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班第六讲:叠字诗
日月 溪水收集整理

七绝·惜春
文/溪水
风风雨雨柳丝柔,草草花花转瞬愁。
岁岁年年春不待,清清历历水东流。
七绝 落叶追春
文/日月(敬金忠)
迟迟缓缓叶枯荣,款款行行四野轻。
恋恋留留难逐愿,依依袅袅复春声。
七绝 西红柿
文/日月(敬金忠)
风风雨雨挂枝枝,绿绿红红口口饴。
爽爽盈盈甜蜜蜜,心心缕缕梦丝丝。
一、叠字诗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叠字大体可分三种:拆字叠、回文叠、双字叠,叠字诗属于双字叠。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民歌中用得最多。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有305篇作品,其中使用叠字的就有200篇。
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卫风》'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顾炎武《日知录》:"诗用叠字最难。

先赏析几首叠字诗
1、
书 怀 〔明〕·朱 权
纷纷雨竹翠森森,点点风花落绿阴。
贫恨苦吟穷寞寞,乱愁牵断梦沉沉。
昏昏岭隔重重信,渺渺江如寸寸心。
因有事情闲默默,我于疏拙老侵侵。
注:“侵侵”的“侵”字左边部首应是“马”字旁,未找到故以“侵”代之,意为马奔驰的样子,比喻时间即逝。诗人为了取得音韵哀婉缠绵,在每一句都用了叠字,为了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重复与拖沓,他细心地把叠字安排在句中不同的位置。
2、

