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 梦
作者:刘汉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正上高中,不知怎么竟稀里糊涂地喜欢上了音乐,在校园组织的歌咏比赛得过几回小奖后,又不知天高地厚地做起了“音乐梦”,与几个和我一样大的傻小子,每天天不亮就跑到校外的竹林子里“吊嗓子”,搅得附近尚在睡梦中的乡邻们不得安宁。
黑色七月以后,我瞒着家人偷偷报考市歌舞团,主考的老师说我音色条件和乐感不错,只是音乐理论基础太差,又不会什么乐器,只能被刷了下来。年轻气盛的我仍痴心不改,当时恰逢南京艺术学院在苏北举办一个音乐学校,校址就在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好友的怂恿下,我经过考试,被录取为声乐班民族专业的学生。
那时候,学校的条件十分简陋,全学校就只有一架钢琴,我们只有在上专业课的时候才能一睹她的芳容,聆听她美妙的琴声。稍微有点音乐知识的人都知道,钢琴是一种十分昂贵的西洋乐器,极富音乐表现力,被誉为“乐器之王”,每个学音乐的人都渴望有朝一日能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可就连一架普通的立式钢琴,价格也要一万多元,一般的家庭根本无法拥有,对于我们这些不名一钱的穷学生来说更是痴人说梦。
我的恩师是周文龙老师,是南艺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的高足,是当时全市最有名气的男高音,与如今的省文化厅厅长、省歌剧院院长顾欣是同学。他当时一边教学,一边还参加各种演出,收入应该比一般工薪阶层高出很多,可他也买不起昂贵的钢琴,给我们上小课(指一对一辅导)的时候,也只好从家里背来一架破旧的手风琴,呜呜啦啦的声音与钢琴清脆悦耳、富有感染力的泛音根本没法比,总让人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觉。
因为各种原因,我最终没能升入高等艺术院校,进入社会后从事与音乐无关的工作,这在我们心里总是一个隐隐作痛的遗憾。繁忙的谋生之余,对音乐的热爱却丝毫未减,有空也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和比赛,心里总渴望哪天有了钱,买一架钢琴,拥有一间自己的琴房,常梦见自己坐在锃亮的钢琴前,抚动着黑白相间的琴键,陶醉在妙曼的琴声中,可醒来后,只有空荡荡的屋子和几件不象样的旧家具。
再后来,有了点工资,也全都用于结婚、造房子、生孩子等等,根本不可能有多少闲钱和余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甚至这样想过,我的钢琴梦也许这辈子也无法实现了。到城市办事,到商场里的文体用品专柜,我只能伸出手去摸摸那厚重光洁的琴身,饱饱眼福,摸摸瘪瘪的钱包,深深地叹口气离开。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今年女儿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学习音乐教育。她开学后告诉我,她们班上好多同学家里都有钢琴,也要我给她买一架。我思忖再三,决定拿出仅有的几千块钱,又向朋友借了几千,总算凑够了买钢琴的钱,请上我的恩师周文龙,兴致勃勃地买下了一架珠江118钢琴,也算圆了我二十年的钢琴梦。
钢琴到家那天,看到女儿欣喜若狂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眶里有泪珠在打转。女儿啊,你可知道这架琴在父亲的梦里萦绕了整整二十年哪!你能理解并珍惜父亲对你的那份沉甸甸的期盼吗?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