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贤平 图/田凤勤)

“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表现”——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诗歌朗诵名师点评会(第九场)于2024年9月7日(星期六)晚在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一群隆重举行。
本次朗诵会的特邀点评嘉宾是国家一级播音员、著名配音导演、湖北省“荆楚工匠”、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城朗读者创始人、江汉区朗诵演讲协会会长吴海燕老师。吴海燕老师从事有声语言艺术行业27 年,培养上干名职业配音演员,配音导演作品获得“金鹰奖”“金猴奖”。她点评的主题是《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表现》。

本次朗诵会的主办单位: 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杨建艺术工作室。协办单位: 武汉炎黄文化朗诵沙龙。
主创团队:总策划:代你玩;总导演:杨建;副导演:沈修琴、李建国;特邀点评嘉宾:吴海燕;主持人:黄小洪;图片制作:田凤勤;宣传统筹:汪贤平,主持人由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炎黄品读艺术沙龙成员、“炎黄杯”朗诵比赛二等奖获得者、“浦发银行”杯第二届“声润荆楚”湖北省全民朗诵三等奖获得者、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金牌主持人黄小洪担任。

《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哲学问题不仅困扰着哈姆雷特,也让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的重大抉择时产生共鸣。现代生活中,我们同样会面临生存与毁灭的选择:是勇敢面对挑战,坚守道德和责任,寻找生命的意义;还是选择逃避现实,放弃责任,寻求短暂的解脱。
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表达了伟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伟人对人民革命事业的高度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述天上人间的悲欢离合。这首苏轼写给兄弟的抒情诗,感动千干万万离人的心。朱自清的《匆匆》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循环与时间的不可逆转,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以及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慨。《永远的怀念》传达了一种承诺、大爱、责任和奉献的主题。它强调了忠诚、默默无声的大爱、敢于担当的责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首《我醉倒在故乡的风中》让我们看到漂泊异乡的游子,握着酒杯的手颤抖着,倾听着远方的风“带着我娘的嘱托”“一遍又一遍喊出了我的乳名”。“只为让我听见我娘唤我的声音”不由得被感动得泪流满面。阿紫的《给母亲》是一首表达母亲对远在异地子女的深切思念和期盼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母亲在春天种下一棵紫色花的故事,寓意着母亲对子女的思念和期盼,无论子女走得多远,只要心中想念母亲,就能看到那朵紫色花,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和期盼。《我希望你是寂静的》写出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生活永远不是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转动,在与大自然相处中,我们体会到寂静的美妙。高山的《中国军人》是一首致敬中国军人的诗歌,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了对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和赞美。展现了中国军人在保卫国家、维护和平、捍卫民族尊严的使命中所展现出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张爱玲的《爱》表达出爱情是一种相对论的概念。它同时有它的美妙、幸福以及矛盾的一面,只有在失去与珍惜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李白的《将进酒》是激昂悲壮的情感演绎,是以磅礴的气势赞美人生的豪迈之作。我们能从中感到诗人豪迈酒脱的情怀。《红土地上的爱情绝唱》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等待的执着。讲述了主人翁与丈夫分别后的漫长等待和坚守,充满了对爱情的坚守和对承诺的忠诚。
参加朗诵会的十二位演员是: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第五届炎黄杯朗诵比赛二等奖获得者、第二届“声润荆楚”湖北省全民悦读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李建国;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炎黄杯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美辰;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江城朗读者艺术团成员、武汉市第一届《黄鹤楼》杯朗诵大赛第二名获得者席凯;朗诵爱好者、“出彩中国"2022年全国中老年才艺(网络)电视大赛朗诵“金奖”获得者和朗诵专家评审奖“金奖”获得者雨儿;少儿口才培训讲师、芳草地书画院艺术主播、江汉区朗诵演讲协会理事付雪芬;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张平;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炎黄品读艺术沙龙成员、《炎黄杯》朗诵比赛获奖者兰花草;热爱文学、喜欢朗诵的高级语文教师伦珠;江汉区朗诵艺术协会会员、江城朗读者艺术团成员、第4届知音悦读朗诵赛一等奖获得者刘英;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炎黄品读沙龙成员、第六届《炎黄杯》朗诵比赛二等奖获得者朱静屏;武汉炎黄文化朗读沙龙成员、江城朗读者艺术团成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苏志刚;国家级高级礼仪培训师、江城朗读者艺术团成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曾超。

