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王老师
二十多年前,王老师是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当时她给我们全班同学留下的深刻之印象是:教学业务娴熟、教学技能高超且富有仁爱之心,颇受广大学生之喜欢与好评。当时,我们从她那潜移默化的授课当中学到了不少的英美文化常识与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当时,我很明显的感受到王老师不仅仅在教书,不仅仅是在当一个教书匠,更是在育人,更是颇具家国情怀的,矢志在当大先生,并且能够将教书与育人进行完美之融合,实现良性之互动。即:既较好的实现了在教书中不动声色的育人,亦在悉心育人的过程中循循善诱的传授文化知识。从高中毕业的这二十多年当中,我与王老师的交流联系一直未曾中辍,王老师依然在以她的言行举止以及对社会的深刻之洞悉与认知,在不间断的匡正我的言行举止,在持续不断的正面影响与感染着我的为人处世,赐予了我春风化雨、细雨润物般的润泽与教化而让我感念于心、感慨万千、感恩不尽。
依稀记得,她刚开始教我们的时候,便以十分平易近人的、交心谈心的口吻对我们班的同学说:“我的记忆力不太好,而班上同学们的人数又比较多,我担心我一时半会儿记不住、记不全你们的名字,所以,同学们不要指望我能快速的记住大家的名字,而是你们要尝试着想办法尽量能够让我记住你们的名字。”尽管王老师苦口婆心的让我们自己各显神通的想办法让自己的名字能在她心目中留下深刻之印象,而我却一直未曾刻意的去让王老师对我的名字印象深刻。不过,后来王老师还是没花太多的时间与太大的精力,便轻而易举的记住了全班同学的名字。由此看来,王老师说她自己的记忆力不太好,或许只是自谦之语,或许只是她想勉励同学们大胆而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各具特色的推介宣传自己的名字而已。
记得当时在点名时,王老师发现我们班有一个叫吴念的同学,便微笑着有感而发的说:“好巧呀!你的名字叫吴念,我刚刚送走的一届高三毕业生中正好有一个叫做梅念的同学,她今年刚考上的是武汉大学,希望你吴念同学在高考时,也能像梅念同学一样考出好成绩,争取将来也成功考上武汉大学。”由此看来,育人无处不在,教育无孔不入,哪怕只是点一下学生的名字,王老师便能见缝插针的、不失时机的、由此及彼的开启育人之模式——在不经意间,在谈笑间,赐予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教化、勉励以及鼓舞。
当时我读高中的那几年,全国各地似乎都在普遍流行邮寄明信片互致节日祝福。恰逢2001年元旦前夕,王老师此前所教过的一大批优秀学生从全国各地的诸多著名高校纷纷不约而同的向王老师邮来了各具特色、各显雅韵、各绽造型的新年贺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诸多的新年贺卡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源源不断的向王老师飞过来,那些时日,想必王老师一直沉浸在接二连三收到新年贺卡的巨大喜悦中,想都不用想,那些时日王老师内心的幸福感一定是爆棚的。那些同学们虽然早就已经从高中毕业了,早就进入了美丽的象牙塔求学升造,可是,他们却丝毫未曾忘记王老师,他们依然把王老师深情无比的掂念于心中,依然把王老师置于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位置,依然对王老师感恩戴德而心有所系,依然从千里之外或数百里之外向王老师以邮寄新年贺卡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王老师的深情之感恩与无比之敬意。小小的新年贺卡,虽然也值不了多少钱,虽然几无实质之价值,但那些雪花般飞来的诸多新年贺卡至少也代表着学生对老师一片至真至纯的谢忱之情,至少也说明了王老师在教书育人与为人处世上的取得的成功与树立的风范。倘若王老师胸无点墨,倘若王老师教书力不从心,倘若王老师该向同学们倒出一桶水却只能勉强倒出半碗水,倘若王老师不能做到爱生如子,不能始终以仁善之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倘若王老师不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倘若不能彰显出大师与良师之风范,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约而同的、不由自主的、自动自发的从全国各地的高校一齐向她大面积、大范围、大规模的邮寄新年卡片。那片片贺卡,皆畅抒着学子的一腔衷情;那片片贺卡,皆能恰到好处的愉悦与熨帖着王老师那颗善美而充满才情亦充满感性的温软之心灵。
王老师收到了昔日所教过的学生邮寄给自己的新年贺卡,她在内心自然感觉到是温馨的、是甜蜜的,当然也是幸福无比的。这种幸福感与欣悦感让她觉得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付出虽苦虽累,却亦是颇有收获的,也是颇为值得的,因为学生感恩回馈的贺卡,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深度之认可与真诚之赞誉呢?
