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
答伍玉龙对熊东遨七律
《清明有怀》之误读
·
【张先军】
·
伍玉龙发表《一首与熊东遨先生巧合的七律》一文,认为他发表于2020年的《清明祭母》一诗与熊东遨先生发表于2017年的《清明有怀》一诗巧合,本意是想表达熊先生之诗对他的诗有蹈袭之嫌,但一查熊先生发表在前,就只好比附名家,为自己“王婆卖瓜”了一通,然后认为熊诗:从整首诗的意脉,意象,意境上看,该诗也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如,清明的凄冷肃穆之感怎么看也和“夕阳红到井中天”不相干。尤其是尾联,也不知道作者是写别人还是写自己,“他年我亦归尘土”显突兀。由于没有涉及到任何具体的人物,最后一句“与子同亲大自然”就显得不明不白了。这个“亲”字也不如我原句“母子同归大自然”中的“归”字稳。
这显然是对熊先生诗的误读。兹录熊诗如下,试简要析之。
《清明有怀》
暂歇黄牛一角田,家家墓上举青烟。
秧针绣水参差绿,莺笛招魂滴溜圆。
残梦淡如花下露,夕阳红到井中天。
他年我亦归尘土,与子同亲大自然。
首联全景点题,中二联承接暗转,起承转合,浑然一体。首先,熊诗并不是写“清明的凄冷肃穆之感”,而是写出清明时节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中二联:“秧针绣水参差绿,莺笛招魂滴溜圆。”“残梦淡如花下露,夕阳红到井中天。”从细节着手。“参差绿”、“滴溜圆”生动、活泼,“花下露”、“夕阳红”晶莹、绚丽,如见其画,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表达主旨“与子同亲大自然”做了很好的铺垫。尽管“秧针”意象化用前人“秧针刺水轻浮绿”句,但“绣水”推出新意。标题《清明有怀》,此“怀”自然有对象所指,只是并未明示,因此“与子同亲”之“子”也并不是突兀而来。
此诗高明之处即在于一反清明哀伤之常态,而是写出大自然的生机活力,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超然达观的理解,妙在深沉含蓄。这是有深厚的儒、道文化为背景的,又岂是伍玉龙所能理解?我们来看其诗之俚俗浅白、主题陈旧,即知高下立判。伍诗如下:
《清明祭母》
七口之家五亩田,辛辛苦苦几多年。
织衣灯下针针细,洒泪心头每每怜。
病榻无儿终夜雨,春宵含恨赴黄泉。
他朝我亦随娘去,母子同归大自然。
鲁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奴才奔走相告老爷与他说话了,众人问说了什么,他说老爷跟他说“滚”。伍玉龙对熊东遨先生大可不必有此心态,只须平等尊重地对待、深入细致地阅读就可以了,熊先生自然也没有时间和兴趣来对他说“滚”的。(2024.9.8)
·

·
【作者简介】张先军,作家、评论家、诗词学者。笔名张五龙,湖南省绥宁县人,现居湖南邵阳市,大学教师,高级职称。诗词作品在全国赛事中多有获奖。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张先军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