十二位演员都是热爱生活的朗诵爱好者,愿用艺术的声音,绘画人间美好的情感。喜欢在语言中把苍白的文字激活成跳跃的音符;追求在诵读中将冰冷的书简演绎成色彩斑斓的画卷。希望通过美文美诵美声传递真善美。更加希望通过这样的名师点评会得到点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为以后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发现得到改善、得到提高。

今天吴海燕老师就“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表现”,给大家上了一堂名师面对面的讲座。
吴海燕老师说,首先感谢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感谢代老师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与热爱语言艺术的朋友们,共同探讨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表现。本期活动呈现的12个朗诵作品题材丰富!既有古诗词的名片佳作,现代诗歌与散文,还有经典话剧台词。内容上,大到家国情怀,小到男女情爱,穿越古今横跨中外;可谓风格迥异,形式多样。
吴海燕老师说,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朗诵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现,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面对不同的文本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如何定位“我”在朗诵作品中的人物设定,也就是俗称的我是谁?我以什么身份朗诵这个作品?
首先要定位你以怎样的身份去朗诵。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朗诵者就要成为这位王子;而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的《将进酒》时,朗诵者就要化身成为苏轼和李白的身份去演绎这个作品,感知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这就是朗诵中的第一人称视角。朗诵作品中如郭日方的《永远的怀念》,高山的《中国军人》以及秦岭风的《红土地上的爱情绝唱》都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去讲述、去演绎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因此,朗诵者在拿到文本后,朗诵之前,先要确定以什么身份去创作,这是朗诵作品的第一步。
2、在确定好身份之后,如何将本我与角色融为一体?
这是朗诵者需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因此朗诵者在创作之前,要对作者本人及其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创作目的深入的了解,同时,结合自身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仔细揣摩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变化,跟进人物情感发展走向,反复练习,不断修正,努力达到与作者、与角色的内心同频共振。
3、当朗诵者熟悉人物之后,如何用人物的语言去塑造好这个角色,创作出好的作品呢?
这是朗诵者的第三个层级。进入到真正的创作环节,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比如气息的自如控制。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字音的轻重处理,停顿的巧妙运用,节奏的快慢变化,声线的出色发挥以及情绪的精准拿捏。
当朗诵者角色定位清晰,情绪表达准确,语言立体丰富,相信大家都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来!灼灼中华文字,朗朗炎黄声韵,最后祝愿武汉炎黄读书会越办越好!
感谢吴海燕老师精心的准备和悉心的指导。感谢十二位演员为本次朗诵会所做出的努力和精彩呈现。感谢所有幕后工作人员为朗诵会做出默默无闻的奉献。感谢所有莅临现场惠听的观众朋友们的支持。热烈祝贺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诗歌朗诵会(第九场)——“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表现”名师点评会圆满成功!

