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篇:卫灵公篇
【原文】
15.1卫灵公问陈zhen4于孔子①,孔子对曰:“俎zu3豆之事②,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①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②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此处译为礼仪之事。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jian4,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①?''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注释】
①识(zhì).通“志'',记住。
②一以贯之:即以忠恕之道贯穿着它。参见《里仁第四》第十五章。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原文】
15.5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①?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①夫(fú):他。
【原文】
15.6 子张问行①,子曰:“言忠信,行笃敬②,虽蛮貊之邦③,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④,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⑤,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⑥,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⑦。
【注释】
①行:通达的意思。
②笃:忠厚。
③蛮貊(mò).南蛮北狄,指当时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
④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⑤参:排列,显现。
⑥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⑦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②。”
【注释】
①史鱼:卫国大夫,字子鱼。临死前要儿子不为他在正堂治丧,以此劝谏卫灵公任用蘧伯玉,斥退弥子瑕,古人称为“尸谏”。
②卷(juǎn).收。怀:藏。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①,失人②;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③。知zhi4者不失人④,亦不失言。”
【注释】
①与言:与他谈论。言,谈论。
②失人:错失人才。
③失言:说错话。
④知:通“智",明智,聪明。
【原文】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文】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原文】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①,乘殷之辂②,服周之冕③,乐则《韶》、《舞》④,放郑声,远佞人⑤。郑声淫,佞人殆⑥。”
【注释】
①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②辂(lù):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由木制成,比较朴实。
③冕(miǎn):礼帽。周代的礼帽比以前的华美。
④《韶》:舜时的乐曲。《舞》:同《武》,周武王时的乐
⑤佞人:用花言巧语去谄媚人的小人。
⑥殆:危险。
【原文】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原文】
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文】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①?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wèi)也②。”
【注释】
①窃位:身居官位而不称职。
②柳下惠:春秋中期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谥号,所以被人们称为柳下惠。立(wèi):同“位”。
【原文】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①,则远怨矣。”
【注释】
①躬自:亲自。
【原文】
15.16 子日:“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①。”
【注释】
①末:无。
【原文】
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原文】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xun4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原文】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原文】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原文】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原文】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①,群而不党。”
【注释】
①矜(jīn):庄重的意思。
【原文】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原文】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①?"子曰.“其恕乎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
①一言:一个字。言,字。
②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原文】
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①。今亡(wú)矣夫②!”
【注释】
①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难以索解,存疑而已。
②亡(wú):无。
【原文】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原文】
15.28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原文】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原文】
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原文】
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原文】
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①。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①馁(něi):饥饿。
【原文】
15.33 子曰:“知zhi4及之①,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li4之②,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①知:通“智"。
②涖(lì):通”莅",临,到。
【原文】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zhi1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原文】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原文】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原文】
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①。”
【注释】
①贞:正,指固守正道,这里指大信。谅:信,指不分是非而守信,这里指小信。
【原文】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原文】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原文】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①。”
【注释】
①为(wél):谋划。
【原文】
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原文】
15.42 师冕见①,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一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②。”
【注释】
①师:乐师。冕:人名。古代的乐师一般是盲人。
②相(xiàng):帮助。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收稿: 徐成美 臧岚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