章问题和延续写作的方法”,“写不下去不要死磕,放一段时间再说吧”,针对爱好者尝试创作长篇小说的想法,他建议“先从短篇或者中篇开始,从第三人的视角着笔,挖掘个性化的故事,寻求群体的共鸣”,对于给儿童的建言,他建议“从国学诗词阅读开始”,“游玩归来让孩子多写游记、感想”,“用孩子感兴趣的事引导培养写作兴趣,比如和孩子聊亲人长辈的旧事、熟人的趣事,引导他记录下来。”
3个多小时的讲授,远超出了原定的时间。活动不仅让大家学到了创作经验,还带来名师面对面的激励和感染。现场的一位文学爱好者说:“之前就听说黎老师书法、绘画、文学、音乐都非常精通,现在艺术中心大厅的书画展就全部是老师的作品。从黎老师坦诚的分享中,我感受到老师直言快语、不拘俗套的个性,感受到文学表达真性情的魅力,今天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
活动最后,黎晶老师为观众签名赠书,并鼓励大家热爱创作、热爱生活。
编辑:都市眼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