开场一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这秋天最具诗意的节气里,欢迎大家来到2024年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诗歌朗诵名师点评会的主会场,一起走进9月份《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表现》为主题的诗歌朗诵名师点评会,我是今晚的主持人小洪,欢迎大家的到来!
开场二
今天,非常高兴的告诉朋友们,9月份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的特邀点评嘉宾是吴海燕老师。她是国家一级播音员、著名配音导演,湖北省"荆楚工匠",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城朗读者创始人,江汉区朗诵演讲协会会长,从事有声语言艺术行业27年,培养上千名职业配音演员。她配音导演的作品获得"金鹰奖"、"金猴奖"等等。
开场三
吴海燕老师从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到动画的配音导演,再到创办公益组织"江城朗读者",在语言创作的道路上。她始终兢兢业业,用声音推广阅读,用朗读净化心灵,用实际行动传播文化的力量。在她的作品中。她不仅展现了自己精湛的演技,更展示了她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次诗歌朗诵名师点评的嘉宾吴海燕老师,欢迎您的到来!
吴海燕老师从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到动画的配音导演,再到创办公益组织"江城朗读者",在语言创作的道路上。她始终兢兢业业,用声音推广阅读,用朗读净化心灵,用实际行动传播文化的力量。在她的作品中。她不仅展现了自己精湛的演技,更展示了她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次诗歌朗诵名师点评的嘉宾吴海燕老师,欢迎您的到来!
(文/吴海燕)
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的朋友们,晚上好,我是吴海燕,很高兴在九月这个收获季节,在这美妙的夜晚与大家共享声音的盛宴!首先非常感谢代老师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与热爱语言艺术的朋友们,共同探讨朗诵艺术中的人物语言表现。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2024年全年的朗诵点评活动,大咖云集,内容丰富,讲座从语言的规范到情感的运用,音乐的赋能到文本的赏析,无不透露出主办方对朗诵艺术的用心用情,今天是朗诵点评活动的第九期,很荣幸让我有机会把我在配音领域中关于人物角色的定位和角色声音表现方面的一点理解,跟大家分享和探讨。
本期活动呈现的12个朗诵作品,在文本题材上异常丰富!既有古诗词的名片佳作,现代诗歌与散文,还有经典话剧台词。从文本内容上,大到家国情怀,小到男女情爱,穿越古今,横跨中外;可谓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这也恰恰印证了中华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与强大魅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是朗诵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表现,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面对不同的文本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如何定位“我”在朗诵作品中的人物设定,也就是俗称的我是谁?我以什么身份朗诵这个作品?
很多热爱朗诵艺术的朋友们在选择朗诵作品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文章本身的内容吸引和感动,文字作为链接作者与朗诵者的桥梁,让彼此产生了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朗诵者创作的动力和源泉。那么要想创作好作品,首先要定位你以怎样的身份去朗诵。比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朗诵者就要成为这位王子;而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的《将进酒》时,朗诵者就要化身成为苏轼和李白的身份去演绎这个作品,感知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这就是朗诵中的第一人称视角。当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用第一人称视角去创作。本期朗诵作品中如郭曰方的《永远的怀念》,高山的《中国军人》以及秦岭风的《红土地上的爱情绝唱》 都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去讲述、去演绎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因此,朗诵者在拿到文本后,朗诵之前,先要确定以什么身份去创作,这是朗诵作品的第一步。
在确定好身份之后,如何将本我与角色融为一体?这是朗诵者需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相信很多朗诵者在创作之前,会对作者本人及其创作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有过深入的了解,同时,结合自身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想象,仔细揣摩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变化,跟进人物情感发展走向,反复练习,不断修正,努力达到与作者、与角色的内心同频共振。
当朗诵者熟悉人物之后,如何用人物的语言去塑造好这个角色,创作出好的作品呢?这是朗诵者的第三个层级。进入到真正的创作环节,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比如气息的自如控制、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还需要熟练掌握朗诵技巧,如字音的轻重处理,停顿的巧妙运用,节奏的快慢变化,声线的出色发挥以及情绪的精准拿捏,这些都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前提,也是我们成为优秀朗诵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当朗诵者角色定位清晰,情绪表达准确,语言立体丰富,相信大家都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来!
灼灼中华文字,朗朗炎黄声韵,最后祝愿武汉炎黄读书会越办越好!
结束语一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非常感谢吴海燕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和实操的经验。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切实可行的朗诵语言的理论实践课,告诉我们首先要定位你在作品中的身份,其次要与角色融为一体。第三,要用人物的语言去塑造角色。只有将三者融会贯通,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用声音演绎出熠熠生辉的好作品。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吴海燕老师精准到位的点评和指导,谢谢您。
结束语二
预告一下,10月份我们邀请了省朗协文学顾问姜汉芸老师,作为第十场诗歌朗诵名师点评的嘉宾,她主讲的题目是《如何欣赏诗歌的诗意和诗境》。姜汉芸原创诗歌朗诵会暨名师点评会,非常的期待。
朋友们,今晚的名师点评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吴海燕老师的点评和指导,感谢朗诵者的参与,主创团队的付出,群友们的聆听,让我们在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的最美时节,享受朗诵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朋友们再见。
背景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由江城知名男中音歌唱家戚海鸿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