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供稿审核:林耀平)
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 “接班人”至关重要
作者:石传明
我认真看完了林耀平老师关于培养新时代中华民族“接班人”的论文,深有感触,也顺便呱叽呱叽几句。
我国现阶段受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布热津斯基”关于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措施的实践,在世界上已经造成了极其严重后果!应该引起我们的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应采取强有力的反击措施方能使我中华民族永远强势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目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智慧宝库和精神财富,不仅能够给全社会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能够为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都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一、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与功能。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向青少年传授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精神。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强调仁爱、礼仪、孝顺、诚实等道德观念,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二是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观和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了解和尊重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增强其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三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学术能力,更能够培养其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合格“接班人”中的重要性。一是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对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历史观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观和文化认同感,这对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个人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合格“接班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感,对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在全社会、尤其在青少年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将其融入到现代教育的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综合能力的合格“接班人”。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建议。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活动组织及家庭、社会环境的营造等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1、课程设置。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应设置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传统节日等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可以设置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如: 书法、国画、京剧、武术等等。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和体验,如: 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艺术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艺术创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使传统文化教育更生动、更直观、更有趣,做到寓教于乐,收获满满。
3、活动组织。学校和社区应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 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传统节日庆祝、传统艺术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
4、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社会也应营造尊重传统文化的氛围,如: 通过媒体宣传、公共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对教师的培训。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素养。对不懂、不会用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的老师,要加倍地培训,不合格不许上讲台。
四、要选择特别适合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项目。确实有一些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特别适合中学生,这些项目通常以实践和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以下是一些实例:
1、“诗词大会”。这是一个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背诵、理解、创作诗词等方式参与。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让他们在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诗词大会等就是很好的偿试。可是,依然还存在局限性和普及率较低的问题,这要在全国各中、小学中普及才行。
2、“书法大赛”。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大赛,学生可以学习书法技巧,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书法的练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
3、“传统节日体验”。如: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 包饺子、做月饼、包粽子、猜灯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历史遗址考察”。如: 参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学校还可以就近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
5、“传统艺术表演”。如: 京剧、昆曲、民乐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传统艺术表演,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艺术的学习和表演,让学生在艺术的欣赏和实践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6、“传统文化项目研究”。如: 研究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诗词、传统节日、传统服饰等,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访谈专家、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研究,让学生在项目研究中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五、现代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传统文化教育要吸引人,尤其是要吸引青少年。我认为关键是在于采用生动、互动、体验式的形式,让学习者在参与和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下是一些吸引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1、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以生动的语言和情节吸引听众,同时传达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
2、艺术体验。如: 书法、国画、剪纸、陶艺、音乐、舞蹈等,让学生亲手制作,亲身体验,通过艺术创作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
3、角色扮演。如: 历史人物、传统戏剧角色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和文化事件,感受传统文化的情感和精神。
4、游戏和竞赛。如: 诗词大赛、历史知识竞赛、传统游戏等,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实地考察。如: 历史遗址、博物馆、文化村落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参观和考察,通过直观的感受,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6、多媒体教学。如: 动画、视频、VR/AR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更生动、更直观、更吸引人。
7、工作坊和研讨会。邀请专家、艺术家、手工艺人等,进行专题讲座、工作坊、研讨会等,让学生在与专家的互动中,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8、社区和家庭参与。如: 邀请家长、社区干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环境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影响。
六、要动用一切力量消除和杜绝外部肮脏传媒的宣传和渗透。一是要动用警力查处境外媒体势力的宣传活动,并依法惩处。二是清除和打击外部舆论势力在我国的代理人。三是加大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屏蔽一切渗透我国网络系统的邪恶网站及其诱惑虚假信息发布者并绳之以法。四是发动全国人民进行举报监督,来一场打击境外反动及不良媒体、书籍、宣传、舆论传播负面信息的人民战争,让其不仅没有市场,而且在我国的媒体的网络空间就像朝鲜一样,让他们无立足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四十年间,我们重在抓经济,忽视了意识形态的“西方化”影响,造成了众多国人“思想上西化了、行为上异化了、传统上不要了”的严重后果。确实需要国人们警醒啊!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接班人”才能真正地接好班,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让党旗永远增辉。

(V)社长林耀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