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主席握手的普通党员
—— 采访宣传原安康列车段职工胡须学的前前后后
1992年11月,当时我在郑州铁路局安康铁路分局安康列车段担任党委宣传助理,时任段党委副书记龙争鸣给我下达指令,要求我采访宣传本单位职工、共产党员胡须学。因为胡须学同志六十年代担任铁道兵,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幸运的和两位伟人握手,此后该同志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处处起好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是单位的老先进。龙书记要求我赶在当年12月26日前把胡须学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撰写出来在全段大张旗鼓宣传,促进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生100周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之前我曾经担任襄渝二队党支部书记一年,胡须学同志是我车队的一名职工,我对他非常熟悉了解,他工作认真积极,确实值得宣传。我立即主动对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深入采访,很快撰写文章被段党委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下发段各党支部,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学习。
附:采访撰写的胡须学同志事迹材料
1964年,胡须学同志入伍当了铁道兵,在部队6年中5年是连、团、师“五好战士”,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令人钦敬的是1967年3月,他作为所在团的唯一代表去北京参加了六兵种、两学院英模代表大会,非常荣幸地三次目睹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风彩,聆听了毛主席的教诲。
在英模会召开之前,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首先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与会代表。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一出现,代表们就沸腾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一遍又一遍高呼:“毛主席万岁!万岁……”
面对将士们的群情激奋、发自内心的欢呼,毛主席始终面带微笑,挥动手臂向大家致意。
毛主席接见大家后,又出席了第二天的英模大会,在会议闭幕前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再次接见英模代表,他很幸运地与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握了手!当时,他激动万分,说不出一句话,竟忘了向领袖问好,至今想起来,还感到十分遗憾!
毛主席再次接见与会代表后,又和各兵种代表分别合影留念。于是,他又荣幸地与工程兵(铁道兵属工程兵序列)代表与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合影。对从小放牛,没上一天学的他来说,连做梦也未想到有这天,他一直珍藏这张意义深刻的巨幅照片。可惜,在一次洪水中,他家房屋被淹没,那张照片被大水冲走了。
会议闭幕后,毛主席又设宴款待英模代表,就这样,英模大会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此后,每当想到参加英模大会,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感到力量无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1971年,他来到铁道兵新管处,直到1978转入安康列车段至今,他始终是客运列车上一名普通乘务员,屈指21年,他没有躺在荣誉簿上吃老本,却又赢得了“铺路石”的美誉。
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不为名利,一心为工作的良好形象。这些年他先后到5个车班工作,车长不在时,多次由他代理车长,段领导曾6次提出给他下令,委以重任,他都以文化低为由婉言谢绝,并一再向领导保证,不论谁当车长,都配合把工作干好!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么多年来,他不论到那个车班工作,都兼任党小组长,他培养发展的党员30多人,他们的进步不知道凝结了他多少心血,这些党员都成为生产骨干,近一半走上了班组长岗位,而他却仍然默默无闻从事极普通的客运工作,有人认为他不值,可他却毫无怨言。
他跑慢车时,有个车班列车长调走,领导让他代理车长,后来段上提拔一名年龄比他小许多,连入党也是他介绍的餐车主任来接任车长,该同志上任时心里直打鼓,胡须学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放心当‘司机’,把车朝前开,我当‘司炉’保证烧旺火!”为配合车长抓好工作,胡须学号召车班党员开展了“三无”(党员身边无事故、无违章、无违纪)竞赛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带动了车班工作的蓬勃开展,使这个车班很快成为慢车队先进班组。因此,凡与他共过事的列车长都会情不自禁的说他是不在职的车长,不在职的“班政委”!