王老师收到了广大学生邮来的一系列贺卡,她并不掩饰自己收到贺卡之后那种无与伦比的兴奋感与看得见亦摸得着的喜悦感以及幸福感。她还恰到好处的把她的幸福感及时的与我们进行分享以及共勉。
彼时彼刻,王老师把那一大摞从全国各地知名大学邮来的贺卡全都拿到了我们教室的讲台上,并且将那些爱不释手的、视若珍宝的贺卡一张张的展示给我们看。比如,哪一张是从清华或北大邮来的,哪一张是从武大或华科邮来的,哪一张是从985高校邮来的,哪一张是从211高校邮来的,她都煞费苦心的为我们讲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详详实实。“一枝一叶总关情”“撒向人间的皆是爱”。也许王老师向我们精心展示她所收到的一大摞新年贺卡并不是根本之目的,她也许并不在于炫耀她收到成百上千的贺卡后而在内心自动生发出来的喜悦之情,而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来激励与鼓舞同学们亦能像那些优秀而卓越的师兄师姐一样放飞理想、实现梦想,争取也能考上优质而卓越的大学,争取一两年之后也能像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俱怀逸兴的、畅快无比的、满心欢喜的为自己邮寄更为精美的新年贺卡。
彼时彼刻,那一大摞新年贺卡与其说是王老师所收到的沉甸甸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倒不如说,那些精彩的、暖心的新年贺卡已然被王老师完美的化作成了自己的教学之道具,化作了育人的鲜活之案例,化作了她鼓励同学们更好成长成人成才的现身说法之例证。
王老师在一门心思教书育人之余,还比较爱好文体活动。记得,她经常利用下课之间隙,与其他科任老师在教师办公室外面的空地上因陋就简的打羽毛球以锻炼身体、释放活力,较好的做到了劳逸结合。犹记得,高二放寒假之前,学校在县剧院举办的全校元旦晚会上,我们班男生表演的《青苹果乐园》歌舞有幸作为被选中的优秀节目,从而有机会在全校师生面前露脸。当时,王老师不仅兴致勃勃的到现场全程观看了节目,并且还把自己5岁的儿子带在身边一起观看同学们自导自演的节目,一起为同学们鼓掌打气与助兴。当时,王老师能够亲临晚会之现场,既为文艺演出捧了场、抬了桩、聚集了人气,也凝聚了士气、升腾了气场,让同学们参演节目的劲头更足、士气更旺盛、信心更饱满,精气神大增。
我大学毕业后,虽然与王老师联系并不频繁,而王老师也并未因此疏远对我的关心与爱护。平时,虽然我与王老师的联系并不多,但当我有求于她时,她也总是颇有爱心的毫不犹豫的尽量应允与满足我的请求。王老师不光对我充满关心与爱护,其实,她该批评我的时候也从不遮着与掩着,从不含糊其辞。曾经我大学毕业被机关单位录用时,年轻气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向王老师发了一条报告我就业动向的短信。在短信中,我居然“恬不知耻”的不太明智的说:“我从较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短信一经发出,我就感觉到很不太对劲,我就感觉到这个短信太把自己抬高了,而很想把短信撤回却已经根本就来不及了。王老师收到短信后,很快也看出了短信的不妥之处,便迅疾向我打来电话,一针见血的指出:“别人当然可以用脱颖而出,来恭维你,但这个恭维之词你怎么可以自己用在自己的身上呢?要是自己说自己脱颖而出,相当于是自己给自己戴了高帽子,相当于是颇有夸海口与说大话之嫌疑。所以,今后在说话的语气方面一定要体现出应有的谦虚之心态,而绝不是自高自大与自吹自擂之心态。”
虽然王老师的肺腑之言让我听了之后觉得面红耳赤,但是,我却一直谨遵着王老师所赐予我的金玉良言与千金难买的教诲。
作者刘关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