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标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育体系。通过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和反馈目标,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还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调整,确保了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我校开展“三标课堂”高快备考将近一年时间,效果突显。面临新高考,我们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模式中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努力实践这种新的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有幸在孟国泰先生的指导下实践了一堂高快的“三标课堂”,这堂课使我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对学生“满堂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在孟先生的指引下,同学们通过对子间的互帮互问,进一步让同学们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了基础知识。新高考下的命题思路强调“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这意味着试题将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政治学科特别重视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味地只顾自己讲,导致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分析解题能力较弱。在这一节课中,孟先生也强调:要关注社会热点,要学会从复杂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调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学生对命题情境的自主思考、组织答案、讲解解题思路、对子间的互批互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主动性。
“学十遍,不如写一遍。死记十次,不如活记一次。愚学十遍,不如智学一遍。”孟国泰先生如是说。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学生出现今天背明天忘的现象。在本堂教学中孟先生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教材主体内容,让学生熟知此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构建知识体系,而同学们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识记,让我也认识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通过对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才能最终使自己有所收获。
“课堂的精彩,一定是学生学得精彩,而不是老师讲得精彩。”(孟国泰语)传统的课堂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三标课堂”使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学生的交流、互动和互助,教师也从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形成了生教生、生考生、生评生的现象,让学生收获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拾取个体之光,让每一个个体都精彩,“三标课堂”就真正给了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个体光芒绽放!
作者:陈燕(勐腊一中高三政治教师)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