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桂花暗飘香
——顾月珍诗词欣赏
刘上恭
第一次见到顾月珍老师,就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知道她写诗,但不知道她已经写了十年,更没有想到的是,8月25日下午,《顾月珍诗词选》分享会,在济南市阅读协会讲堂成功举行。一本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诗词选,洋洋大观地展现在书友们面前。
顾老师的诗词选作品,是按时间顺序排序的。这更便于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探寻她创作的轨迹,欣赏一路芬芳。
她的诗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二是淳朴自然,清新淡雅;三是感情真挚,情景交融。从内容看,既有写人叙事的,又有写景状物的。一年四季,节气时令,风花雪月,春华秋实,都是她吟咏的对象。作品琳琅满目,繁花似锦,本文只采撷母女情深和写景状物几首诗,略作浅析。
诗词选开篇是《寄女儿》(2014年7月22日):
赤日炎炎灸火花,房温舒适饮清茶。
牵肠挂肚母心意,少在途中多在家。
在炎炎夏日,作者坐在舒适的家中饮茶,心却“牵肠挂肚”般地飞到了女儿身边。“少在途中多在家”,可谓是经典之句!这不仅是作者心底的愿望,又何尝不是无数父母对子女的寄语和牵挂!实际上,父母的心是矛盾的,既希望孩子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不落人后。“仁慈友善家风在,期待吾儿事业强”,“风吹雨打曾为乐,愿洒青春写华章”,“喜文常念孔家句,望子成才走四方。”但又希望他们宁可少挣些银子,也要平平安安。儿行千里母担忧。疫情肆虐之时,“微聊嘱咐小儿女,莫让无知踏疾舟。”父母总是把孩子的安全挂在心头。而当女儿就要回家了,其喜悦之情又无以言表。
赠女儿丽亚(2014年12月16日):
梳妆对镜喜梢梅,待我欢心小女归。
敬业职工忙日月,花开满院爱相陪。
估计是快过年了,女儿要回家了,满院的花都要盛开来迎接。母亲对镜梳妆,还要用满院的花香相陪,多美的意境!但我以为,这是母亲心中的花开了,是心花怒放。
顾老师描写节气变化的诗、写景状物的诗,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以为与她热爱生活,潜心学习借鉴唐诗,受前人影响颇大。如作者写立冬和咏冬的诗,就有七八首之多,这里只分析几首。
《立冬》(2014年11月12日)
几重更衣又至冬,荷塘老柳度寒风。
千山寂静无飞雁,且待梅花雪点红。”
这画面,让我想到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诗,旷远,寂寥,画面开阔,但缺少生机。而这句“且待梅花雪点红”,却有暖意。虽然是想像,却带给人们希望和曙光,莫非受到毛泽东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影响?
漫天大雪中点点腊梅红,就像暗夜里照亮夜行人的灯盏!就像冰天雪地吹来了一股暖风。
《立冬》(2018年11月8日)
深秋寒气早成霜,叶落飘伶老树黄。
往事如烟飞我远,眼前墨韵写梅香。
作者并不专注于叶落飘零,往事如烟,她关注的是不惧严寒的梅花,是“墨韵梅香”,这个意境就深远了。
《立冬》(2022年11月18日)
节至深秋日渐谅,路边草木落秋霜。
苇塘雁阵回声远,客子天涯念故乡。
由节气的变化,由草木的变化,联想到人。“秋凉”、“落秋霜”、“雁阵回声远”,联想到奔波在外的游子们,他们一定会思念故乡的。其实,在故乡的人,不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吗?
《寒露 》( 2018年10月9日)
日见风寒草挂霜,丛林碎叶染青黄。
空中一字离乡远,雁叫声中带别伤。
读到最后一句,让我想起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衣裳”的诗句,带有隐隐的伤感。
《惊蛰》诗中,她写道:
一声霹雳谢天公,福降民间万里同。
村外池塘波影动,老翁坐待钓春风。
“钓春风”的“钓”,用得极妙,活灵活现。作者对节气的特点,把握得很到位。
《雪》(2022年12月5日)
何物纷纷落树梢,高山峻岭素颜描。
回看秀蕊冰中立,本是天宫银粟飘。
把雪比作“银粟”,想象奇特。“银粟”,不就是丰收的粮食吗?作者总是雨雪天气等与农事相联想,看得出她富有劳动人民的情怀。
再如《大雪》(2022年12月9日)
若絮逢冬寒气生,仙姿日透亦瑶琼。
莫言小朵黄昏降,覆岭封河比月明。
写得疏朗开阔,诗中虽没有出现“雪”字,却分明写出大雪飘飘洒洒,琼瑶铺天盖地。时至黄昏,它“覆岭封河”,比月映大地还要明亮。看得出作者注意观察,善于描写。如果说这首是重在写景的话,下面二首就重在抒情了。2023年3月写的《雪》:
一.