他从来都很谦虚,1992年2月,他从慢车队调到西安队特快四组担任供水员,对他来说,客运其他工作都干过,唯有供水员是第一次。他把自己当成新兵,认真学习,耐心求教,积极探索特快列车旅客供水的有效方法,做到始发站“三满一开”,途中“三点一线”循环供水,满足了旅客供水需要。10月份车队将他树为“十大标杆乘务员”,他一再谦让,可车队干部职工都认为非他莫属,硬把这个先进“戴”在他头上。
他做了好事,从不求别人报答。一河北外贸局工作的旅客丢了钱粮,他捐资帮他过了难关。一位农民乘车被小偷窃去9000多元,他发动旅客抓住窃贼将巨款归还失主。他拾金不昧20多次,折合现金3000多元,都是旅客给段上写来了感谢信,段上经过调查了解才知道这一切。他赢得的荣誉是他辛勤工作的结晶,他年年是段“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所在党小组也年年是段“先进党小组”。
人们从他身上感到了党的伟大,看到了党员的光辉形象和高贵品德。
他无愧于曾受到伟人毛主席接见的一名光荣战士!
以上是胡须学同志事迹材料的全部内容,这篇文章同时被《中原铁道报》、《安康日报》刊登,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中原铁道报》在1992年11月14日第三版头条以标题《为党工作不论做啥都值得》刊登,并专题作了“把荣誉作为动力”的短评:“值”与“不值”,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不是新鲜的论题,这本是人们在劳动中付出与得到的一种等价交换的答案。然而,安康列车段供水员、共产党员胡须学当听到别人说他所得到的不值时,坦然地说,为党工作,不论干啥都值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的博大胸怀和奉献精神。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因在工作中做出过一些成绩,党和人民曾给予了一定的荣誉,在对待这些荣誉上,有人是作为前进的动力,也有的人把荣誉作为包袱背在身上,或作为向组织和领导讨价还价的本钱。胡须学就属于前一种人,他把荣誉作为动力,“始终感到力量无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20多个春秋,胡须学在平凡的工作中,虽没有取得惊人的举动,但也时常闪出亮点。如果把这一串串闪光点汇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所发出的光和热。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愿这样的光和热大放异彩。
共产党员胡须学同志为党工作,不求回报的工作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时至今日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8周年,值此之际,全国人民更加深切怀念毛主席!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撰稿人: 李安全
2024年9月9日
作者简要情况
李安全,男,汉族,籍贯四川省青神县,曾先后在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中铁快运、成都铁路局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撰写的各种体裁文章数百篇先后被国家、省、市报刊和杂志刊登。
联系电话15884338679
邮箱3751439749@qq.com
总价值八万元的文学大奖三苏文学2024年“陈氏梅花杯”中秋诗词大赛启事
“天上满月,人间团圆”,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也是诗词的盛会,在2024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与国礼书画家、陈氏梅花创始人、三苏文学艺术顾问陈永华老师一起联合举办2024年“陈氏梅花杯”中秋诗词大赛。
陈永华老师简介
陈永华,笔名梓淼,斋号永芳轩,1960年出生于四川峨眉山。现住青神县。他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是陈氏梅花创始人,并有“牡丹王“之称。陈永华的画作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感。他的画作中,梅花、葡萄等元素尤为引人注目,陈氏梅花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1、大赛时间:9月1日一9月18日
2、截评时间:9月26日。
3、评奖结果将于9月30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4、大赛收稿:赵文碧,微信名/三苏文学,微信号/ZWB612462。
5、大赛对象:关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的海内外所有诗词爱好者
6、大赛主题:以中秋为主题。
7、大赛体裁:诗、词、歌、赋、散文诗。
8、大赛作品:投稿首行注明“陈氏梅花杯参赛作品”。大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文责自负。
9、大赛平台:入围作品將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刊发
10、评奖要求:浏览量占50%(浏览量必须500以上,点赞、在看100以上。),评委点评占50%。
11、大赛评委:由青神藉著名诗人王宇春老师任评委会主任,评委会成员:王宇春、陈永华、李安全、叶志权、李建全、勇健、赵文碧。
12、大赛评奖:大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13、大赛奖品:一等奖一名,奖品为“陈氏梅花”一幅(价值24000元)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二等奖2名,各奖陈永华老师国画一幅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三等奖3名,各奖陈永华老师国画一幅和精美荣誉证书一本。
14、大赛期间作品赞赏10元以下不发放,赞赏10元以上60%归作者,40%用于平台运营
三苏文学
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