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1976年是中国传统龙年。这一年,是共和国多事之秋。年初,1月8日,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享年78岁;7月6日,共和国一代元勋朱德总司令在北京逝世,耋寿90岁;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爆发,死亡24万余人。9月9日,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于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大半年的时间,中国人民接连失去三位最杰出的领导人,唐山大地震的巨大破坏力让华夏版图顿时变得满目疮痍。 然而,大灾大难之后必有大治,大痛大悲之后必有大喜。正当中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之时,10月6日,一声惊雷,终于冰河开冻,迎来满园春色。共和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个人命运总是同时代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命运之神总是无私地眷顾芸芸众生。就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在这个灾难频发的历史时刻,我走出封闭的山乡,应征入伍,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我清楚地记得,1976年1月31是传统春节,2月5日立春。体检合格,春节前接兵首长已经家访,我已知晓当兵无疑。春节前的1月7日是农历腊月初七,第二天就是腊八节了。初七那天,我应同学之邀去雁门水库建设工地寻访,当夜宿在工地简陋的工棚里,次日早晨醒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哀乐,惊悉周恩来总理逝世噩耗。25天之后,2月2日也就是正月初三晚间在北港公社接受电影招待,我代表新兵发言,感谢家乡人民的热情欢送。第二天清晨,篷布卡车从北港出发,先到县人武部,全体新兵集中整队重新编组登车向蒲圻兵站进发。新兵车队在穿越县城正街时,嫂嫂熊美荣追赶着我乘坐的那辆卡车,含泪相送。当年一幕,让我至今难忘。 那时的交通运输不象如今方便快捷。在蒲圻(今赤壁)兵站吃过早餐即转乘闷罐列车,中午到达汉口兵站就餐。尔后,一路向北,伴随着闷罐车叮叮咣咣的声响,走走停停,三个昼夜,终于在2月5日下午到达北京南口,部队来车迎接我们来到新兵驻地一一昌平县南召公社辛庄大队,正式开启为时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新训驻地辛庄大队,位于昌平县东约8公里处,距十三陵水库大坝不足两公里。我所在新兵班居住地是辛庄村一户5口之家的农户,男主人曾九均在北京城区市机械工业局物资供应站上班,女主人带着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家务农。为了响应生产队号召,她家仅有的两间厢房腾出一间让我们居住,为我们的训练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和帮助。三个月的朝夕相处,同样结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房东的两个女儿分别是老大和老二,老三是儿子叫曾明跃,大概八、九岁,还在读小学。老大15岁已上初中,正是情窦初开的豆蔻年华,对我们这些突然到来的兵哥哥充满了神秘好奇。时间稍长,神秘感逐渐消除,亲密感不断增强。心灵手巧的老大给江苏籍的老兵班长田培耀编织了彩色皮筋茶杯套。为我编织了多片白色棉线军装衣领贴。那些衣领贴让我使用了多年。后来不再用它了,拆下之后作为收藏一直保存到现在。当我的文章记述至此,我重新找出仅存的4片衣领贴,让我恍惚回到了当年,想起京郊农村房东家里的那个美丽女孩。 新训驻地毗邻的十三陵水库驰名中外。1958年1月21日开工建设,半年时间不到即在当年6月30建成蓄水。
水库建设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LSQ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如今能在心驰神往的地方当兵训练,自然感觉十分有幸。记得有一次利用周日休息时间,我借了房东自行车,沿着十三陵水库环湖公路骑行一圈,饱览了库区风景。因为水库上游即是明十三陵景区。也是在新训期间的一个周日,我第一次游览定陵。在陵园祾恩门前拍下入伍后第一张军服照片。而且这是借了排长四个兜干部军服拍摄的照片。以至于照片寄回家后曾引起许多人对我身份的怀疑猜测:难道汉平这么快就提干了?想起那时的我,真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失劲! 新训期间最让我开心骄傲的就是以新兵班副班长身份被定为参与五一游园活动人选。那实在是我步入军旅后迎来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虽然时过快有半个世纪,至今想来仍让我心存激动。 新训期间的一个政治小插曲,曾经让人心有余悸。那是四五清明节天安门广场那场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聚集活动,后来不仅被诬为反革命事件,还随之开展了一场莫名其妙的追查政治谣言运动。清明节前后凡进过城,去过天安门广场的老兵们,都要主动交代说明那几天外出的行动去向,曾使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人心惶惶,难以终日。 新训是严格按照三个月时间组织实施的。3月5到达新训驻地,6日正式开训。6月6日新训结束,7日下午分兵。我被分到工程兵126团重机连。连队主体不在北京而在山西忻州。分配连队明确之后,老兵们陪着新兵在北京游玩了4天。天安门广场、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都在这几天被我们游遍。每天晚上我们就住宿在京城兄弟连队的宿舍里。刚刚分别几天的战友又在各自的老连队重逢,显得格外兴奋激动。在尽情享受首都北京的名胜美景之后,6月12日清晨我们重机连几位新兵在老兵的引领下前往永定门火车站乘车离京赴晋,经10余小时行程,于当日晚8时抵达雁北咽喉重镇忻州。在忻州车站受到全连官兵热烈欢迎。我们随之归入连队,正式开启连队日常生活。 工程兵126团重机连,是一个重装机械连队。连队分散执勤,北京有一部分,连队主体在忻州。连队营房是忻州当地矿石站的一个四合院建筑,地面单层设置,坐落于忻州县城东北方向,忻河铁路沿连队营房擦边而过。与连队一墙之隔是126团留守处,里面住户大都为全团干部家属。因为只有126团重机连驻守在此,在连队没有大的施工任务时,我们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种菜喂猪,帮助家属们垒灶、搬运加打杂。让人感到不是在当兵,倒像是在农场种地。 下到连队,我们班就我和鄂州籍战友汪安林两名新兵。班长是一位1971年入伍的四川仪陇籍老兵,名叫靳昭成。靳班长中等身材,机敏干练,做事麻利,待人诚恳忠厚。尤其对我,宛如兄长。他人很聪明,心灵手巧。他的手工工艺更是一绝。我第一次探亲携带回家的几件随身宝贝几乎都出自靳班长之手。尤其是那个用135电影胶片编织的台灯灯罩,一直使用几十年,直到前几年才难以割舍地丢弃了。靳班长亲手为我扎制的那把木柄棕榈毛刷则伴随我40多年,当年在部队我一直用它刷扫床铺,如今,虽然有了多把比它美观其他材质的各式毛刷,但我仍然舍不得扔了这把棕刷,总感到它用来顺手,且还寄托了我对靳班长一份思念情怀!
