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行
梁万年
早就有去高邮看看的愿望,虽多次途经高邮,却一直没能停下来。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
大概是20年前,我去《新华日报》社找人,在一个编辑部门口打听时,里面的人张嘴就问,你高邮那个乡的。我一愣,笑着说,高邮西北乡。那个人也一愣,哪里?你口音是高邮的,高邮有西北乡?我说,有的,不过,1952年划归宝应县了,1960年又成了金湖县的闵桥塔集啦!
其实,这也是我们这一代许多人的一个情结,对高邮天生有种亲近感。
今天,天气晴好,侄女婿开车带我们兄弟四个一起去高邮。行程的第一站就是盂城驿。这应该是高邮的一个著名景点,因为高邮的名称就和邮有关。史载,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筑高台,置邮亭,名秦邮。
盂城驿,位于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
盂城驿有厅房100余间,包括有驿站,驿舍、秦邮公馆等。皇华厅和驻节堂是盂城驿的主体建筑。其中,驻节堂是明代遗存,已有600多年历史。也是盂城驿的精华所在。鼓楼高约15米,上悬“飞阁凌天”等匾额,还有“置邮传命”的题字。楼高三层,沿木梯盘旋而上,顶层高悬一面大鼓。而中国集邮家博物馆,藏品丰富,有助于我们了解近现代邮票的发展史。可惜,随着信息沟通的方便快捷,邮政业务式微,邮票已经从大众眼中慢慢消失。
第二站是文游台。他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秦少游)、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得名。
教了一辈子高中语文的我,古代文人中最喜欢的就是苏东坡,苏门四学士的秦观,又因为是高邮的先贤,他的作品也读过很多。这里有古四贤祠,有秦观读书台。在秦观塑像前,我们留影纪念。高高的文游台,曾是高邮县城的制高点,里面现代化的声控设备,让我们可以互动起来,既有趣又丰富。
第三站是汪曾祺纪念馆。这是我一直神往的地方。纪念馆主要展示汪老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在这里,我看到了大师的手稿,听到了大师的声音,置身于大师的作品中,心与神游,感受大师的魅力。我也曾涂鸦,写过一些散文,大多得益于汪老的作品。我认真参观了“小说家汪曾祺”“散文家汪曾祺”“戏剧家汪曾祺”“美食家汪曾祺”“诗联书画汪曾祺”“老头儿汪曾祺”几个主题展。而感受最深的是大师第二次回故乡的一个细节,那就是看望任氏娘,他一如既往地行跪拜礼。他说,自己是出远门多年不归的人,行这样的礼,是规矩!我们现在好像缺失了很多规矩。
我们在汪氏家宴祺菜馆用餐,体味汪先生笔下的高邮美食。
第四站,我们去了镇国寺。它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间,东临市区,西近高邮湖。镇国寺始建于874年。据说是唐懿宗之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在此结茅禅修,弘扬佛法。后圆寂于此。遂修塔赐名以示纪念。我感觉寺院大多差不多的样子,耐人寻味的是山门署写的“来此为甚”四个镏金大字。人们来此到底为甚?
最后一站是王氏纪念馆。江苏有一年高考的文言文就是与高邮的二王有关。王念孙、王引之是乾嘉学派的的杰出代表,扬州学派的中坚学者,他们在音韵、文学、训诂校勘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被称一门绝学,两代宗师。在陈列的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却是蔡文锦先生的作品。我曾有幸跟蔡先生在宝应湖农场第一中学共事。他本是北师大的高材生,师从大家,国学根底深厚。陈列的这部著作,共五册,是研究《诗经》的。当年作品问世,先生曾寄给我们学校一套,我以同事的身份给他回过信。今天再次看到,彷佛又看到先生殚精竭虑做学问的样子。愿先生康健!
高邮行程匆忙,确又不虚此行!
梁万年,江苏金湖人。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淮安市功勋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