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兴
创新合作社
姚集杜堂村共富模式采访记
“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看一步,摇三摇”。这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民谣,曾列入小学课文。
蓦然回首,小农经济的中国,走过辉煌,出现农村空壳化之后,如何应对?新型合作化应运而生,他不是简单的复制克隆,而是新时代的升级版。
武汉市黄陂区姚集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葛天才则是创建农村合作社的领军人物。
只做不说。2014年,带着对故土的热爱,将打拼成果反 家园 ,创建木兰花香景区,打造葛家湾这个美丽的乡村。
为什么对桑梓情有独钟?那是每个中国人情有独钟的乡土情结。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位置偏僻,乡亲们世世代代在贫穷线上挣扎。
摆脱传统巢臼,跳出贫穷的世代沿袭。还得自己有实力,有良知才能给乡亲帮忙。走出去战略,创立了自己的万中集团,与一帮兄弟打拼,十余年间,闯出了一片天地。
接下来,重回杜堂投资兴业。将集团方式运用到农庄,发展农村合作社,刷新银行卡,崭新添入账数。
响应武汉“三乡工程”重磅动员,以公司为载体,村集体为引擎,引导村民以农房入股,组建武汉杜堂旅专业合作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保持血缘聚原貌,生活环境,为诗意田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盘活闲置农房,让固体变为活水,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增收难题,让村民有了底气。
杜堂村共有村民471户,以农户入股合作社,公司按1600元/平方米价格,年终分红不低于10%的条件,吸纳113户参与,实现区域应参近参,让大家尝到效益共享,甜头均沾。
另一项固定资产收入就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将荒芜的田地嬗变为旖旎景点,吸引游人目光,成为创收的渠水,让鸡胁变成活钱,收入账户上第二大进项。
保底分红则是三足鼎立经济来源,合作运营情况节节攀升,也按相应的规定,带给村民臆想不到的惊喜。
增强凝聚力,由散漫的一户一家,变成团结合作社施下,由村民变员工,本地742位农民到公司务工,就近就业。留守的老人妇女也捧上了铁饭碗。候鸟回归,空巢村湾热闹起来。
在这样的模式下,村民依靠景区的优势资源,村民由单打工或务工收入,转变办四种收入,收入结构实现多元化,每户平均收入达到6.2万元。
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将三乡纳入合作社战略发展的一盘大棋。空闲农民的改造,焕然一新。吸引77户市民签约加入合作社,发展民宿餐饮,休闲,度假相关第三产业。
合作社还招贤纳士,增加景区人文氛围 ,让游客能在艺术中徜徉羁留,成功将木兰文化博物馆,中国文化博物馆,中国文艺家书匣院等项目落户。
公司投资5100万元,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郑家咀4个自然湾,235户民房实施立面整治与改造,引起市民浓郁兴趣,有46人登记入住。
合作社运营模式,辐射到周边,崇杰村也看到希望,跃跃欲试。公司再投入3亿元,吸收1000名市民下乡投资,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帮助144个重点贫困户脱贫致富,农民财产性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户均收入达到50000元以上,扩面提质刷新了纪录,打开精准扶贫新局面。
今天的合作社,不同国初的一大二公;今天村民富祫有别上世八九十年少数人发财,一家偷前乐。他诠释的是资源共享,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共赢。合作社不是人的盛宴,而是农民兄弟长龙席。
这种盛宴,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有精神文化的亲养。在乡村播种文化,在游客中留下印象黄陂,也是合作社的慧眼。
收藏家叶蔚章先生,是武汉市青山区公安局退休干部,30多年来,历经艰难,潜心专门收藏有关栏史料,戏剧小说连环画,年匣,报利,雕刻邮品瓷器,近3000件藏品,涉及二十多个门类。
旅游合作社闻巩后,葛天材社长多次上门相邀,落户杜堂,签订合同,提供展览馆场所,每月付给一定服务费,自2018年11月底运营以来,先后接等全国考察团队500多批次,游客约10万余人。其中不乏省市政府官员,各大度校,专家学者,还有迪尼斯花木兰动画导演组,摩洛哥考察团,美国知民摄影家慕名而来产生很大影响。
以诚恳态度合作,将一位美术家留在这里,创办了贾恒画舍,开讲湖北美术学院送艺术下乡的故事。师生们来此采风。乡村巨变,催生了他们的创作冲动。这里蕰藏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们恋恋不舍,决定留下来,参与合作社建设,帮扶村民,从基础开始,学习手工艺制作,生产实用美术产品,培养艺术新人,打造美术乡村,让家门就业走向高端化,最终达到文化脱贫,迈向文化旅游合作道路。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景区。
合作共赢,是与时俱进的新风尚,又是新兮贤的典型代表。对美好生活追求是实干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
人民群众认可,才是权威评委。2017年在堂村被评为“武汉市最美的休闲乡村”。事近在中典电视台第一套,13套专坊4次播台,在全国影响强烈,省市电视媒体多次报道。省委书记蒋起良,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莅临现场调研指导,区直各部门领导上百次考察,如斯密集度前??。
荣誉接踵而来,葛天才当选为第十三届湖北省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武汉市劳动模范,黄陂区回乡能人等 光荣称号。
振光乡村战略,靠人气,人气的前提是合作,合作能力,来自于乡风,家风,民风助,弘扬新时代正能量,告别昨天,回归江汉朝案。
能人回乡,青年回巢,合作拧一股绳,充满活力的乡村,才有希望。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182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