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风景》
肖焕新
拍照,是业余的。记录生活中看到的点滴,是认真的。感受到身边有许多难忘的瞬间,所以一直喜欢摄影。
从玩珠江相机开始,到如今使用的尼康,从没有停止过拍摄。如今更喜欢高像素功能齐全的手机,掏出来就能快速地咔嚓,把刹那变成永恒。
今年的重庆,自入伏以来,太阳就像一位热情的舞者,每天不知疲倦地释放着光和热,将城乡大地烤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灼的热浪。
整座城市像患了高热症,温度持续攀升。40℃度,是老生常谈。立秋以来,延续了二十多天的40℃度以上高温,北碚江津等地甚至高达42℃一43℃度,今夏重庆平均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
整座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有人戏称,重庆开启了全城的“烧烤模式”。据统计,晚间最低气温达到32.3℃度,当之无愧的全国夜晚火炉王。
高温,白天夜晚连轴转的煎熬。空调,几乎天天都在加班。
不是所有人都能窝在空调房里,不少人还是要与灼热的阳光面对面碰撞。
幸好,我喜欢拍照。能用镜头记录下目睹的一个个瞬间,把过眼难忘的刹那都装进我的相册。
早晨,天边露出一抹白色。小区的花工早已浇完环行步道翠绿的花木,鹅黄的菊花露出滿头晶莹的水珠,红蓝步道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留下一幅幅奇形怪状的水渍,只听花工自言自语“水都是温热的”。
手持大扫帚的阿姨,左右开弓,毫不留情地清扫着地上的垃圾和落叶。薄薄的短衫己被汗水浸润大半,还乐呵呵的哼唱“戴花要戴大红花”。
不一会,晨跑的的青年人,走步的中老年人,给翠绿的步道增添了各种色彩。
扎着丸子头的红袖三分裤白球鞋的大长腿跑得有板有眼。
束着紫腰带蓝背心黑短裤的瘦高个,跑后留下一股微风。
一个穿着淡紫花裙的苗条中年女人牵着一个头发花白腰板前倾的老人,这是一对父女。父亲己近八十,女儿也快到五十,每天步道上都看到女儿和父亲的十字扣牵手,拍照时手直颤抖。
两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推着一辆坐着老人的轮椅过来。擦肩时,老人向我点头微笑。孙子孙女分别从深圳和上海回来,利用暑假陪伴爷爷,多次把他仨抓进我的镜框里。
六点半,来到小区门口的金紫街,10号线A4进出口就在街对面,己有人贴着自动扶梯往下行。
354路公交车从南坪中学开往火车北站正缓缓下坡,可能刚发班,车厢里的乘客并不多。
从后堡公园开往兰花路的365城际中巴正往上开,看得出车内挤滿了人。有人说,这些人是去兰花路农贸集市“赶场”(集),趁早去买农民的鲜菜。
过街,走到正在修建的新楼盘“卓越.天成”,这里原是南岸区委区府办公楼。
红色的塔吊刺被蓝天,与穿了绿外套保护色的建筑楼群和银灰色区艺术中心区图书馆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红蓝绿灰的优雅画面。
门卫说,如若不是四十度高温,塔吊早己在蓝天自由穿行。
街道旁,三三两两的垃圾车,己分别推向垃圾集中点。穿着黄马甲的环卫工,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女。地上一块果屑一团纸屑也不放过,看到他们的认真敬业,不知他们的孩子是否知道自己父母亲的辛劳。
四十一度的阳光,明晃晃洒滿了大半条街。这边全是卖吃食的店铺。多是卖重庆小面抄手刀削面灌汤包油条豆浆的小店。
店堂外,榕树下,摆着一串园凳,多数人都趴在凳子上静静地吃面,即使汗珠滴落,也挡不住神态自若的神色。
八点半,阳光己洒到正联大厦大理石台阶,穿着工装和休闲衫的青年男女,脚步匆匆的向写字楼里直奔,楼里有数十家公司和企业总部。
十点,太阳太不礼貌,热浪往身上直扑。步行街上的各类商店照样营业,进出的脚步仍然不断。
新世纪超市进出的人更是不少,穿得时尚穿得新潮,己引不起多少人的关注。
我看到,出伏后的高温,并没有影响城市钟表正常运转。工作没有停顿,生活照样进行。
也许,高温还会有十天二十天,甚至更长。高温下的风景,与一年四季的风景并没有多大差别。
我们这座城市春夏秋冬的风景不都是这样吗?
2024年9月3日夜

肖焕新简介:硕士研究生 高级经济师 国际高级商务策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