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展现了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和对过往记忆的深刻怀念。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可以”表达了自己的随性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孤独。
可以自嗨
作者:那寒
不会给北京农展馆十号的房子上眼药
不给成都红星路二段横跨天桥配戴透镜依然车水马龙
我就是三到四之间的那位数字
三前是故乡来处的一切
四后是疆域的宽广无边无际
明明水有源、树有根、恩情比海深
明明高原的狂野连接西川绵绵我是故乡的云
可以给秋池无风雨刻画金灿灿的无期
可以给没生长出来的麦穗许诺时季
可以昭通城里的陡街寄去年少的脚印
可以给宽窄巷子的成都打卡曾经回不去的青春
可以结交近亲远邻、可以荣光换发隐藏惊鸿声啼
可以让我做山间自由的风,用干枯的唇把大地慰藉
把众多水系的江河名称拧成词典之外没有的叹词
可以默许,可以心安理得
可以单身许久永远找不到一个喜欢的婆娘
可以对七月十五满月招魂,可以对八月十五画饼充饥
可以到九曲弯去信天游,可以对苍茫黄土诉完沉浮又谁
我是三到四之间的那个数
可以烟,可以酒,可以醉泥何处寻得万古愁
可以在你面前故作失态,癫三倒四
逗蜂儿围绕无需春天到来桃花败落
可以托杜鹃的巴山不见青帝的影踪
可以允许我脱下衣袖只留内裤,怀着最后的一丝念想
可以让阳光替我关上的小院
可以关上铁门的小院里让我尽情的院内自乐自嗨
2024年9月6日。

诗中,“三到四之间的那位数字”这一隐喻,既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模糊定位,也是对生命阶段的抽象概括——处在过去与未来的交界处,既有对故乡的记忆,也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反映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点。
接下来的部分,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可以做的事情,从“给秋池无风雨刻画金灿灿的无期”到“可以对八月十五画饼充饥”,这些看似随意却又充满情感色彩的行为,实际上是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其中不乏对故乡、友情、爱情等主题的触碰,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感。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中还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符号,如北京、成都等地名,以及“宽窄巷子”这样的文化地标,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所描述场景的真实感。
整首诗语言跳跃、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一系列“可以”的叙述,传达了一种积极而又略带忧伤的生命态度。这种态度或许正是当下许多人心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