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承
——读《兼爱——刘尚伟散文精选集》
王云霞

散文是一种晚熟的文体。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写出真诚、感人的散文。读《兼爱——刘尚伟散文精选集》,就是这种感觉。
刘尚伟是烟台人,一家科技公司的老总。今年八月底,山东省写作学会在威海市图书馆举办“胶东半岛散文作家作品专著及手稿”捐赠活动。座谈会上,我和他邻座。巧的是,我的《跑步穿过黑松林》和他的《兼爱——刘尚伟散文精选集》,在胶东半岛散文作家作品专区也挨在一起。就这样,我和他相识。
刘尚伟中等个头,沉稳,面善,目光里透着一股笃定与坚毅。你若读懂了他的散文,也就读懂了他的眼神。
9月1日是开海的日子。我在威海家中,面朝大海,打开了这本散文集。
出于阅读习惯,我先浏览目录。当我看到《烟台冬雪》,立刻想起了我在烟台的生活。1991年,我在烟台开发区工作。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复印纸告急,单位派车送我去烟台电厂求助。正像他文中写的那样,烟台的雪,铺天盖地,无惧无畏。那一场雪,让我记住了烟台。
尽管他写了雪中的美景:戴上小白帽的红柿子,芦花,蒲棒,残荷……但我还是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感受到有一种蚀骨的寒冷,弥漫在他生命的深处。
果然,我在书中读到,父亲在他11岁那年去世,母亲一人拉扯着他和五个姐姐。他是在姐姐姐夫们的帮助下读完大学的。读到这里,我的眼里盈满泪花。脑海里过电影般地闪过一个中年妇女拉扯着六个孩子过日子的镜头。中年丧夫,少年丧父,巨大的不幸,足以将这个家庭击垮。
父亲的离场,让少年的他内心充满慌张,心思更加缜密,也更懂得知恩图报。他创业成功后,把母亲安排到公司公寓,也将在家务农的三姐和姐夫安排到公司做保洁。方便照顾母亲,也解决了生活难题。但由此又引发出母亲对三姐的不满。
“养老的孩子,往往不一定得好!”这句话切中了我的泪点。照顾母亲时,我也有同感。好在刘尚伟是个明白人,一个人承担了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压力。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懂得这句话的感受,“人到中年后最怕的就是深夜和凌晨的电话了,电话一响,总是紧张半天,心一下子就会吊到嗓子眼上”。父母上了年纪,深夜或清晨的电话,往往不会有好消息。
年迈的母亲,对儿子有依赖感。大事小事,都希望将儿子拴在身边。这是人之常情。在老一辈人眼里,儿子是自己的主心骨,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子守在身边,心就安稳踏实。刘尚伟理解母亲的心思,无论多忙,飞得多远,都会尽可能地处理好事务,赶回母亲身边。从中可以看出,刘尚伟是位孝子。
他的孝心,来自家传。
刘尚伟的父亲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孝子。在《父爱如山》中,我读到刘尚伟的父亲为了让裹小脚的奶奶看上电影,无论哪里放电影,忙碌一天的父亲,总会用小推车推她去看。为此,还专门定制了一把可以背的竹椅,碰上人多,看不着屏幕时,背着奶奶看。
孝心是可以传承的。刘尚伟过生日,读研究生的儿子,用积攒下来的钱,给他买了一条爱马仕皮带。
百善孝为先。善因结善果。这就是因果循环。
刘尚伟是村里三十年来第一个本科生。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父亲坟前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彻骨的文章。儿女最大的幸福,就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无奈,无论何种感情,都抵不住心中的寒冷与锥痛。
刘尚伟善于从小切口入笔,写出情感丰富的文章。儿子高考前夜,一向睡眠极好的他,半夜两点醒来,久久不能入睡,蹑手蹑脚地来到儿子房间,听到均匀沉稳的呼吸声,才悄悄返回,安心地睡下。儿子进了考场,一上午他都无法安心工作,在办公室不停地走来走去。焦虑中,原本计划不去考场接孩子的他,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匆匆出了公司,沿着海滨路,慢慢开着车,开着车窗透气……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篇《高考》,写出了千万考生家长的心情。
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总,刘尚伟只能业余时间从事创作,但他的写作水平却不业余。好文章,好句子比比皆是。
《秋入人间第几重》开篇:清晨出门,斜风细雨,丝丝清冷,小院门前,大槐树上,随风飘落下几片黄叶,轻轻地被雨水粘在石板路上。短短几句,画面感就出来了。“整个世界空旷,宁寂,静美,灵动,世俗凡尘被涤荡一空。”许多人会把句中的逗号用成顿号。一个小小的变动,意味就差远了。从这点上说,刘尚伟不仅思维缜密,写作功底也扎实。
《夏日荷语》中,刘尚伟将密密麻麻挤满荷塘的荷叶比作碧绿的“天空”,将粉中透白的荷花比作星星,比较有新意。这是创作与写作的不同。
从《兼爱——刘尚伟散文精选集》一书中,我读到了父爱、母爱、姐弟之爱和儿子对父母的爱。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有爱的世界,生活充满色彩。
2024年9月3日 写于威海

作者简介:
王云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八期少数民族创作班学员,中国华能集团评委库成员。《国杰律师》杂志主编,国杰文化沙龙发起人。
文字散见于《大公报》《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日报》《新民晚报》《齐鲁晚报》《辽河》《椰城》《砚都文艺》《墨池文学》《天池小小说》等报刊。散文《“窃”书岁月》获全国第四届“书香三八”征文一等奖,中国华能集团特等奖;作品入选多部文集;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转载。著有散文集《跑步穿过黑松林》。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