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动 玉汝于成
——读都玉秦《闻笺丝语》之感悟
田宗明
慕筹良久,觉习学未尽;沉思若迟,终启笔抒怀。
著于文而传乎于世,始于心而终乎于众。《闻笺丝语》即是如此。生命历程,灵魂闪动。
读《闻笺丝语》,心境沉寂,满地飞花,若观深溪,字随心发。触文学,情怀顿生;忆军旅,岁月芳华;难泯故乡风韵,不舍齐鲁行踪。
闻笺丝语,谨顺丝绸之路,若宏钟敬声,叙说久远。丝绸之路亦是作者心路,《闻笺丝语》亦是万众心语。写土地肥美,以养民众;著年丰殷实,以慰太平。岁无旱涝之忧,国作坚盾;时闻管弦之乐,人好歌舞。腾蛟而见《春秋繁露》,起凤始出《太玄真经》。
历史总是巧遇,时间偶有重合。淄川,古称般阳,而般阳郡县始置于秦。都玉秦,西安人,西安亦即秦之故都长安也。长而从戎,转而入淄,已二十余年。情缘?心缘?魂缘!
《闻笺丝语》开页鸿影,横续三十余载,文句如潭,孕育二十二万言。以《闻笺丝语》之视角探看《白鹿原》:长安地风萧雨萧兮,十三都天道人道矣。以《闻笺丝语》之境地凝视《平凡的世界》:混沌了谁的世界?透彻了谁的红尘?混沌复又透彻,透彻亦循混沌。太白孤鸣思故乡,故乡思何乡?正道倾情《上河图》,汴水梦淇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相思漫太古”。都玉秦沿天堑黄河,综阅秦川,遍访九州。锦绣文笔,情怀壮阔。“汉风唐韵,灞柳风雪,雁塔晨钟”。唐古拉山英魂在,血染风彩颂豪情。青藏高原军装色,一曲原声锁忠诚。字字秦腔流萤,篇篇烈性馨声。“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唯诚者润心。
文学情怀难将息,雁过古塔风自驰。
碑刻好文痕犹在,丝语未尽读书时。
秦之风韵,浪漫于凛烈风情。秦邦雄起,始于周天子封疆。孝公重用卫殃,破旧制而变国法;惠王历建奇功,解纵横而列诸侯;武王战宜阳置三川,昭王用白起定韩赵。及至始皇一统,国运日盛,绵延数千年,至今未衰。天姿娇眉,唱不完三千年奔放。一曲黄河束襟于壶口,满屋“染房”散香溢故情。华山脚下,“沿黄公路”,笃志北行,必遇《关雎》初唱之地;黄河飞瀑,顺河东流,定览延安红色圣殿。“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细语如丝,丝语畅说柔心衷肠。
《闻笺丝语》更兼英雄气长。渭北壶梯山助推新中国解放进程,丹东鸭绿江伫立新中国国威丰碑。壮山河之气,御敌门外;振人心之声,扬我龙威。英雄筑丰碑,我辈祭英魂。石碑,木碑,心碑,无碑之碑……敬礼!
《离骚》疾声流唱,汨罗空对苍生。《诗经》中和平仄,华夏不虚君子。读书若修行,自省如琢心,“瑟兮僩兮,郝兮咺兮。”“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君子察乎万物之盈虚,良士洞知分别之无常。行其远则慧增而失燥,知不知则学专而除惰。素朴学者心,易简天下理。以丝毫绘人生纯色,以义礼赋君子恒常。得以静心,似览六经之妙;识以流动,如嚼天炉神丹。心达有度,《诗经》叹曰:“好是正直”。立德之道公私正,立功有道须久长,立言凭道传存谓,立行持道慎乎己。
《闻笺丝语》述忠良报国,贤达济世。习文礼以察辨,辞恭顺得倾慕。坦然前行,记述芸芸。何须“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其甚至哉!君子牢记初心,“心结于一”,全之翠之,足以为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闻笺丝语》以正其礼,品《闻笺丝语》以全其德。承贤人之性,以修心之实,以诚真格物。孜孜务其精学,虽未贤良而必出乎于众矣。《诗经》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安有非如此者乎?
齐鲁行迹廿余年,踏寻感人山水间。
闲来煮茶平生论。半世辗转半世缘。
《闻笺丝语》尽显文字魅力。全文未忧天下,却是句句牵挂天下;始终无乐己身,然则处处满怀欢愉。《闻笺丝语》如史之投影,于无声处安吾心汝心。一窑陶器见北朝,半世淄矿丰姿在。心安归处精英多,化蝶亦花入梦来。
《闻笺丝语》散美至妙:雨也多情,洒落南北疆,润泽谁人之梦;路也有情,泪留嘉玉关,终是无限赤诚;水也传情,铭记贝加尔,宁静湖心含悲辛;风烟送情,回荡满洲里,大漠无情却有情;壁画藏情,千年莫高窟,一曲绝唱也寂声。红其拉甫满身爱国情,万里沙海无垠未了情。噫!常道如炼狱,刍狗扮红尘。我怜凡间客,对歌梦中人。
一路采访一路花,一抹微彩涂朝霞。
故土犹香诗意浓,转作欢笑醉芳华。
古贤著文,明德知善。《闻笺丝语》,修道正心。利天下而微雕精磨,述红尘而芷兰玉树。千里比邻,骑乘长风破浪;万民亲和,承袭贤达圣训。诗书作伴绘昆仑,道德入心求性真。长河岁月长,清静神气清。人立天地间,意定乾坤;胸怀天下事,以陈吉凶。弥纶天地而必通百神节事,丰功伟绩而必具贤人之德。教人以自知而不怨人,明人以知命而不怨天。法天地则不悖,效万物则骄枉。此之谓阴阳,之谓道矣。
品一杯好茶,如沐春风;读一本好书,如食“伏丹”。春风总也怜花情深,“伏丹”让人苍桑自去,再返少年。
闻说群雄逐中原,笺化幔舟渡淄川。
丝情策马纵天下,语止默思更觉暖。
尔来二十几春秋,何须悲叹岁月短。
乐得妙曲寄万绪,闲坐芙蓉对婵娟。

投稿热线:13325115197