7月6日,又是一个永难忘记的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因病医治无效,于1976年7月6日15时1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朱总司令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逝世,又一次引起全国人民的深切悲痛和怀念。7月9日和10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为朱德同志举行吊唁仪式。11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群众代表5000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华国锋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1976年6月中旬分到老连队刚刚月余时间,7月中下旬连队突然宣布接受新任务,即将开赴四川广安,归建工程兵54师123团组建三机连从事国防工程221洞库施工。同时告知,连队主体前往广安,剩下不足10人留守忻州处理连队善后事宜。连队搬家,一应家什,搬运装车,全连忙乎好几天,7月25日搬运专列从忻州火车站货场启运。随着列车缓缓开动,目送全连战友远去,我和其他几位留守的战友神情落寞回到连队,看着空空荡荡的营房营区,我们各自都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惆怅。 送走战友不过三天,一场更大的人间灾难又向中国大地袭来。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顷刻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以及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迅速被埋瓦砾之下。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亿元。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全部破坏,所有工矿全部停产,所有医院和医疗设施全部破坏。整个唐山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唐山遭受强烈地震后,全国军民几乎一无例外抗震救灾。126团驻京连队战友也都全力参与救灾。此时我在忻州留守,不能亲身参与,为了表示对灾区人民的支援,记得我还以“继锋”笔名给灾区寄出30斤全国粮票,表达一个解放军战士对灾区人民的一片心意。后来,因为不接受个人捐赠,唐山救灾机构又将粮票原数退还给我了。
9月9日毛主席逝世让我感受到了人生一次痛绝心扉的哀伤。如果说,唐山地震是一次自然灾害对人们心灵的撞击,毛主席逝世则是失去亲人的悲痛。9日下午我们正在连队菜地拔草,事先接到将有重要新闻广播通知后的连队高音喇叭已经开通。4时整,悲伤的哀乐之后,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悲切、沉重的声音播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沉痛地宣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的噩耗。顿时山河呜咽,大地含悲。我们几位远离连队,在忻州异地单独执行留守任务的战友听闻这悲痛的消息,顿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与全国人民一道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9月18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毛主席追悼大会。当天我们与忻州人民一道集合在忻州体育场,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与天安门广场同步举行追悼活动。记得当日天气阴沉,雁北要津已有丝丝寒意。人们肃立在寒风中悼念人民领袖毛泽东。 至此,1976年的大灾大难,大悲大痛,已经让中国大地蒙上了悲痛的阴影。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的相继离世,也让中国人民思考着向何处去的问题。 果然,大悲之后就是十月春雷带来的大喜。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秉持人民的意愿,一举粉碎“四人帮”,使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免遭一次空前挫折,拨正了前进方向。 同样是在天安门广场,9月18日首都百万人民怀着“大悲”的哀伤之情举行毛泽东追悼大会。仅仅36天之后,还是在这个世界之最的天安门广场,又是百万之众怀着“大喜”的欢乐之情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我清楚地记得,天安门广场庆祝大会的当天,我正从太原火车站准备登车前往北京。华国锋是山西人,山西人民对新任领导人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太原火车站的候车大厅悬挂着华国锋巨幅彩色画像,高音喇叭里响彻颂扬的旋律,不时还能听到“我们乘坐的列车将从华主席的家乡开往华主席的身边”。听着这样的话语,每一位乘客似乎都有一份自豪和幸福! 1976年是我步入军旅的第一年。丙辰龙年不管民间传说如何解释,它在中华民族的编年史上已经注定是个不同寻常的特殊年份。这一年经历的大事、悲事、喜事纷繁复杂,桩桩件件扣人心弦,动人心魄。作为过来人,我为自己能够亲身见证所有这一切至今感到幸运、幸福和自豪!
作者简介
胡汉平,祖籍湖北通城县大坪乡,1956年3月出生,1976年2月参军入伍,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大校军衔,原解放军武汉通信指挥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专业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