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 忘 师 恩
作者:刘汉江
很早就想写点关于教师节的文字,可由于自己一直忙这忙那的,迟迟没有动笔,总感到有许多的欠愧。
屈指算来,我离开校园已近四十年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有许多位老师曾经教过我,只是时过境迁,好些我已记不得他们的名字,想不起他们的模样了,但是我要深深的感谢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是他们无私的教诲让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懂得了人生。
我入学的启蒙老师是我们敬爱的孙秀芳老师,她是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共同的老师。我姐姐为了带我和弟弟,没能按时入学,孙老师几次上门做我父母的工作,姐姐在十岁那年才走进校门。我七岁开学时,孙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她对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上课细致认真,一丝不苟。遇到学生不会的作业,她总是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亲切温和得个慈祥的母亲,学生们都很喜欢她,我至今还记得她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教我们学汉语拼音时的情景。那时,我们上学要经过一个渡口,每天放学孙老师都会叫我们排好队,相互手牵着手上渡船,等送完最后一个学生,她才放心回家。她对我的姐姐更是特别的好,在她的鼓励下,姐姐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我的母校,和孙老师成了同事。
徐向妹老师是我非常敬重和难忘的老师。她以严厉著称,一般调皮或者成绩不好的孩子看见她都尽量躲着走,但她对我特别好,主要是我语文成绩很好,她就对我有些偏心,处处关心我,护着我,威严而又慈爱,对她布置的作业我从来不敢马虎。现在想想,我之所以现在能写一些文章,凭着文字生活,是因为在她严格的教育下,我的语文基础非常扎实,许多课本上的内容我都可以倒背如流,我的汉语拼音、课文默写、词义辨析、文学常识在历次考试中从不失分。
我读小学那时,正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校里有好几位从苏南下放的年轻教师,其中有一位来自无锡的男教师叫刘祥顺,他是我们的算术、音乐老师,他多才多艺,出类拔萃,不但数学教得好,还画得一手好画,拉得一手好琴。他体格健壮,身材高大,脾气有些暴躁,上课时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学生们都有些怕他。可能是因为我成绩好,又与他同姓,他对我一直非常偏爱,常常把我叫到他的宿舍,送我一支铅笔或者圆珠笔,年轻漂亮的师娘会从好看的糖罐里拿出一把上海奶糖给我,让其他同学嫉妒得眼里冒火。有一次,班级进行算术测试,我很快就做完交卷,本以为肯定得满分,可报分时却只有95分,我有些不服气。下课后,他把我叫到宿舍,拿出我的试卷对我说:你本来是可以得满分的,但你做完后没有再仔细看一遍,漏做了一道题。当时,我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上了初中,蔡红兰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语文课上得十分精彩,引人入胜,就连枯涩难懂的文言文也讲得通俗易懂,有声有色。我的作文写得较好,她常常当着范文在班上朗读,我的写作兴趣就是在她的鼓励下被激发的,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我写作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她的身影。
高中阶段,徐其宝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他是个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好老师,上课时从来不看课本,洋洋洒洒信口就来,下课前布置作业也不用看书,就直接说道: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某某页第几题第几题。等我们打开书一看,嗐,一点不差,简直神了!我的数学一直不好,那年暑假,他交待我,假期内除了完成各科作业外,把本学期数学课本上的所有题目从头至尾再做一遍,每天要送给他看。因此,我的数学成绩虽然没有突飞猛进,但也提高了不少。
高考落榜后,我先到建筑工地上做了一段时间的泥瓦匠,第二年进了一所音乐学校学声乐,我的老师是盐城音乐界非常有名的周文龙老师,他不仅教给了我许多的音乐知识,还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尽管后来我没能考进高等艺术院校深造,也没有从事音乐工作,但他的许多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让我受益终生。
在我成长和成熟的生命旅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老师,他们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智慧,给了我思想,给了我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我能走到今天,能有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和收获,都是这些老师们曾经的给予和奉献,我会在心底永远的感恩和感激这些老师们。
难忘师恩,恩师难忘。谨以此文献给教师节,感谢和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们……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