天成凝雨梦还生,潜入人间另有情。
为助弱苗冬月好,飞花日暮万家行。
二.
风轻夜静荡飞花,洗净凡尘落万家。
为改山河仙境地,白衣化水护桑麻。
作者完全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希冀大雪融化浇灌庄稼,来年五谷丰登。作者写雪的诗有多首,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但相同的是,都与民生息息相关——“为助弱苗冬月好”、“白衣化水护桑麻”。
顾老师的写景诗,清新自然,形象逼真,有声有色,画面感极强。如写桃花的几首诗:
客问香风何处来,我言玉树望高台,
阳春二月清新雨,沐浴桃红似锦开。
一树桃红似彩霞,芳香伴我到农家。
村姑带面春风语,疑是崔郎来探花。
十里飘香景色新,满枝玉蕊秀清真。
春风一夜桃花雨,朵朵花仙不染尘。
一片青山落彩云,花红带露似迎宾,
忽听几鸟穿林去,阡陌幽幽笑语频。
几度春风万物新,桃花窗外正撩人。
寻芳何必登高处,自有群莺做我邻。”
简直美不胜收!这些诗作充满了诗情画意,毫无扭捏做作之态,完全是心灵之声的自然流淌,让人感受到一派春暖花开,春风怡荡,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景象。
《秋 》(2018年10月19日):
寒露潜来叶渐黄,罗裙入柜换长装。
西风不问南北客,隔院送来丹桂香。
“潜”字用得好,不声不响。“罗裙入柜换长装”,细节描写形象。“西风不问”拟人手法,生动。“隔院”的“隔”字最妙。丹桂的香气院墙是隔不断的,写出了香浓之烈。这首诗,名曰“秋”,实写“桂花”。让我们再欣赏一下她写的几首桂花。
《咏桂花》(2019年11月4日):
千姿秀蕊自飘香,散入清风醉客房。
不与百花争美色,偏同秀菊共青黄。
写出了桂花的高洁、谦逊,不与百花争美,却同菊花共青黄。
《桂花》(2020年11月22日):
天上瑶琼曾胜过,客行此地乐青眸。
则写出胜过了天上的瑶琼,人间的行客就不用说了,都喜欢桂花的芳香。
《咏桂花》(2023年3月25日)中写道:
若是嫦娥知桂树,芳华美酒月宫忙。
奇特的想象,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月宫。看得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会不厌其烦地吟咏。
《柳》(2023年3月18日):
带露鹅黄小嫩芽,春风送暖换青纱。
竹帘倒挂莺声远,又似弯腰钓水花。
用拟人手法把春天的嫩柳,写得惟妙惟肖。“鹅黄”、“小嫩芽”、“青纱”,是柳叶早春的特点,叶子还不浓稠,只如淡淡的薄薄的“青纱”。“珠帘倒挂”,形象!“弯腰”、“钓水花”,拟人手法,写细嫩的柳枝,轻轻摇动身姿,与春水嬉戏。一派春和景明的景象。
《又见兰花开》 (2024年7月21日):
次第花开腊月常,迎春绽放喜闺房。
人间六月炎炎日,又见奇葩朵朵香。
兰花在腊月次第盛开,迎春绽放是常态,在六月的炎炎夏日,它竟奇葩般的朵朵飘香,令人欣喜。作者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其思想性、艺术性,日臻成熟。
经过岁月的打磨,锤炼,顾月珍的诗,不正像兰花一样,朵朵飘香吗?
读顾老师的作品,既像聆听秋天万里晴空碧蓝天幕上的雁阵声声,又像在品咂一盏盏润喉润肺润心的香茗……这是自然之作,更是灵魂之作。
这本诗词选,作者写怀念和纪念父母的诗篇,尤其是写父亲积极抗日、为国捐躯的诗篇,占了很大的篇什,充满了家国情怀,都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评述。
难能可贵是,细心的女儿何丽亚,为顾老师的一首首诗作细心地收集,收藏,整理,编纂成书的。这又是一本“大爱”之作,是女儿孝心的体现。何丽亚说,母亲每一次新作,发布,她感到“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是我最珍贵的时刻,母亲成了我心中永恒的骄傲,她不仅是我的母亲,更是我生命的守护神。”“每一首都承载着深沉的情感与智慧。”的确如此。何丽亚,本来就是济南市阅读协会的会长,是爱读书之人,更是阅读经典的大力推广者。她对母亲的诗词创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才促成了这本诗词选的出版,可喜可贺!
相信,随着时间的延续,顾老师的诗作会越来越深邃,越来越精致。祝福她创作出更多的佳作,以飨读者。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