醒世叠字诗 ·无名氏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暧暧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传说乾隆有一次召集群臣来为他的「百鹅图」题诗,以此比试谁的学问高。大臣们对著「百鹅图」面面相觑,都不敢争先动笔,只见大学士纪晓岚从容走向前来,翰墨一挥便题诗一首: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诗的前两句运用叠字,描写画中的鹅,生动形象,十分贴切。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他明旨诘问,有可能寓意双关,以此影射那些位居显赫,享受厚禄却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的庸臣,如真是这样,可谓针砭入髓,入木三分。
3、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表达了她对爱人的苦思之情,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一句,也是这首词最著名的一句。这句话用了七个叠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表达了词人对亡夫赵明诚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悲哀。词人在国破家亡、丧夫之后,孤身一人南渡,生活艰难困苦,心中空虚寂寞。她苦苦地寻找着失去的一切,却只见到冷清的景物和人情,没有任何温暖和安慰。她的心情如同秋天的气候,乍暖还寒,难以平静。她用酒来麻醉自己,却无法抵挡傍晚的寒风。
她看到大雁飞过,更加伤心,因为那是她和亡夫曾经相识的信使。她看到满地的菊花凋零,也如同她自己一样憔悴不堪。她孤独地守着窗户,等待着漫长的黑夜。她听到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更加凄楚。她觉得这样的光景和心境,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呢?
开篇的叠词先声夺人,展现了词人对音律的高超掌握和运用。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个叠字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声律交错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
这种音乐美不仅体现在声音上,也体现在意境上。每一个叠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色彩,相互呼应,相互衬托。
例如,“寻寻觅觅”表达了词人对失去的一切的渴望和无奈,“冷冷清清”表达了词人所见所感的冷漠和萧索,“凄凄惨惨戚戚”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伤和哀怨。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并没有使用任何形容词或比喻来修饰自己的心情或景物,而是直接用动作、声音、色彩等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例如,“寻寻觅觅”是动作,“冷冷清清”是色彩,“凄凄惨惨戚戚”是声音。
这样做既避免了矫揉造作的感觉,又增加了真实感和感染力。词人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创造了一种新的词风,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
4、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诗人在听到一位琵琶女的演奏后,用语言的音韵摹写琵琶的乐声,运用生动的比喻增强形象性。这联诗中使用了多组叠词,是对音乐描写的代表。
嘈嘈二字形容大弦的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般响亮激烈,表达了琵琶女内心的悲愤和不平。
大弦是琵琶上最粗的两根弦,通常用来奏出低沉而有力的音调,适合表现激昂或哀怨的情感。诗人用“如急雨”来比喻大弦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强度和速度。
切切二字形容小弦的声音细促轻幽,如人窃窃私语般清脆细碎,表达了琵琶女内心的思念和渴望。
小弦是琵琶上最细的两根弦,通常用来奏出高亢而灵动的音调,适合表现轻盈或温柔的情感。诗人用“如私语”来比喻小弦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轻柔和密切。
诗人用“错杂”一词来描述大弦和小弦的混合和变换,既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复杂和精彩,又暗示了琵琶女对生活和命运的抗争和顺从。
最后落玉盘形容琴声如珠子掉落玉盘般清脆悦耳。珠子和玉盘都是贵重而美丽的物品,常用来象征高贵而华丽的生活。“落玉”一词来比喻琴声的清脆和美妙,形象地描绘了琴声的优雅和动听。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长安城外偶遇一位曾经风光无限而现在沦为乐妓的琵琶女,并听到她演奏的故事。
诗人通过琵琶女的琴声,感受到她的悲欢离合,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变迁。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这段叠词,也是对音律的描写妙至毫巅。
二、叠字诗的分类
叠字诗有主体叠、纯体叠、通体叠三种体制。
李白《秋浦歌》: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作为叠字体诗指的是纯体叠、通体叠两种。
唐著名诗人王建的《宛转词》:
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
这种叠字用于短章,诗人词手常用此法以造景逗趣。
如明代时一日本人雨中自绍兴往曹娥江作《临江远眺》
渺渺茫茫浪泼天,霏霏拂拂雨和烟。
苍苍翠翠山庶寺,白白红红花满川。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话传。
所谓混合式,则为篇中混合使用单叠、多叠。
如清代著名女词人贺双卿所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
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此词宛转跌宕,缠绵悱恻,她常受夫君冷落,婆婆虐待,内心凄楚万状而无处可诉,因借笔流怨,遣词吐悲,词中单叠、双叠、三叠,因势而至,随情而发,使词语如诉如泣,字字沁血,句句撞怀。
1、从叠字的位置来看,有叠在句首的,如曹丕的“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杂九诗》;
2、有叠在句中的,如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3、有叠在句尾的,如杜甫的“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雨四首》
4、有混叠的,如宋王十朋《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勉语上子》诗一首:大厦垂垂就,佳莲得得开;双双戴千佛,两两应主台。
欢惫童童合,香风比比来。人人宜自勉,济济有廷魁。
通篇句子对偶,层次井然。
再举舒芬《春景》诗一首如下:
春风春日竟春华,春水春山春景佳。
新柳恋莺莺恋柳,好花迷蹀蹀迷花。
寻芳子人寻芳伴,买酒人投卖酒家。
去是路兮来是路,马头相对日头斜。
三、从叠字的字数来看
1、一句叠一字,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思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2、一句叠两字,如郑燮的“水流曲曲树重重”《潍县竹枝词》,
清俞樾 的“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 丁丁东东泉, 高高下下树”《九曲烟树 》;
3、一句叠三字,如吴融的“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秋树》;
4、两句互叠,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白头吟》;
5、一句连三字或四字相重叠,如陆游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6、开始就用叠字至结尾的,如,元代散曲作家乔吉,曾作过一曲《天净沙》曲为: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叠字是一种组词手法,叠字重言是语言文字学上的一种法则,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造句修辞方式.使用该手法,将某种含义的字重叠起来,既可创造双声迭韵的音乐美,又能大增强对某事物某思想某感情的表达效果,鲜明地强烈地构架意境和渲染气氛,最终达到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加深读者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与印象。
还有一首《叠字诗》也很优美,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层层套套绮罗衫,正正方方披锦肩。
燕燕莺莺音带笑,盈盈款款步生莲。
丝丝语语凤凰柱,缕缕声声鸳鸯弦。
久久长长无限意,和和美美一生缘。
叠词可以增加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盘古诗联】高研班第六期作业:
作业要求:创作《叠字诗》绝句,一句两叠,位置不限,句句有叠。题目自拟,统一使用平水韵,韵部自选,格律自检。两周一题,下周四截稿。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收稿: 徐成美 臧岚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202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