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公安建设》
摘要: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公安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探讨书记法治思想对法治公安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通过引经据典、结合丰富案例,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进法治公安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书记法治思想;法治公安;全面依法治国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对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法治公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书记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法治公安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书记法治思想的核心内涵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法治公安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公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法治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法治公安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公安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法治公安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公安工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确保公安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公安机关要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实施,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开展工作,确保公安执法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公安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完善公安执法监督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三、法治思想对法治公安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为法治公安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法治思想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为法治公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公安机关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公安建设的各个环节。
(二)为法治公安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法治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为法治公安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公安机关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法治公安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为法治公安建设指明方向路径
法治思想为法治公安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明确了法治公安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公安机关要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公安的目标,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公安执法监督,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公安队伍。
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1. 完善执法制度体系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公安机关要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完善执法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覆盖各个执法领域、各个执法环节的执法制度体系,确保公安执法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制定完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行政案件裁量基准等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统一执法尺度。
2. 提升执法主体素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公安民警是执法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法质量和效果。要加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执法技能训练、实战演练等活动,不断提升民警的执法水平。同时,要加强执法资格管理,严格落实执法资格考试制度,确保民警具备相应的执法资格。
3. 规范执法办案流程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公安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案件,规范执法办案流程。从接处警、受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核、审批决定到执行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执法活动公正、规范、高效。例如,在接处警环节,要做到快速反应、规范处置;在受立案环节,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杜绝有案不立、压案不查等问题。
4. 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是提高执法效能的重要手段。公安机关要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执法办案信息系统、电子卷宗系统、执法记录仪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执法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
(二)加强公安执法监督
1. 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公安机关要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定期对执法办案情况进行考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问题。加强案件审核把关,严格落实“五级审核”制度,确保案件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执法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执法风险防控机制,防止执法权力滥用。
2. 强化外部执法监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公安机关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加强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件通报、联席会议等制度,共同解决执法中的问题。同时,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开执法信息、开展执法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执法工作。
3. 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公安机关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过错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执法过错的认定标准、追究程序和责任形式。对因执法过错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儆效尤。
(三)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1. 坚持严格公正执法
“公生明,廉生威。”公安机关要坚持严格公正执法,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对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同时,要注重执法方式方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避免因执法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2. 加强执法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安机关要加强执法公开,主动向社会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执法公开平台、举办“警营开放日”等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公安执法工作,增强对公安执法的信任和支持。
3.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公安机关要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执法过程中,要注重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妥善解决执法中的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
五、案例分析
(一)某公安机关严格规范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
某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刑事案件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侦查、取证、审讯等工作。在执法过程中,民警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该公安机关主动向社会公开案件办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最终,该案件顺利侦破,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惩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有效提升了公安执法公信力。
(二)某公安机关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
某公安机关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在办理一起行政案件中,案件审核人员发现办案民警存在执法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同时,该公安机关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与检察机关建立了信息共享、案件通报等制度。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该公安机关对一起存在执法过错的案件进行了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确保了执法公正。
六、结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法治公安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公安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执法监督为保障,以提升执法公信力为目标,不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