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性小说巜多情的土地》
作者:谢云峰(江西)
第四章 大有作为
第二节 知识青年陸续返城
自从取消高考制度后,就改为推荐工农民上大学。当然这个小山村的青年很难被推荐上,因为有严格的要求,一是必须是历届高中毕业生,二是必须在农村劳动三年以上,三是必须获得过劳动积极分子。三者少一不可。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星光高中毕业以后,回到了家乡,从事劳动生产,不管从事什么劳动,他都刻苦努力,奋勇向前,处处都站在前列。一个仅二十岁未到的青年,单独在梯田上割禾打禾,一上午就完成一担谷,艰难地从山埂上担到队上,一称,不得了一共一百五十多斤。一个仅百零斤重的个子,人又矮小竞能挑起这么重的担子。
“东光,你这么小担这么重的担子干嘛!可以分两次担,会压坏身体的。"收谷员看到东光担这么重的担关心地说。
“不要紧,谢谢关心!"东光笑着说。
一年冬修水利时,也是劳动非常积极,铲土、挖沟,都是奋不顾身,硬是累得晕倒在地,群众才赶快把他送回家里。
“看你这个样子,也不注意一下身体。"春华看到儿子这样心痛。
“…"东光还未醒来。
“我怎么在家里,不是在修水利吗?"东光醒了后问。
“你晕倒了,是他们把你送回来的。"春华回答说。
能够这样积极的劳动,一方是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英雄人物影响和很高的觉悟,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取评上劳动积极分子,就有可能被推荐上大学。
下放的知识青年也拼命地劳动,千方百计地尽量表现自己,能够尽快地返回城市。
就是这多情的土地,养育了多少人,锻练了多少人,生产了多少粮食,种植了多少五谷杂粮,孕育了多少山林,丰收了多少果实,一代又一代,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和发展的。
知识青年返城,一些顶替回城的,一些是招工或招干回城的,一些是参军到部队去的,有的是通过考试进城读大学的……到了一九七六年,这个生产队的上海知识青年全部离开了,离开了这个小山村。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了,广大群众都悲哀万分,眼泪长流不止,浸湿了衣裳,浸湿了土地……有诗为证:
取消高考农村去,改制践优为学生。
关闭校门空努力,敞开田地苦称英。
满怀理想无归处,望远青山有往行。
天塌岭崩悲泪出,伟人仙逝尽哀鸣。
(未完待续)
江西省著名旅游景点系列诗之十二
七律 龟峰山
晓言(江西)
昂首巨龟山水傍,丹霞地貌久峰林。
陡崖两侧经风雨,坚佦三中隐缝音。
江上群峦稀贵阔,人间溶洞妙奇深。
南岩石窟神州最,古寺龙门佛教吟。
七律 青松吟
晓言(江西)
悬崖峭壁古青松,历雨经风自感容。
根扎深泥藏土内,针飘荒岭展山中。
绿装披体繁枝戴,棕壳缠身满树逢。
冻雪冰霜筋骨硬,遥观峰坳雾凝重。
七绝 金黄的稻谷
晓言(江西)
秋天稻谷倾成熟,吹起微风变浪香。
远看田间如美画,近观一片是金黄。
作者简介 :
谢云峰,笔名:晓言,网名:叱咤風雲,中国银行宜春市分行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大学文凭,中级职称,89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全国中青年改革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全国、省市知名报刊及媒体平台发表千余篇论文、文章及诗歌,并有获奖。在《中华山水诗刊》任总编,在当代诗人作家档案认证平台认证为金牌作家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