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曾有一个暗淡的中秋节
作者:乔春
李小明,三十来岁,中等个儿,留个青年头,眼睛不大却有灵性,他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小学任民办教师,工作认真,爱学习,上进心强,很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那年八月十五的清晨,一切显得宁静而祥和,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歌,院子花园里的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仿佛在述说着大自然的美妙。李小明心情不错,准备骑自行车去县进校参加函授学习听课。突然,村上的一个领导来说:“咱学校大门外面有人用毛笔写了骂校長的大字,校长怀疑是你干的,你需要去解释一下。”
李小明听后很生气,直接就跑去找校長论理。
校長当时很自信,认定是李小明干的,以为李小明是来找他道歉求情的,所以,他胖敦敦的身体躺在沙发上连动也没动弹一下。
李小明问:“你咋能说那事是我弄的?”
校長皮笑肉不笑地說了他怀疑李小明的几个理由:一,你当天晚上在学校值班有充足的时間;二,你是学校总务,取笔墨方便;三,你和我在工作上有过不同意見;四,是反证法,村子的人都认为你父亲和我关糸比较好,而反过来是你写的,也不会被人知道,这点更有欺騙性;五是看那字有点像你的笔体。
听了校长的一番推理,李小明当即感到一股火从心底燃起,话语也带着不容置疑的愤懑:“你以为你肥头大耳就是福星高照吗?其实你的心思狭窄得就像狗肚子里没熊油——一点都挤不出来!我们工作中的分歧,那是公事,你以为我会为此用这种幼稚的手段去报复?再说,笔墨这谁不容易弄到?至于笔迹,那就让警察来断定吧,我奉陪到底!”
当時那个校长他还嘴硬。李小明也失去了理智,捞起一个砖头扑过去真想把他家的锅给砸了再说,结果让别的人给拦住了。
因此,李小明那天无心再去听什么函授课,脑子乱哄哄,—个人在村里村外胡球转了一天。
到了夜里,皎月当空,秋高气爽,本应是和家人们一起坐在明月下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和时令水果,欢欢喜喜地谈论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以及貂蟬拜月等等那些迷人的神话故事,享受人间的美好时光。然而,由于白天的事情窝着一肚子气,李小明看什么都不顺畅,连月亮似乎也都在笑话:“你能干啥?让人家把你当猴耍!”他越想越生气,决不能就此罢休!
于是乎,问题得不到解决,李小明就天天找校长闹!校长到那儿李小明就找到哪儿。向他讨个说法,要个明白结果。
最后 经过公安干警一周时間走访排查终于有了结果。原来是校長自己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和他先前的搭档副校长闹了矛盾,等于是他把那个副校长给逼着走的。据说那个副校长走的时候很狼狈,没人给开欢送会,没有人送行,一个人眼里擒着泪水,自己推着个破旧自行车很低落地走了。那人因此肚子里窝着气没处发泄,于是那天晚上借着酒劲给弄了这么一招。事情终于明白了,校長也觉得丢人,他很不好意思地向李小明道了歉,自己不久也想方没法调到别处去了。
李小明是个有头脑有主见的人,并不是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有他自己的看法和作法
后来,有的人让李小明“痛打落水狗”撵到那个校长所在新单位再去闹一闹。诚然,那样的話,更能解了自己心头的怨恨,也能让这个校長声名狼籍。但,李小明没有再去闹。他是这樣想的: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了?”“疙瘩宜解不宜结!”既然事情巳经明白,也就没有再去纠纏的必要了。
是的,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的摩擦和误会,这就需要互相勾通、相互理解、及时处理,当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可而止;不要没完没了,不要得理不挠人。要把问题想开一些,眼光放得远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阴影,豁然向前。
李小明虽然曾经有一个暗淡的中秋节,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去找校长再闹一闹的决定而遗憾和后悔,他的生活也没有受这件事情的任何影响,亦然是平平安安、有滋有味。只见十五的月儿总是那样的迷人,那样的可爱!年年中秋节,年年欢乐过;生活如芝麻,花开节节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